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3-07-17李登飞
摘 要: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满足人们当前对粮食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玉米种植技术。在实践中,要结合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播种面积等情况,注重运用高产种植技术及高效病虫害防治措施,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文章简要介绍了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助力我国玉米产业发展。
关键词:玉米种植;种植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0-008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S435.13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李登飞(1978—),男,汉族,贵州兴义人,专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
目前,我国大多数玉米种植区都运用了规模化种植与化肥和农药相结合的技术,但化肥和农药过量使用影响了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在科学框架内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非常必要。提高玉米产量,除了需要改进玉米种植方式外,还应注意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坚持科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部门需要加强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研究,提高玉米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 玉米种植概述
一是科学选择玉米种子。玉米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玉米种植产量和质量。在选择过程中,种植者应根据该地区气候环境、土壤质量、生长能力和常见的玉米病虫害选择种子,以确保玉米种子的质量和成活率。二是加强水肥管理。当土壤干燥时,幼苗叶片顶部没有水球或幼苗叶片卷起时,应在早晚浇水。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种类肥料,科学提供肥料。对于玉米幼苗来说,除草会改变土壤结构,容易导致玉米幼苗死亡或者玉米出苗缓慢,此时需要加强水肥管理。玉米田的育苗期分为多个阶段,例如成苗期是根、茎、叶占主导地位的营养生长期,繁殖生长期以种子等为主,不同时期对水肥的要求不同,要针对性管理。三是玉米播种后,应注意玉米田间管理。管理玉米田地要注意除草以及病虫害问题。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除草,杂草较多时最好用人工物理手段除草,既能保证玉米幼苗的正常生长,又能最大限度减少除草剂对玉米幼苗的不良影响。玉米生长阶段还应注意病害虫防治[1]。定时观察田间玉米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要精确测定玉米收获时间,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播种者必须根据播种时间和玉米生长情况准确判断玉米收获时间。
2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在我国粮食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高产玉米种植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玉米产量不断增长,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以下介绍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1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种是玉米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优先考虑抗逆性好、籽粒成熟的种子,然后以气候和环境特征为指导,保证种子发芽率。选择完成后,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主要分为干燥消毒、浸泡等环节。干燥种子不需要特殊准备,只要有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干燥时间即可。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干燥处理种子,能够起杀菌作用,可以激发种子的活力,应薄薄地铺开种子,并定期翻转,保证均匀。浸泡可以增加种子活性,主要是指将种子浸泡在一定比例的药水中,结合种皮的厚度设定适当的浸泡时间,通常在25 ℃的温水中浸泡1~2 d。通过干燥、浸泡处理的玉米种子,可以实现消毒并激发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
2.2 优化控肥技术
优化控肥技术主要是指制订作物科学精细的施肥方案,明确肥料的种类、时间和数量,其主要内容是施肥种类和肥料用量。为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在种植后应分阶段施肥,减少玉米种植早期氮肥的施用量,为玉米生长提供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中,很多种植者认为增加氮肥用量有助于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充足的养分,所以在种植过程中盲目施用大量氮肥,但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会影响玉米结穗速度,而且也容易发生病虫害问题。提高玉米产量应施用一定量氮肥,但应严格控制施肥量。氮肥施用过量,会造成低效耕作,影响玉米的整体产量。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应改变以往施用氮肥时的漫灌施肥方式,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周期,科学搭配肥料种类,通常重施基肥,以满足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不同品种肥量的需求,通过优化玉米种植群体结构和肥料功效提高玉米生长能力。在肥料施用過程中,正常条件下要保证不同肥料作用的平衡性。同时,需要定期观察田间玉米生长情况,及时补充玉米生长所需养分,适时适量施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收益。
2.3 优化控苗技术
优化控苗技术是指通过优化玉米苗发育能力和人工控制,保证玉米幼苗正常生长。一是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鼓励技术人员积极掌握农业技术。二是充分重视新品种研发及改良品种,以此提高玉米幼苗抗病能力。三是加强玉米苗期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施肥作用。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弱苗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种植户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肥料,而且不利于优化玉米种植结构。通常情况下,玉米种植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肥料浪费、病虫害严重等,影响玉米质量及产量。因此,种植者需要优化控苗技术,尽量避免劣苗,选择生长条件好、抗病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避免肥料浪费,从源头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同时,种植者应根据玉米种植地情况,积极调整土壤中的养分,确保玉米幼苗根系生长,为提高玉米产量奠定基础。四是在玉米优化种植和育种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引入先进的种植理念,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2.4 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期对玉米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种植户应结合种植地具体情况和玉米品种科学确定播种的最佳时机。一是在播种玉米之前,需要选择及处理种植地,通常是根据前1个季节的播种面积进行。在整地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块的大小,如果不符合标准,将很难覆盖种子。选择机械作业时,必须严格控制耙松过程,使玉米获得良好的发芽条件,促进田间玉米植株生长。二是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播种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玉米能否高产。播种玉米应合理选择时间,播种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早熟品种的播种时间相对较早,晚熟玉米品种播种稍晚。同时,要根据适合的温度和气候确定播种时间,通常温度稳定在10 ℃以上播种,不仅可以增加玉米收成,还可以节省劳动力、物力和时间。应选择在相对干燥的天气播种,播种完成后注意覆土,破碎大土块并铺平。三是在玉米播种后出苗期间,应及时观察田间出苗率和幼苗生长情况,发现缺少幼苗和折断苗,应及时移栽补苗。如果墒情较差,还应沿着种植沟适量浇水。在移植过程中,选择一些生长良好的玉米幼苗移植。移植时尤其要小心幼苗的根部,移植后必须及时浇水,以确保移植成活率。种植期间土壤疏松度也非常重要,土壤疏松才能为幼苗提供足够的氧气,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2.5 科学监测玉米叶龄,提高种植效益
玉米的生长与其他植物相似,植物器官状态的变化有一定规律,该技术主要内容是观察和发现玉米器官变化规律。一是在监测玉米叶片生长特性时,还需要对不同玉米品种进行取样观察分析,以便详细标注不同玉米品种叶龄变化,及时进行预测分析,然后对不同玉米品种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使不同玉米品种在技术措施的保障下提高产量。二是应用玉米叶龄种植技术时,应选择最适合玉米叶龄的观察点[2]。观察玉米叶片生长过程,有效记录其变化情况,要保证玉米植株不同节位叶片及生长速度的合理性,根据观察情况为玉米提供生长所需肥料及水分,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生长,提高玉米产量。三是玉米种植阶段有多种影响因素,要科学进行玉米田间管理,关键是要注意提高玉米秧苗管理水平和控肥技术。通常在玉米旺盛生长期增加玉米施肥量,定期引入玉米叶龄种植技术,根据田间玉米生长情况及时开展田间诊断工作,并根据诊断结果综合运用叶龄种植技术,科学监测玉米的不同生长时期。四是种植者还应意识到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通过增加玉米秸秆宽度和减少基部节间来提高玉米植株中上节的生存能力,以增加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 病虫害防治
3.1 常见的病虫害
一是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时,可选用抗病品种,进一步加强栽培管理,保证肥料的科学合理性,提高植株抗性,遵循有机肥配合复合肥的施用原则,加强对玉米生长的监测。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如多菌灵等。一旦发现患病植物,应尽快喷洒药剂防治,或者拔除集中处理,以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恶化和传播[3]。二是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病后玉米叶壳上出现黑线、大而不规则的摩尔纹,之后进一步扩散到叶片。在防治玉米纹枯病时,应注意土壤消毒,播种前,通过拌种处理能有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避免病害传播。同时,应翻耕土壤,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玉米种植环境热消毒或干燥处理,以及用药剂定期喷洒,并结合植株病害确定喷洒时间及药剂种类[4]。三是防治红蜘蛛,可以选择2%阿维菌素4 000倍液喷洒防治。喷洒时,应注意喷洒叶子背面,喷洒量可根据病情发生实际情况确定。四是玉米螟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害虫。玉米螟可以在玉米叶上钻孔,会吃掉玉米的苞片和花丝,如果不第一时间采取适当措施,将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品质。在防治玉米螟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玉米螟的生活习性,在出现高峰期前先进行人工灭杀,也可以喷洒杀虫剂防治,以确保玉米正常生长。五是草地贪夜蛾又名秋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草地贪夜蛾幼虫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根基、生长点、果实等部位。玉米抽雄后,大龄草地贪夜蛾从喇叭口中带出,转移到叶腋处和果穗上为害,高龄幼虫会取食玉米雄穗和果穗。根据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适期喷药防治。在玉米田虫口密度达10头/100株时,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氰菊酯、唑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及其复配剂等高效低毒药剂防控草地贪夜蛾科类害虫。在草地贪夜蛾卵孵化初期使用苏云金杆菌、多杀菌素、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效果较好。
3.2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发芽阶段有很多害虫,包括瓢虫、红蜘蛛、蓟马等。玉米新叶是虫害侵袭的主要区域。在正常情况下,虫害初期,受损玉米植株的叶片会出现斑纹,颜色通常为黄白色,随着虫害加剧,玉米叶片扭曲。防治虫害可以选择具有高抗病性的玉米品种以及通过药物预防和控制。在玉米穗期,多雨和多雾的天气环境温度降低,此时会出现大面积病害。玉米叶和穗轴是发生病害的主要场所之一,玉米秸秆也可会受到影响。因此,要选择多种抗病性的玉米品种并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在传统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为了有效对抗病虫害,使用了大量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相关人员应创新探索,加强栽培管理,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进一步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要加强玉米抗倒伏性方面的研究,以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一是科学喷洒杀虫剂或用捕虫器来防治病虫害。种植户需要在幼虫期或虫害早期喷洒农药,提高用药效果,从根本上消除病虫害。农药使用量是种植者关注的重点,应合理控制药剂用量,如果用量太少容易导致病虫害复发,用量过大易造成玉米的农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二是加强玉米的种植管理。如播种前在专家指导下用化学溶液浸泡玉米种子。在采取这一措施时,尽量使用低毒高效药物,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在玉米播种阶段,患黑穗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播种期间,应提高种植技术抵抗黑穗病害。例如,使用轮作方法,能有效消除该病害。玉米在雨天种植,整体环境温度较低,玉米容易受到大小斑病或纹枯病的影响。因此,应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抗病虫害的能力和水平。玉米收获后,还要及时开展保水保土工作,积极开展深耕作业,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虫害。三是生物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技术原则,科学引入青蛙、隐翅目等害虫天敌,提高玉米生长质量。在保障玉米健康生长的同时,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检查种植环境,确保种植环境符合玉米种植的要求,避免發生环境污染问题。
4 结束语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用科学手段增加玉米种植效益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要想运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必须关注玉米种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田间管理,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因管理不善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玉米种植时,除了要了解玉米种植技术的关键点外,还需要科学选择玉米品种、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化肥管理等,促进我国玉米产业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彦东.现代农业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12):37.
[2]张霞.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6):162-163.
[3]李玲.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11):19-20.
[4]王西郃.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