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地区玉米栽培与田间管理技术

2023-07-17王静张光宇

种子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玉米

王静 张光宇

摘    要:吉林地区的温度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玉米生长,能够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当地玉米种植范围广,具有玉米种植优势。为了更好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文章分析了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为推动吉林地区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術;田间管理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0-004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王 静(1977—),女,汉族,吉林德惠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对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玉米种植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重要产区,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因此,吉林地区种植户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玉米高产和稳产。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种子选择和处理

品种选择是玉米栽培中的重要环节,选择优良的品种能够为玉米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种植人员应综合考虑种植地的环境条件,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并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结合吉林地区的实际种植情况,要选择抗旱性和抗寒性等能力强的品种,可以选择生长周期为125~130 d的玉米品种,并且要关注玉米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防止外界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适合在吉林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比较多,选择好种子之后要做好筛选工作,观察种子表面是否饱满和光亮,种子大小应均匀统一。

选种完成之后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晾晒种子2~3 d,能有效灭杀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晒种完成后要用药剂拌种,选择7%克百威包衣剂能够预防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晾晒之后的种子和药剂均匀搅拌,要确保种子和药剂充分混合均匀,放在阴凉处晾晒30 min即可,之后装在塑料袋内,留作播种即可[1]。

1.2 选地和整地技术

吉林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玉米生长发育。除了要做好玉米的品种选择之外,还要科学选地和整地。

通过土壤整理工作,为玉米根部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要做好种植地的选择工作,选择地势平坦和排灌方便的地区种植,种植地周围不能存在影响玉米生长的不利因素。在玉米种植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玉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多种土壤类型中都能生长,但是土壤类型、肥力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玉米种植地区,并且做好土壤整理工作[2]。

选好土地之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深度控制在25~30 cm,将土壤中的杂质和土块清理干净,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部吸收养分。另外,翻耕还能翻出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通过紫外线灭杀病菌和虫卵。吉林地区的黑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该类型的土壤肥力好,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翻耕中施入底肥,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硫酸锌和尿素等,要合理搭配三者之间的比例,将施肥深度控制在15 cm以上。可以采取机械化翻耕的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1.3 科学播种

要严格控制好玉米种植密度,有些种植户在播种之前没有了解玉米品种的性能,错误地认为植株越密产量越高,反而造成生产效益下降。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拥挤,无法获得充足的阳光,造成玉米减产;种植密度过小,会浪费土地资源,不利于增产。因此,要结合玉米种植地的实际条件控制好玉米疏密程度,保证每个玉米植株都能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通常情况下,播种量宜控制在1.0~1.5 kg/m2。

要把控好玉米的种植时间,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播种时期,避免播种过早或者过晚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芽,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春季玉米播种的时间控制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8月下旬能够收获玉米。吉林地区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在每年7月中旬,10月中下旬能够收获。如果播种青贮玉米,可以适当推迟播种时间,建议推迟15~20 d播种。

要结合当地的土壤肥力、玉米品种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主要播种方式为直播,也可以选择宽窄行播种模式或等距离播种模式。要控制好播种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深度控制在3~5 cm,每穴放入2~3粒种子。播种后用土覆盖,有条件的地区要适当浇水,提高玉米的发芽率。

2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要想促进农作物高产和稳产,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非常关键。玉米生长会受到田间管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外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恶劣天气增多、极端天气经常出现,破坏了玉米的生长环境,增加了玉米病虫害和倒伏的概率,种植人员必须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

2.1 玉米生长前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2.1.1 及时查苗和补苗

玉米产量会受到玉米出苗率的影响,播种之后可能会出现缺苗的现象,主要是种子品质和土壤墒情不佳造成的,也会受到播种方式的影响。为此,在玉米播种完成之后,应观察玉米苗的出土情况,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否则会出现玉米苗参差不齐的问题,直接影响玉米抽穗,增加空秆率。可以选择带土移栽的补苗方式,对玉米苗根部进行湿润处理,将玉米苗放入事先挖好的穴坑,回填土之后压实处理,最好选择在阴雨天气移栽,能够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2.1.2 间苗和定苗

在玉米出苗之后要做好间苗和定苗处理,保证苗全、苗壮,确保玉米苗能够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在玉米进入3叶期后可以间苗,在玉米进入到5叶期后可以定苗,为玉米营造健康的生长空间,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2.1.3 做好蹲苗工作

在玉米苗期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少,要控制好灌溉量,避免频繁灌溉,影响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如果某个地块的玉米生长速度比较快,在拔节期前后不需要浇水,可以采取蹲苗的方式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为根部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也能增强玉米后期的抗倒伏能力。

2.1.4 科学施肥

在玉米苗生长的前期阶段要做好施肥工作,在原有基肥的基础上施入偏肥,针对生长态势比较弱的小苗,施肥能夠满足营养需求,可以选择尿素作为主要肥料,用量为1 200~1 650 kg/hm2。科学施肥能够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发育,保证玉米产量。

2.2 玉米生长中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2.2.1 早铲早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

针对一些地势低洼和土壤黏重的地块,种植户要开展中耕浅趟工作,目的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部生长发育和植株健康生长。针对犁底层比较厚和耕层比较浅的地块,要采取深耕的措施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环境,促进根部生长发育,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2.2.2 适当追肥

在玉米封垄之前要做好追肥工作,可以结合中耕进行侧深施肥,深度控制在8~10 cm,并且做好覆土工作。该时期施肥总量约占氮肥总量的30%,应结合土壤情况适当补充钾肥和微肥。针对土壤肥力比较差的田块,选择人工补肥的方式,也可以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在玉米生长中期阶段,要结合植株做好高度控制工作,防止玉米后期出现倒伏。

2.2.3 间穗、去蘖

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分蘖现象,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肥料施用过量,在种植密度比较小的田块也容易出现该现象。茎秆发育情况较好的果穗可以保留,将小的果穗去除,防止与大穗争夺养分和水分,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去除分蘖的过程中,应确保穗部叶片不受损伤,为玉米植株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

2.2.4 中耕除草

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类杂草,并且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会直接与玉米植株争夺养分和肥料。在中耕阶段可以配合开展除草工作,通过除草能够减少土壤板结现象,增强土壤的疏松度,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完成中耕之后可以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深度控制在12~16 cm。将杂草清理干净,有利于促进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此外,在施穗肥过程中可以配合中耕培土,将深度控制在8 cm左右,培土高度控制在14 cm左右,为排水和灌溉营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减少玉米植株倒伏。

2.3 玉米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2.3.1 人工去雄

人工去雄能够促进玉米成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要掌握好人工去雄的时间,玉米雄穗吐露但还没有进入到散粉阶段可以采取该项措施。如果太早或者太晚去雄,均会影响效果。要选择适合的时间进行人工去雄,如果持续高温或者连续阴雨天气会影响去雄效果。在去雄过程中,应减少对叶片的损伤,也不能损伤玉米茎秆。

2.3.2 人工授粉

玉米产量和质量直接受到结实率的影响,有些玉米品种不需要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就能够提升产量和质量,但是有些玉米品种需要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来提高结实率。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要及时采取人工授粉的措施,避免出现结实率不足的问题,在10:00采取摇株的方式完成授粉工作。另外,要控制好人工授粉的时间和次数,间隔2~4 d进行人工授粉,可提高授粉的效率[3]。

2.3.3 科学的水肥管理

玉米生长后期阶段对灌溉和施肥的要求更高,通过补充肥料和水分能够确保玉米产量、质量。要定期观察玉米田间是否出现脱肥现象,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补充肥料,通过该项措施能够增强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也能提高玉米的籽粒重量。

在玉米抽穗期到开花时期,施肥和灌溉工作非常关键,可选择施用尿素,用量为300~375 kg/hm2。可以采取叶面喷施肥料的方式,将尿素和水均匀混合之后配制成1.5%~2%尿素溶液,均匀喷洒玉米植株即可[4]。

玉米抽雄到吐丝期做好田间的灌溉工作非常重要,该时期玉米水分需求量比较大,如果发现田间出现干燥迹象之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玉米病虫害防治

3.1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因此玉米病虫害防治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地区玉米种植遇到的病虫害种类比较多,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性。玉米黑穗病对玉米幼苗的危害比较大,会直接影响玉米的授粉能力,染病之后会导致玉米果穗变小,从而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大斑病对叶片和叶鞘的危害比较大,发病原因是高温高湿,出现病症之后的症状明显,会出现褐色病斑,要抓住该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在玉米生长中期阶段会出现细菌性茎腐病,对叶鞘的危害较大,发病之后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有恶臭味。在玉米播种之前,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能够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发现有玉米苗染病之后要及时处理,将病株统一带离玉米田间,采取深埋或者焚烧的方式处理。针对玉米病害,应采取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好玉米的播种时间、施肥和灌溉工作。科学中耕可以为玉米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破坏一些病菌和虫卵的生长环境。在播种之前做好药剂拌种工作非常关键,能够降低许多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概率。当前的药剂种类比较多,可以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g拌种200 kg,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也可以选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 g拌种500 kg。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控制好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定期监测种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在发病初期,选择药剂防控效果显著,选择15%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2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5]。吉林地区会出现亚洲玉米螟虫,为害范围大,可以选择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菌液,然后均匀喷洒在玉米秸秆垛内部,能够起到很好的灭杀效果。在玉米螟虫成虫的羽化阶段,可以选择性诱捕器诱杀或者杀虫灯诱捕成虫,要控制好田间的放置数量,提高诱杀的效果。也可以在玉米螟虫产卵的初期和盛期阶段选择释放天敌赤眼蜂,应控制好释放数量,提高防治效果[6-8]。玉米黏虫对玉米叶片的为害严重,玉米黏虫的幼虫会吃光叶片,造成玉米减产甚至绝收。做好该类害虫的防治工作非常关键,要做好田间杂草的清理工作,破坏幼虫的生长环境。针对幼虫可以选择生物农药防治,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明显。在虫源密度比较高的田块可以选择化学农药防治,主要是用氯虫苯甲酰胺或高效氯氟氰菊酯,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玉米蚜虫是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生长速度快且繁殖能力强,发病之后要及时用药防治,选择30%乐果乳油2 500倍液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粮食安全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玉米产量和质量会受到高产栽培技术的影响和病虫害的影响。为此,除了要采取科学的种植栽培技术之外,还应该加强对玉米的田间管理,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控,保障玉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井秋,侯世慧.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12):153-154.

[2]郑秀梅.玉米高效种植及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55-56.

[3]杨雪.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32-33.

[4]张小燕.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6):47-48.

[5]徐晓侠.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93-195.

[6]臧延生.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J].热带农业工程,2022,46(5):91-93.

[7]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07(4):296-297.

[8]闫聚财,周俊杰.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66.

猜你喜欢

玉米
掰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苗发黄怎么办
玉米接连暴跌 真的要崩盘?
当前玉米追肥要注意啥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童年的烤玉米
我们都是“玉米人”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七穗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