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示范及应用效果研究

2023-07-17邹青蓉

种子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

摘    要:现代农业要坚持走绿色、高质量、高效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科技创新型、绿色发展型、质量导向型农业,不断强化绿色稻米生产基础,持续优化稻米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高水平的稻米全产业链。推进绿色稻米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应用示范,提出了优化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应用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种植;优质稻米;生产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0-002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邹青蓉(1978—),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

湖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产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湖南省稻米产量占全国的12.6%。为了促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推广示范力度,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力求实现节水、节肥,促进绿色稻米种植业发展,增加种粮收益,保护生态环境,防范稻米种植给生态带来负面影响,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1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概述

农业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在发展稻米产业中,湖南省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采用物理防治技术,构建标准化、高效化种植模式。在稻米种植中依托自然种植条件,引入科技手段,生产优质稻米,达到绿色生产效果,形成绿色、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品质,助力区域品牌建设,推动水稻生产向着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部分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相关地区的稻米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我国绿色优质稻米种植业的发展。

2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示范实例

2.1 示范项目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示范地点为白水镇三江办事处15个村,稻田面积为674.13 hm2。示范品种为早稻新软粘13号与晚稻湘晚籼13号,2个品种均为省定二等优质稻。相关人员分别配组绿色稻米3项核心技术,设计4种生产技术组合,早稻示范2种技术组合,晚稻示范4种示范技术组合,与常规栽培的同季同品种进行对比分析,详细设计如表1所示。

2.2 示范效果比较分析

2.2.1 产量比较

对4种技术组合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和调查统计,稻米产量均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增产;鸭子作为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的副产品,是一项额外的收入。早稻示范的2种技术组合稻米平均产量为443.5 kg/hm2,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早稻增加97.5 kg/hm2,增产1.49%。晚稻示范的4种技术组合平均产稻米6 843 kg/hm2,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晚稻增加78 kg/hm2,增产1.15%。采取稻鸭共生技术组合示范的模式增加鸭子产量,早稻示范田鸭子产量为295.5 kg/hm2,晚稻示范田鸭子产量为243 kg/hm2,是常规栽培田没有的,如表2所示。

2.2.2 经济效益比較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优质优价和副产品上,不同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组合示范田的产值和纯收入均比常规栽培的同季同品种高。稻谷收购价为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价,鸭子销售价为当地当时市场价。

生产物质成本和用工成本按实际使用的平均值计算,频振灯技术组合的早稻示范田产值和纯收入分别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增加364.5元/hm2和585元/hm2,晚稻示范田产值和纯收入分别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增加271.5元/hm2和480元/hm2。“灯+鸭”技术组合的早稻示范田产值和纯收入分别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增加3 141元/hm2和2 277元/hm2,晚稻示范田产值和纯收入分别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增加2 748元/hm2和1 869元/hm2。“灯+沼”技术组合的晚稻示范田产值和纯收入分别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增加682.5元/hm2和1 057.5元/hm2。“灯+鸭+沼”技术组合的晚稻示范田产值和纯收入分别较常规栽培的同品种增加2 748元/hm2和1 989元/hm2。

从4种技术组合间的示范效益来看,组装了稻鸭共生技术组合的示范田增加了鸭子产品,收入远高于其他技术组合的示范田。早稻中以“灯+鸭”技术组合的早稻示范田纯收入最高,为2 277元/hm2,较频振灯技术组合早稻示范田增加1 692元/hm2,;晚稻中以“灯+鸭+沼”技术组合的晚稻示范田纯收入最高,为1 989元/hm2,分别较频振灯技术组合示范田、“灯+沼”技术组合示范田以及“灯+鸭”技术组合示范田增加1 509元/hm2、864元/hm2以及120元/hm2。

2.2.3 生态效益比较

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化肥成本最低的是“灯+鸭+沼”技术组合的晚稻示范田,成本为750元/hm2,较常规栽培的同季同品种田低270元/hm2,降低化肥成本26.5%;农药使用成本最低的是“灯+鸭”技术组合的早稻示大范田,为11元/hm2,较常规栽培的同季同品种田低211.5元/hm2,降低农药成本56.2%。其他几种技术组合示范田的化肥和农药成本较常规栽培的同季同品种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使用频振式诱蛾灯诱杀害虫,保护天敌。据5月8日至6月20日观察,频振式诱蛾灯单灯诱杀昆虫成虫2 601头,其中害虫2 510头,隐子虫、蚜茧蜂、瓢虫等益虫91头,害虫与益点虫比为1∶27.6。6月12日调查稻田成虫数量,益虫量最多的是频振灯技术组合示范田,害虫量最多的是常规栽培田,益害比最高的是频振灯技术组合示范田,总虫量最少的是“灯+鸭”技术组合示范田。

鸭子具有杀灭稻田害虫和杂草的作用,其有喜食昆虫和幼嫩杂草的习性,能捕食稻田中下部绝大多数害虫,吃掉出泥的嫩草。7月5日调查“灯+鸭”技术组合示范田和常规栽培田的虫草害情况,示范田较常规栽培田的卷叶螟发病蔸率和发病株率分别增加24%、0.02%,稻飞虱每蔸减少4.8只,纹枯病发病蔸率降低33.4%,稗草减少2.2株/m2,鸭舌草减少10株/m2,其他杂草减少25.6株/m2,牛毛毡和丝草减少量较多。

2.2.4 社会效益

应用频振式诱蛾灯、稻田围栏养鸭和沼气肥技术,减少除草剂、化肥、农药用量,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稻米品质,减轻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活用水质量。用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生产的优质稻谷加工的“天龙”系列优质米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在湖南、两广和海南等地畅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3 技术示范优化

2.3.1 频振式诱蛾灯杀虫技术

一是确定单灯控制面积。根据地形地貌实际确定具体面积,地势较平坦的稻田为26.68 hm2/盏,地形不规则的稻田为20.21 hm2/盏,尽量减少障碍物对灯光的遮挡。二是保证开灯时间。4月初至9月底每天日落后至次日日出前开灯。及时维护清理,每天将诱蛾灯高压网、接虫盘、接虫袋清理干净,最大程度发挥诱蛾灯诱蛾杀虫效果。

2.3.2 稻鸭共生技术

一是选择稻田和品种。相关人员应选择水源充足、阳光充裕的垄田,水稻品种以株型紧凑、抗性强、丰产性的优质稻为佳,鸭子品种选当地的麻鸭和三角头均可。二是确定放养鸭子数量。小鸭每公顷放养210~270只,成鸭每公顷放养120~150只。水稻插后10~15 d即可放鸭,至乳熟期稻穗勾头收鸭,保证稻鸭共生时间为早稻55 d、中稻60 d、晚稻50 d。三是大田管理。使用低氮高磷钾肥料,一次性施肥,不追肥。长期保持田中1~2 cm水层,不晒田;病虫害在未达防治指标时不施农药,个别病虫害大暴发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生物农药防治。四是鸭子管理。每天每只鸭子投喂谷物饲料50~100 g,不可足量饲喂,保证鸭子活动性较强;确保棚边有水氹,田边有栖息地。

2.3.3 沼气肥应用技术

一是确定沼肥施用量。15 m3沼气池生产的沼肥供稻田每季施用1~1.5 t/hm2。二是确定沼肥施用方式,沼肥可作基肥和追肥,基肥占60%。追肥时要保持田中浅水,用泼浇方式施肥时防止沼肥烧叶。

3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推广建议

3.1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当前,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区域规模不断扩大,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不同,面临的技术问题存在差异[1]。为了寻求最佳的稻米生产技术方案,需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探索和优化工作,形成完善的技术指导方案。根据区域、种植条件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生产方案,严格把控每个细节,提高稻米生产质量,促使绿色优质生产[2]。

3.2 注重智慧科技的推廣

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需要各类技术的支持。积极引入科技手段,走绿色化、智慧化发展道路,促进粮食增产,助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推广生产技术时,需要积极推广智慧技术,围绕稻米生产的全过程,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有效监测生产过程,采取优化管理措施,保证生产过程中节水、节肥[3-4]。例如,引入5G无人化智慧手段,通过精准栽培和技术引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用手机、无人机、多普平台以及遥感、卫星影像等,针对生产区的病虫草肥特点构建全程可溯源生产模式,搭建智慧化管理水平台[5-6]。

3.3 注重生产技术的推广效果评估

推广绿色生态稻米生产技术时,需注重技术推广效果的评估,调查和了解技术示范情况,掌握基础示范效果。针对技术示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保证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的应用价值[7]。积极构建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技术推广过程的有效控制,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服务,使其科学处理各类生产问题,保证生产质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4 结束语

发展绿色生态稻米产业需要技术支持。相关人员需进行技术示范,总结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应用经验,加大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力度,推动绿色稻米种植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洁,董长生,张玉华,等.广陵区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19):14-16.

[2]鞠军华.江苏沿海优质稻米特性及绿色生产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2):8-10.

[3]杨洪建.优质稻米全程机械化及优良食味水稻绿色安全生产技术[J].农家致富,2019(8):26-27.

[4]崔月峰,孙国才,王桂艳,等.特优质粳稻铁粳11绿色稻米生产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8(4):86-87.

[5]谭可菲,刘传增,马波,等.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种业,2018(4):78-80.

[6]周晓燕.提升水稻种植基地建设推进绿色优质稻米生产[J].农家参谋,2020(10):50,55.

[7]龚福星,陈志强.科技赋能种出优质稻米[N].上海科技报,2021-12-01(002).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适宜上海地区的花生设施栽培技术
鲁北地区无公害葡萄综合生产管理技术
我国色织产业现状与产品开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