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3-07-17苗永青
苗永青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由内容要素亲和力和内容结构亲和力两部分构成。针对目前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之间的并不完全协调、对等的问题,本文创新性提出提升教育内容亲和力的四个原则维度,即坚持生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革新教育内容,以期共同致力于提升教育内容的亲和力水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亲和力 原则 路径
“亲和力”一词最早指化学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今天的“亲和力”多用于人文领域,用来形容人际关系,指一个人在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他人或组织的亲近性,而将其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领域内,表现为主体亲和力、方法亲和力、内容亲和力、环境亲和力等等。其中教育内容的亲和力作为组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中的重要一环,表现为内容对受教育者产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其产生趋同感、认同感和亲近感,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动力。
2010年5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将“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1]列为工作重点之一。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親和力、针对性”[2]。重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亲和力,就是要将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与大学生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由被动灌输教育向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转变,引导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在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前提下,提升教育内容的亲和力,无论是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促进大学生自身成才,还是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的结构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主要包含教育目标的亲和力、教育主体的亲和力、教育内容的亲和力、教育方式的亲和力和教育环境的亲和力。[3]教育内容为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理论内容支撑,其中蕴含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规定了教育的范围,主要由教育内容要素亲和力和教育内容结构亲和力两部分组成。
(一)教育内容要素亲和力
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的学术观点众说纷纭,有“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和“七要素”说等等,其中“五要素”说的影响最大,也被广泛认同,即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4]
教育内容要素的亲和力就是指这些要素包含的具体内容要向互动性、生活性内容倾斜,减少空洞内容,增加互动性的内容,更贴近大学生,更乐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具体来说,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表现在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纲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底蕴;思想教育内容亲和力表现在引导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相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教育内容亲和力集中在传统美德层面仁爱孝悌、谦和好礼中;法治教育内容亲和力体现在涉及有关大学生权益保护法、相关创业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亲和力体现最为明显,能够彰显出思政课的人文关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提升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二)教育内容结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亲和力指的是内容要素之间形成构成科学、排列有序、相互配合的和谐状态,它不同于内容要素展现出的特定方向性、细致性亲和力,而是对受教育者产生具有深刻性和全面性的亲近感和吸引力。一般认为教育内容结构分为基础性内容、核心主导内容和时代拓展内容。基础性内容主要指社会中最基础、最一般的内容,如公德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核心主导内容指的是在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教育,当下主要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如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拓展内容主要包含随时代发展需求增加的教育内容以及其他教育领域的拓宽内容,如形势政策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相互组合构成的亲和力,互为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二、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也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存在整体性缺乏、外延不足、亲和力不够等问题,因此,从提升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角度出发来探究教育内容亲和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将从时代发展需要、高校思政工作、学生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四个层面来探讨研究内容亲和力问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首先,从时代发展需要层面来看,中华民族要以更加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制外来文化中不良思潮的涌入,尤其是抵制利己主义、极端自由思想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要在擦亮双眼识别外界不良思潮的同时,还要对内部教育内容进行革新,增强亲和力以满足大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其次,从高校思政工作层面上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和关键问题。有效性是教育效果的重要体现,而内容亲和力能够带动有效性的提升,促进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国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方针战略下,加快推进教育内容改革、提升内容亲和力成为推进高校和国家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再次,从学生个人角度来看,一方面,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教育内容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00后”大学生倾向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具有亲和力的学习内容。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来看,教育内容是连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纽带,同时还蕴含学校思政工作的教育目标。内容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提升内容亲和力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教育方法的选取、教育内容本身、教育环境的和谐程度等等。其中教育内容是影响教育内容亲和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教育内容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丰富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论述,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教育内容也应当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四个部分,对劳动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和探讨。如今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体就能够获取最新新闻资讯。但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的教育内容大多还是停留在固定的知识内容体系上,不能及时准确随着社会热点做出补充。只有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保持和谐并进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和生命力。
(二)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一方面,从纵向维度上看,各个阶段、各个年级的教育内容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道德水准、接受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性,未依据教育对象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而采用通用性的知识内容以“一锅灌”的形式进行教育。因此,各階段的教育内容出现高度重合或相似,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造成学生对思政课堂兴趣下降,学生不愿意主动亲近教育课堂和教学内容,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从横向维度上看,各部分的教育内容较为宽泛,但缺乏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融合。同时其他部分教育内容与政治教育内容相比,针对性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窄化,影响教育内容亲和力。
(三)加强教育内容与学生关注问题的贴合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构成是党和国家依据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在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具备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层面主要包括道德与法治教育、国史党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内容,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教育内容通过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些基本教育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劳动素质教育及社会热点评析等内容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缺乏的。现阶段的教育内容针对性缺乏还表现在高校给予与学生需求并未完全匹配,从而造成学生与教育内容的疏离,影响教育活动的亲和力。
(四)增强教育内容与实践发展的黏合度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教育会议,为我们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贯彻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提供了方法论。然而目前的高校思政课面临教材不够鲜活、教师缺乏活力、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这些都大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学校为了尽快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教育指令,只是以笼统的、毫无规划的形式将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以致让大学生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生活内容不匹配这种思想偏差,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亲和力。从根源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源于实践,因此不管是从党的方针政策中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输出都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否则就会导致教育内容亲和力下降,造成学生与教育内容的疏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的四个原则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不足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内容设计要立足于生活性、时代性、实践性、层次性原则,以提升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时效性和人文性。
(一)坚持生活性原则,更新话语表达体系,提高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性原则,指的是教育内容的设定源于现实生活,立足于现实生活,并最终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只有敏锐地、及时地反映鲜活的现实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5]。针对高校大学生群体来说,就是让他们参与到高校教育过程中来,提出自身的发展诉求,帮助其解决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将大学生从抽象难懂的教育内容中抽离出来,提升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依托不同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发展规律而制定的,呈现出明显的政治性、规范性、严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和思政课教师表达方式两个方面坚持生活性原则。一方面,高校中的教育内容在坚持传统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等基本内容之外,更要增加社会热点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该阶段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要从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权威性出发,理论性较强,同时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和精练,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更新自身的话语表达方式,在保证教育内容科学性的同时要结合社会语言艺术的发展情况,不能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而是要多采用生活化的、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更易于被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教学,提升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提升高校思政课堂的感染力,从而提升教育内容的亲和力。
(二)坚持时代性原则,增加时代性内容,提升引领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代性原则指的就是教育内容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跟随时代发展、社会变化而变化,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实际,做到内容与时代接轨,“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6]。此外,与时俱进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反映,更应该体现时代性,把握国家发展方向。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保证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达到和谐状态,才能帮助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阶段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提升教育内容的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深刻体现时代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上,需要依据时代增加新的内容,或者是对以往教育内容賦予新的含义。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内涵也有所不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坚持以往“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特别指出我们对国家的热爱集中体现在为祖国的奋斗上,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第二是教育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今的大学生群体除了受到各种思潮、对外开放以及科技水平大幅度进步的冲击,还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影响,呈现出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事态度等新的特征,这就要求在教育内容设计上要把握好教育对象现阶段发展的思想特点,提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加亲和力。 [7]第三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想和观点,因此要想提升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就要及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观点,帮助大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三)坚持实践性原则,强调真理性教育内容,增强说服力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实践性原则,是指内容的设定要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出发,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受到实践的检验。失去实践,教育内容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增加教育内容中的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的科学性品质”[8],提升内容的科学性和亲和力。其次,恩格斯曾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正和创新。相较于时代性,不同之处在于实践性的内容会匹配实践需要程度,是以人们的实践活动为标准对内容进行取舍。如我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劳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基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主要经历了由主张农业、机械电工实习到提倡开展简单的体力和生产劳动,再到强调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到新时代条件下的着重发挥劳动在综合教育中的作用,提倡生产劳动与实践劳动相结合,提高创造性的劳动能力。最后,实践是检验教育内容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作用于实践来实现理论的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才能从根源上增强大学生的信服力,提升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具体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的前提下,更要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四)坚持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性教育内容,提升实效性
所谓层次性原则,就是对不同教育对象采取分层次、分类别的方式来选择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分层设计,加强内容的层次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及自身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在构建教育内容时要坚持层次性原则。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也指导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过程中不仅要看到适用于所有学生的通识教育内容,还需要细化教育内容,重视增加独特性的教育内容,提升亲和力,提升教育效果。
具体来说,教育内容分层次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年级分层,同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带有相似的思想特点,所以可以采用将教育内容分年级的方式,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会有短暂的迷茫期,此时要着重加强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培育,将大学生的思想地基夯实,同时还要补充相应的校规校纪教育内容,在该阶段主要是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开展的教育内容;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的教育内容就集中在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自我发展上,加强学生道德品质、责任担当、个人发展相关内容的教育;对于即将面临就业或深造的大四学生,教育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要增加相应的自信教育和技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二是进行专业群体分层,可以将学生分为学生骨干和普通学生。针对思想觉悟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骨干,教育内容可以更深一步,主要落实在怎么做的问题上。相对于学生骨干,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内容就是关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事物、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人文素养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五、结语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在贯彻落实教育优先战略当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上来说具有深厚亲和力的底蕴。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问题,不仅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关键,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需求。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的把握,改善教育内容亲和力的不足,无论是对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还是对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长春.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10-05-30.
[2]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 [8] 李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4] 周湘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J].理论改革,2004(2):145-146.
[5]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5.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7] 王海建. “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8.
基金项目:恢复生态学视域下“留守一代”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修复研究(22FD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