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视角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3-07-17侯典芹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教学创新

侯典芹

摘 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显现出时代的紧迫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高校思政课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已成为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师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研究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真实可信度,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批判与建构的结合、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大思政课” 教学创新

作为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的政治安全,包括指导理论和社会制度的安全。就我国而言,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权的稳固,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長治久安和繁荣发展。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铸魂育人的关键环节,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历史必然性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和历史必然。

从本质上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特征十分突出。早在延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就根据当时的时代特点展开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在逐渐完成“思想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了党对边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1]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结合当时形势,以《共同纲领》为指导,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目的,明确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性质。[2]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共中央更加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978年,教育部出台有关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文件,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本质特点,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80年,教育部出台有关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的相关文件,要求在文科专业中加设“国际共运史”课程,并尝试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课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部于1985年出台有关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文件,开始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这些改革方案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直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同时国际局势也发生深刻转变。中共中央根据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并着力强调要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维护我国长治久安、确保国家凝魂聚力的重要性,而且进一步强调要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2019年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新时代学校教育铸魂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要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因此,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以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为了强化高校形势政策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育部还专门出台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文件,进一步明确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其中规定,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领悟历史性变革,认识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及时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大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基本方针政策。

意识形态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精神之魂,它规定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方向。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意识形态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看待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也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需要。因此,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融入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中,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既是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表现。

总之,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强化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高校在实际教学中要以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为目标,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意识形态。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来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种历史必然。

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时代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各项事业日益取得突出成就。同时国际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国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替时期,世界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背景下,国际领域里的斗争更加激烈而复杂多变。国际政治领域里的单边主义行为依然大行其道,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贸易保护主义愈加猖狂,对于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形成严峻挑战。[5]同时,各种极端社会思潮不断沉渣泛起,排外主义、民族主义、霸凌主义、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世界政治多极发展,全球经济日益融合,社会生活与信息技术高度交融,文化多样性也在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但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动荡和冲突也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性和地区性的热点问题不断出现,不仅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而且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人类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

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革使中国面临更加广泛的安全问题,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比任何时期都要纷繁复杂。国际领域里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更加激烈,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因其特殊性、隐蔽性而显得更加突出。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内“两个一百年”交替时期,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斗争会更加复杂,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也就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把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看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中的引领作用。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然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对待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结合本职工作的具体特点,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作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并在教学中加以实现。为此,要根据新时代的具体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中,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三、“大思政课”视角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

“大思政课”的教育理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该以“大思政课”的视野,结合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比如,形势政策课不仅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第一,形势政策课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发展变化,其中主要包括党的大政方针,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文化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以及最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等。第二,形势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客观现实性和时效性。第三,形势政策课的内容广泛,涉及面较广,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第四,形势政策课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充分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国特色,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该门课程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十分突出。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新理念,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开拓了新形势下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新思路和新视野。本人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尤其以“大思政课”的视野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应该强调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源于实践,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须通过实践来加以推进。由于高校思政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其非现实的抽象性特征十分突出,尤其是意识形态的抽象性更加明显。这就使得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存在隐蔽性和复杂性,从而影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现实,特别是学生身边的现实,以增强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思政课的可信度和吸引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6]。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可以改变干巴巴的理论教学方式,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亲和力。

第二,批判与建构相结合。由于意识形态的特殊存在形式,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遵循批判与建构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分析鉴别,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潮流进行批判,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潮中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东西进行分析批判。思政课首先应该讲好中国故事,阐释新时代的中国之治。[7]

具体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守正创新的思想态度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国内与国际相结合。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性日益加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睁眼看世界”。在这方面,形势政策课比其他思政课有更好的优势,因为这门课程更多涉及国际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形势政策课的授课过程中,要把国内与国际方面的内容相互结合,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有比较才能更好地做出分析和鉴别,才能分清优劣,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将国内与国际形势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能够立足本国,胸怀世界。这也是“大思政课”的应有之义,善用国际比较以彰显“大思政课”的宽广视野。[8]

第四,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做到与时俱进。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把現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相结合,不仅要从现代文化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还要有历史视角中的分析论证,尤其要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汲取丰富营养成分。比如,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成就的“大思政课”,就必须从百年党史中去寻找、挖掘红色资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掘现实资源。[9]

第五,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高校思政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质上就是要使他们对客观世界、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高校思政课以培养大学生的认识能力为主要目标。就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而言,要实现“进头脑”的根本目标,必然要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所以,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大思政课”的要义时,尤其强调要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为大背景。因此,在“大思政课”视野下,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讲,尤其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体会社会大课堂的生动性和现实性。按照“大思政课”的要求,只有把学校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鲜活的生动故事讲好“大思政课”,才能更好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强和自信。[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一方面,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善于探索新问题。但是,也容易偏听偏信,缺乏深入思考,思想和行为都容易走极端。所以,青年时代既是思想塑造的良好时期,也是容易犯错误的时期。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媒体、各种信息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再加上经济时代的各种诱惑也不时困扰着他们的思想。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注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注意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中的困惑,引导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志辉.延安时期党领导边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J].广东社会科学,2021(3):128-137.

[2] 姚春林.建国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98-1102.

[3] 董前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成就与问题[J].高教论坛,2021(3):1-4.

[4]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5] 苏格.动荡变革,多事之秋——2020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J]. 当代世界,2021(1):4-12.

[6] 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N].人民日报,2021-03-07.

[7] 史宏波,谭帅男.大思政课:问题指向、核心要义与建设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2021(9):63-68.

[8] 冯秀军.善用“大思政课”的三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8):103-109.

[9] 苏玉波,王洁.着力构建“大思政课”的生态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33-35.

[10] 沈壮海.“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考与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26-3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项目“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學路径研究”(21CSZJ67),烟台大学2022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形势与政策课”。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教学创新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