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琅琊王氏家族的三次迁徙

2023-07-17李明睿

走向世界 2023年23期
关键词:王氏家族王祥大族

李明睿

王氏祖脉儒学传家

西汉时期,以王吉为首的王氏家族,是青岛最早并且有较大影响的家族。王吉是第一个在青岛即墨定居且是史料有明确记载的琅琊王氏最早的先祖。王吉精通儒家经典,为官清正忠直,谏言不避权贵,是朝庭倚重的大臣,官至谏议大夫,当时有“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说法,成语“弹冠相庆”就由此而来。他做昌邑中尉时,向昌邑王刘贺进谏,劝阻他不要游猎无度;当昭帝驾崩无嗣,昌邑王被迎入宫时,王吉又进戒书,提醒昌邑王谨言慎行,尤其要敬重掌握实权的大将军霍光;做博士谏大夫时,上书汉宣帝,言为政之得失。王吉之子王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大的发展,先后任谏议大夫、京兆尹、御史大夫,官至丞相,有专对之才。在做京兆尹时,王骏就与赵广汉、张敞、王遵、王章等大臣齐名,当时京师称之为“前有赵张,后有三王”,对其褒奖有加。王骏之子王崇在其父祖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先后任御史大夫、大司空,最后封为扶平侯。王吉祖孙三代皆有能名,均入祀即墨乡贤,被列为名臣,并有传记。他们是青岛家族文化开风气之先者。

从王吉开始,琅琊王氏家风初露端倪。据《汉书·王吉传》记载,王吉“少时好学明经”,“兼通《五经》”。汉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王吉精通儒家经典,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使琅琊王氏家族形成了以儒学传家的文化传统,为其成为文化世族,并进而获取政治高位打下了基础。如果把王吉与王祥、王彪之、王俭等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有政治才能,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他们的这种相同绝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受到王吉的影响。可见,由王吉开创的儒家文化传统,始终在王氏家族内部如草蛇灰线般传延着,在两晋南朝时期的王氏家族内部,始终没有断线过。

从王吉开始,琅琊王氏的儒学风范、家学风气就形成并传延下来了。王吉的政治倾向和政治阅历,也对后世王氏子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两晋南朝的王氏子弟,一方面致力于政治事功,为皇权服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政治上的成熟与圆通,在一次次波谲云诡的政治事变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这一点,不能不说与从王吉以来所形成的政治态度和历代累积起来的政治经验有密切关系。

迁徙临沂等地以孝著称

王吉的后代大约在西汉末年有一支迁往山东临沂,形成历史上有簪缨世家之称的琅琊王氏家族。《即墨县志》载:“崇祖孙父子世居于墨,数传至祥、览,居临沂为晋名臣。琅琊诸王所从出也。”琅琊王氏是魏晋六朝时期世家大族中地位最显赫的一支,历史上卧冰求鱼的大孝子王祥、江左宰相王导、书法家王羲之皆出其族。留在青岛本地的王吉后代,虽没有琅琊王氏那样地位显赫,但也人才辈出,史不绝书。明朝嘉靖年间的王邦直,耿介不阿,精通声律,著有《律吕正声》六十卷,是王吉后代中较有影响的人物。

王吉之后王氏家族中出现的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的大孝子王祥。王祥与诸葛亮是同时代的人,只是王祥的寿命比诸葛亮长了很多,对王氏家族的贡献也格外大。如果说王吉为琅琊王氏的显贵奠定了基础,那么王祥则为王氏家族获得了无尚的荣耀,使王氏家族跻身于世家大族的行列。王祥以孝闻名,王祥的父亲王融,先娶高平薛氏,生祥,薛氏去世,祥父娶庐江朱氏。王祥至孝,“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汤药必亲尝”。对后母朱氏也恪尽孝道,虽然后母朱氏一直想尽办法从肉体和精神上折磨他,但无论后母怎样待他,都没有影响他的孝道。王祥的至孝与魏晋的时代风气有紧密的关系,魏晋之际是一个特别重视孝道的时代,《晋书》中有专门的《孝友传》,《世说新语·德行门》中四十七则故事中,有九则与孝有关,孝在当时具有普遍性,有孝行就是有德行,是社会学习的楷模。

王祥的纯孝不仅名声远播,也使其仕途变得一帆风顺:徐州刺史吕虔请王祥任“别驾”;高贵乡公即位后,王祥“封关内侯,拜光禄勳,转司录校尉……天子幸太学,命祥为三老。祥南面几杖,以师道自居”;西晋建立之后,王祥“拜太保,进爵为公,加置七官之职”。王祥的弟弟王览也受到重用,官至宗正卿。王览的入仕为官,不仅仅是他哥哥王祥的影响,王览自己也以“孝友恭恪”闻名当时。

开枝散叶儒道双修

永嘉之初,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五胡乱华之际,琅琊王氏为了躲避战乱,大举南迁,只有少数家族成员留在了家乡山东琅琊,其南迁成员主要散布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会稽(今浙江绍兴)等地,并在这些地方长期定居生活,这是琅琊王氏家族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迁移。琅琊王氏除了这次南迁之外,还有两次小规模的北迁:永明十一年(493),琅琊王氏后裔、雍州刺史王奂,因为擅杀宁蛮长史刘兴祖招来杀身之祸,王奂之子王肃北逃魏国,其子孙繁衍生息,在北方形成了琅琊王氏的一支力量;承圣四年(555),琅琊王氏后裔王褒随梁元帝投降西魏,后来又被篡夺西魏政权的北周羁留长安(今陕西西安)长达二十余年,直到老死在北地,王褒在北地形成了琅琊王氏的另一支力量。

西晋末与东晋初,琅琊王氏积极参与了东晋的建国,使这个家族终于走上了政治的高峰。在东晋建国过程中,琅琊王氏中,王羲之的父亲王旷首倡过江之议。王导、王敦则致力于东晋王朝的稳定与发展。此一时期,正是清谈大行其道之际,琅琊王氏家族人物儒道双修,在思想方面也引领一时风尚。

在东晋草创之际,王导为晋元帝司马睿出谋划策,笼络江南人才,收罗人心,王导还劝说威名远播的从兄王敦自贬身价,在三月三日的修褉节上走在司马睿依仗队的后面,籍此以扩大司马睿的影响。王导的做法很快见效,江东大族顾荣等望风而拜,东晋王朝迅速收拾起江南民心,稳定了统治地位。不过从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司马睿虽贵为皇族宗室,在当时也要凭借像琅琊王氏这样的高门大族为其制造声势,而当时其他的世家大族也在看琅琊王氏家族的导向,这从一个则面反映了琅琊王氏家族在政治势力方面几乎超过了皇族宗室,在世家大族中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东晋一朝,是琅琊王氏家族在政治上的全盛时期,当时王导在朝中任宰相之职,王敦在外手握兵权,其他王氏子弟,子孙群从,布列朝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家族势力集团,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经过从汉末到西晋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积淀与发展,琅琊王氏到东晋时期,终于成为权倾一时的头号世家大族。

琅琊王氏在东晋时达到政治高峰,与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由北方移到南方有很大关系。首先,当西晋末年司马睿坐镇建康的时候,国家的政治中心已开始由北方的都城洛阳转向江南的建康,西晋灭亡,则政治中心完全移到南方。在王朝的政治中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琅琊王氏始终追随晋元帝司马睿,随着以晋元帝为中心的新政权的兴起,琅琊王氏也因为在东晋开创中的筚路蓝缕之功而受到重用,从而逐渐成长为头号世族。其次,西晋灭亡以后,原来的文化中心都城洛阳被北方异族占领,大批士人纷纷南迁,使文化中心洛阳徒有虚名,而南迁江左的士人与吴越士族合在一起,又在南方的建康形成了新的文化中心,琅琊王氏同样在这一文化中心转移的过程中占尽先机,在北方较有名气的世家大族中,是较早南迁的士族,为其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缘。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琅琊王氏在东晋初期发展成为头号世族。

猜你喜欢

王氏家族王祥大族
河北大族与东魏建立新论
汉晋时期山阳高平王氏家族藏书考述
王祥麒治疗肝癌经验
由蒐狝为务到崇儒之美:契丹大族社会性格转变述论
为什么把受骗吃亏叫作上当
借补充公告致歉 大族激光归因“工作疏漏”
关于导数解法
世家大族联姻背景下的辽朝政治生态
科举与家族:墓志所见北宋临城王氏家族的兴起
王祥至孝事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