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式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研究
2023-07-15金阿芳富荣昌
金阿芳,富荣昌
(新疆大学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2016 年1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高校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3]作为专业技术类课程,“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要义就在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
“工程流体力学”是面向大部分工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核心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素材和德育资源。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分三步走,各个阶段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具体建设计划见图1。
图1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技术路线图
表1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提炼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从工程流体力学发展简史及流体力学专家学者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中深挖思政案例,并融入讲授内容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在新时代奋发图强、砥砺前行,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通过对各章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提炼思政元素,结合实际案例,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案。下表所示部分章节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点。
课程思政目标总体上以“工匠精神”和“中国梦”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意识设为主线,细分成多个层次,将课程思政内容润物无形地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并写入课程大纲,进行教学实践。
二、基于BOPPPS 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僵硬的说教,授课教师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将思政内容合理地穿插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思政,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更要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兴趣,从专业认同、社会责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价值观的熏陶,并最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将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无形地融入教学内容中,是个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吸引当代大学生。本项目采用BOPPPS 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图2 是基于BOPPPS 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路线图。
图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路线图
(一)BOPPPS 教学模式简介
BOPPPS 教学模式最初来自加拿大青年教师技能培训体系,分为6 个环节[4]。因其可操作性强,近年来逐步运用于各类教学活动中。表2 是在工程流体力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BOPPPS 教学模式时的教学设计,其中:教学总时长以90 分钟计,时长单位为“分钟”;采用形式因篇幅限制,采用简略写法,如次序4 参与式学习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采用小组讨论和上讲台演示的形式进行。
表2 BOPPPS 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二)课程与思政内容的有机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把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专业技术类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重在思想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把思政内容无形地融入教学过程中[2]。
1.培养科学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通常会安排在材料力学课程之后,不同于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大有不同。材料力学中力和变形在线弹性阶段遵循严格的关系,而流体却要复杂得多。所谓“水无常形”就表明了流体和固体在受力时所表现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在认识流体性质的过程中,从全新的角度去把握流体的黏性本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无形地融入教学内容中。
2.提高学生认识,注重学生反馈。把思政素材有效地输入给学生需要好的教学手段。如果采用的思政素材导入方式不被学生接受,那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对提炼的思政教育素材了解透彻,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无形之中接受思想洗礼[5]。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实验学时为课堂学时的20%左右,除了教学大纲指定完成的演示性和操作性实验之外,还可以通过将本课程组承担完成的科研项目提炼成本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学习兴趣,从力学建模能力、理论分析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深受学生的欢迎。
4.结合实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介绍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时,以港珠澳大桥为例,在设计大桥时,要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流体对固体所产生的作用力,在保证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前提下,建造出工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伟大工程。例如港珠澳大桥全长55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标志着中国现代桥梁建造技术站到了新的高度,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工匠精神[6]。
(三)课堂之外的有效输入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思政教育素材制作成慕课、短视频等有趣的教学资源,教师利用雨课堂或者其他在线平台推送给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设置反馈通道,引导学生思考专业知识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事业观。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大作业,如自主搜索关于“牛顿内摩擦定律”这一科学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谈谈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有客观内在规律的本质,学习牛顿是怎样根据实际现象进行实验并得出规律。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进行了主动学习,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对待科学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的精神[7]。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基础理论的掌握、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三方面构建全面、客观、科学的考核学生工程流体力学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将传注重教授单个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图3 所示。其中,课程考核中的四个模块(课堂、单元考试、实验、平时作业)均加入了融入思政元素的相应习题和考点,使学生在听课、写作业、思考、复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图3 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深挖思政内容,使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内容的教学体系中是本课程组一直探究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前期课程组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重新梳理了课程内容和讲课方法。课题组成员多次组织研讨会,分配任务,从不同角度(教学大纲的撰写、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考核方法等)出发,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通过讲解基本概念来传输给学生任何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都是在一定的假设的前提下的,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要抓住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具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这些基础理论是学科的基石,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就要把基础打好。不仅在专业基础方面,在思想政治方面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