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2023-07-15陈静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教书育人 2023年13期
关键词:小袋概念图导图

陈静 (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而来,通过抽象化的联系,来界定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符号操作、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可以看出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是具备“三会”数学素养的学生。思维可视化用图示、图解组合、语言表达等方式,使思维变得清晰可视。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将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有效联结知识,系统整合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一、思维可视化概念及技术概述

(一)思维可视化概念

思维可视化就是把原本无形的、抽象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构、思维方式等,用图示或图示的组合的方式,使思维具象化。即将抽象知识或事物通过一定手段的转化,使之变得具体、直观,便于交流、理解和表达。“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是指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线段图、条形图、表格等,甚至是思维地图等方式较为直观地呈现所学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

思维可视化技术不仅是描绘思维的方法,也包含了思维图示的展示、传播、交互等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思维可视化的技术:

1.图示技术

图示技术是一种普遍的工具,它可以通过图像技术开发人的大脑潜能。最具代表性的可视化图示技术有:思维导图、概念图、鱼骨图。在鱼骨图法其中,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难掌握,所以,本文介绍重点概念图、思维导图和思维地图。为了实现精确地选取和运用合适的可视化图示,笔者对三种不同图示的工具进行了性能对比。可视化工具性能比较表如表1 所示。

表1 可视化工具性能比较表

2.多媒体动态技术

多媒体动态技术是指利用电脑对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的一种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这些因素的特点,结合有关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运用媒介技术,形成高质量的媒介信息,使不同的学习背景的学生都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包括计算机、投影机、电子白板、显示器等,都可以作为交互工具来展示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

(三)思维可视化的过程

思维可视化在教学中具有从发生到呈现到可视的逻辑思维过程。思维只有在发生时,才会被“看见”,思维只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才能“可视”。具体地说,思维可视化的过程是为了回答“思维从何而来”“ 思维怎么来的”“ 思维如何可视”。

1.“思维从何而来”指向思维的发生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它通过创造困难的情景来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新的需求和现有的知识之间产生矛盾,形成思维的冲突。即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构成思维发生的基本动力。

2.“思维怎么来的”指向思维的展现过程

当学生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思考就会产生,他们就会去探究和解决。

在教学中,探究式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能够让学生在主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探索,从而展现出真正的、完整的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不断整合和发展,为思维的可视化提供了条件。

风选系统虽减少了商品煤的量,但是因商品煤质的提升而提高了售价,风选后的商品煤综合售价可以提高85元/吨。风选后商品煤销量减少15%,商品煤综合售价提高25%。

3.“思维如何可视的”指向思维的再现过程

人的大脑中的想法无法被直接窥探,思维是看不见的,如何才能让无形的思想显现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想法、策略、思考路径以及最后所掌握的知识等用直观的方式记录下来,重现思维的全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具象化的框架,帮助学生构建更深层次的思维。

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整合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知识点繁杂、零散、无序,很难将这些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记住这些知识点。托尼·巴赞指出:在心理学上,有两个与大脑学习有关的东西即联想与想象。当画出思维导图时,学生的头脑中可以形成新的知识系统或计划。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组织起来,把杂乱无章的知识组织成一个系统,形成思维网络和知识结构,使其能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二)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促进学习反思

反省在当代的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范畴,即对某一问题反复而认真地思考这就是所谓的“内省思维”。通过使用可视化的思维技术来表达思维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比如,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识别和提取关键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知识进行重构。通过对自己的全部思考过程进行回顾或可视化,学生可以改善和及时地记录思想发展进程,提升元认知能力。

(三)交互式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以思维可视化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强调“交互式学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卡德等人把可视化看作是一种利用电脑所支持的交互的直观表达,通过表达抽象的数据来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教学需要互动,而所谓的“交互”就是通过教学和学习来进行一系列的对话。在多种可视化的图解工具中,概念图可以方便地构建概念和概念的关系,并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可视化的互动平台,促进发散性思维。通过可视化交互,能够实现个性化、有序、可持续的教学互动,建立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三、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一)巧用思维导图,让思维看得见

笔者在建立“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见,使原本模糊、零散、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其图示、线条、色彩,远比单纯的文字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笔者课前让学生通过微课自学,并绘制思维导图,归纳出一组具有“商为整数,无余”的共有性质。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出发,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进行重难点讲解,并再一次让学生修正之前自学时画的思维导图,从而达到对概念的真正理解。图1 是学生画的“因数与倍数”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学生不仅逐步建立“因数与倍数”这一基础概念,而且思维过程清晰可见。

图1 《因数与倍数》的思维导图

(二)借助几何直观,推动思维可视化

小学生虽然已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其思维模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在进行抽象逻辑分析时,仍要借助实物或直观的形象。例如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往往难以领会题目的内涵,无法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而可视化思维教学则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线段图绘制出题目的含义。线段图形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题目中各个因素的比例、大小、数目等数量关系。只要掌握了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准确制定出解题思路。

笔者以“有两袋大米,大袋比小袋子里面的大米多56Kg,当把小袋子里的大米倒出4Kg 后,大袋子里的大米的质量是小袋大米质量的4 倍。问:原来两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千克?”一题为例,具体论述几何直观的方法。

本题中大袋大米与小袋大米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述比较复杂,小学生如果只读一遍题目是很难正确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的。笔者基于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形(图2)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线段图很直观地得出:小袋大米倒出4kg 后,大袋子中的大米就比小袋中的大米重4+56=60kg;再通过已知条件“大袋大米的质量是小袋的四倍”,可知如果把小袋现有的大米质量看作1倍,大袋比小袋多60kg,等于现在的小袋的3 倍,因此小袋里的大米就是60÷3=20 kg,原来的小袋大米的质量是20+4=24 kg,大袋子原来的大米质量是20×4=80 kg。

图2 学生画的线段图

学生通过题意画出线段图,能够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掌握数量关系,从而顺利、快速地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画线段图的过程也是学生内在思维的呈现过程,因此,借助直观的几何图形,推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唤醒多感官,参与思维可视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示、图像、动画、微课等辅助工具,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参与到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想等多种综合的学习活动呈现,信息通过多种感官通道直达大脑皮层,产生大量的神经连接,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与连接。首先,可以利用音像、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思维。其次,学生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眼”“手”“脑”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最后,借助语言表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以“圆的认识”一课教学设计为例,首先教师用课件引入圆的概念。师:“这些图片有哪些共同之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圆的概念。教师:“请同学们画一个圈,并把这个圈剪出来,向大家展示你是如何把这个圈画出来的?”教师点评总结并再次参与概念推广。教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个半径为3cm 的圆,并在相应位置标上圆心,半径和直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建立起圆的概念图。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现在请大家一起做一个圆的概念图。按照概念图的制作过程,画出概念图,完成设计。”(见图3)

图3 《圆的认识》的概念图

通过引入概念主题、感受概念、理解概念、形成概念网络四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特征。学生在视、听、想、说、画等过程中,形成与“圆”有关的概念,并运用手绘图解,加深了对圆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可视化生活场景

数学的学习并不只限于课堂里。数学源于生活,所有的数学符号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而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通过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思考生活与世界。思维的可视化可以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推动知识的迁移,使数学的学习更有乐趣。

笔者曾给学生安排 “我是小小数学家”的作业,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将其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有个学生发现饺子里也有数学问题。他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妈妈要给我们包饺子吃。早晨,妈妈去菜市场买了白菜和肉,然后和面、切菜和剁肉馅,到包饺子时,我和爸爸一起帮忙,我们共包了90 个饺子,40 个包好后冻了起来,剩下50 个,妈妈问我怎么分,我说:‘应该平均分。’接着我算了起来:50÷3=16.666。妈妈说:‘这样分不合适,再想一想。’我说:‘我吃10 个,剩下的你们分。’我又算了起来:(50-10)÷2=20,这样,爸爸妈妈各吃了20 个,我吃10 个,刚好!爸爸妈妈高兴地夸我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妈妈包的饺子很好吃,真正吃的时候,我可没顾上数呀。”还有的学生写的是遛狗里面的复杂路程问题,学生们写的数学小作文内容充实,风趣幽默。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们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和解决问题。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和数字,而是充满了神奇和魔力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自然高涨。由于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学生可能很难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数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及时点拨,将课本与生活联系,在具体情景之中展示数学魅力,将思维可视化技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综上所述,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以遵循学生的思维过程为基础,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根据思维可视化的流程,进行恰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活动真实地发生,并能将思维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的痕迹呈现出来,通过直观手段完成思维的可视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思维的可视化,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真谛,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袋概念图导图
小猪卖桃子
Module 4 Which English?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差倍问题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跟踪导练(4)
第6章 一次函数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