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人间烟火中
2023-07-14徐若央
徐若央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古意】
回归田园,怡然自乐
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在阴雨天气中,炊烟慢慢升起,诗人登高远望,悠然享受山林之乐。“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化用了前人“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漠漠”有广阔的意思,“阴阴”有幽暗的意思,让诗句一下子多了画面感和动感,显得开阔而深邃。结尾处借用《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了。
【今解】
于纷乱中守一份宁静之心
古人偏爱“静”的品质,如王维的这首诗,无论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还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都在诉说一种清静自然的生活。王维在尾联处感慨地说:“我告诉海鸥,我已经和村里人打成一片了,我的内心还没有归于清静吗?”
汪曾祺先生曾在文章中谈过自己对静的见解:“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生命的减法,当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找回最单纯的欢喜,寻一份清欢之趣,那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美文赏析
山水之间,幽篁深处,一个人,一张琴,一卷经,无所求,无所欲,万念皆寂,那一刻,心中可容天地,天地自在心中。
这便是王维的隐居生活,是羡煞世人的世外闲情。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许是仕途过于压抑,许是官场过于黑暗,理想在现实中彻底破灭,化为废墟,他只能于废墟之上,寻出一条新的道路——归隐山林。
归隐,并非消极厌世,这仅仅是世人的一种选择而已。有人贪恋声色犬马,便选择纸醉金迷;有人甘愿蝇营狗苟,便选择同流合污;有人追求怀瑾握瑜,便选擇独善其身。世人万般模样,便有万般选择,这选择,是欲望,是无奈,是取舍。
辋川庄,是王维的隐居之地,在这里,他写下了《积雨辋川庄作》。
那场雨一定落了许久,绵绵细雨,将山林的天空晕染上了黛青色,尘世烟雨,似要洗尽人间的尘埃。雨后的辋川庄,芳草萋萋,门掩落红,诗人虽是天涯客,却也无惧山中寂寥。
他推开竹门,只望见疏林村落,升起袅袅炊烟。因绵雨时节,山林润湿,故而烟火缓升。这一幕,正是“积雨空林烟火迟”,雨后空林,烟火人家,处处静谧,也处处温情。
远处,只见广阔无际的水田上,飞过一行白鹭,近处,只听枝繁叶茂的密林中,传来婉转啼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不仅仅是诗句,更是一幅蓬勃的山野之画。
他独居深山之中,观木槿朝开暮谢,知晓人生无常。如今,他在松下吃长斋、折葵菜,这是多少人苦苦寻觅的生活?只可惜,世人贪恋的太多,总有放不下的贪嗔痴恨、断不了的功名利禄,即便是走进了空山,又如何忍得了这般寡淡的生活?隐居,本就是一场清苦的修行。
回首前尘,他也会感叹一句:“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争席,出自《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意思是:阳子居去从老子学道,刚到旅舍时,男主人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侍候他盥洗,旅客见了他,皆让出座位。等到他离开旅店时,客人们已经不再拘束,而是与他争席而坐了。
这故事说的是,海上有人喜欢海鸥,故与之亲近,父亲听闻此事,便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次日,那人来到海边,海鸥便只飞在空中,一只也不下来。
王维借用这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已是一介村野老人,与世无争,再也不用被人猜疑。于诗人而言,此处,便是他的净土,是他的解脱。
世人大抵都有过隐居之愿,只是,俗事绕缠,人情挂牵,常常让我们与理想擦肩而过。其实,那理想并非遥遥千里,我们奔波于尘世,守得住初心,留得住良善,心如不改方向的孤星,志如永不坠落的白日,何处不是净土!何处不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