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07-14杨海涛马玲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杨海涛 马玲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融合具有其特殊性与必要性。文章从课程思政理念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当前形势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融入的思政元素,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法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19 年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毫无疑问,坚持显性教育就是要不断强化思政课程的教育应用,它既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态,也是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获取的渠道日益增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愈加显得意义重大,它体现在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开设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就显得格外重要。

1 课程思政理念及其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的理解课程思政理念在实际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首先必须认真全面认识这一理念。

在2022 年4 月20 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职教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以便为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高职院校的使命是为国育人。无论是育才还是育人,其前提都应是先立德,而思政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人的道德。

课程思政不是开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开展一项教学活动,而是将思政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与改革中,实现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它强调的是在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显性思政之外,又充分发挥其他课程教学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1] 。因此,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教学改革思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参与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拥有正向的学习认知,进而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思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将多种信息化技术进行多元化融合,树立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始终将“立德树人”任务作为开展教学的首要前提,通过多元化途径的融合与引导,实现思政教育的全员化、全过程化与全方位化。

2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师自身思政素养低

计算机课程教师一般都是工科或理科专业出身,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扎实,但由于专业性质,人文素养基本都来自思政类公共基础课程,自身思政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与课程思政建设有诸多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大多数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理念、改革的方式、表现的形式以及内容等都不甚熟悉,没有做深入的了解[2] 。同时,由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群体对象为全校学生,加上课时有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对于相关观点、理念的融入相对欠缺。多种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在人才方案制定、课程目标的调整、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无法契合地导入思政元素,从而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

2.2 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每位大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作为高职院校重要课程之一的计算机公共基础,其作用不言而喻。但当前各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基本都是集中于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Internet 应用、Word 文字处理、Excel 电子表格应用、PowerPoint 演示文稿应用等方面。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缺乏课堂外主动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手机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期盼越来越高,教材中陈旧、落后的内容案例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提升的学习需求,致使“立德树人”的目标难以全面落实。

2.3 教学对象缺乏针对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共同学习。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仪、网上教學平台开展教学工作。但由于公共课程的性质,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会设置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共同上课。这就导致教师无法与班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无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某一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会穿插实习实训课程,导致实际参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时间有限,或两节课程的教学间隔时间过长,使学生在未完全掌握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就进入新内容的学习阶段,长此以往,只会使教学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3 课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 丰富课程内容

在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中,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在实际挖掘与融合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两大板块,既要保持原有课程内容的逻辑和性质不变,也要掌握好思政教育元素的规律和体系。在融入思政元素之前,要注重学生的认知以及学习习惯等特点。相对来说,高职学生文史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各种现象以及各项事物的认知浮于表面,不能深入透彻地分析与了解,但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较为积极。

因此,在挖掘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从学生较为关注的点入手,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以生活的案例、现象、名人轶事,尤其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身边事作为载体,设计出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大国工匠”等理念融入其中,引发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比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中,可引入神威·太湖之光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科技使命与担当;在操作系统的讲解过程中,引入鸿蒙系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2 开展网络育人

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讲,其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程自身优势,以计算机技术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将网络资源引入实际建设中,构建计算机基础网络思政共享课程。在线下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身边热点,将其作为课前知识分析点,融入思政元素,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将课堂延伸,从而及时、有效地将正向理念传递给学生,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教学技术层面,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微视频等网络资源,并结合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前理解重要知识点,并掌握本堂课的实际内容。当然,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在不同程度上的压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基于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注重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通过教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身教”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内容以及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言传”效果,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领悟理想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利用网络育人的效果,以及突破有限学时达到无限学习。

3.3 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评价

目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基本都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方式,只是在占比上略有區别。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学生平时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实训的操作、练习等模块,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如云班课、超星学习平台等发起的小组活动、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期末成绩采取试题库随机抽题的方式,可每学期对试题库进行更新,并加入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素材。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素材应用的评价,主要是对其实施过程、最终效果的评价,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体现。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在学生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进行随堂问答,也可以在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或练习的过程中,随机弹出问答题。在实训操作时,可通过云班课、超星等网络平台发布任务,之后由学生将作业上传,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的方式完成考核;也可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或小组将自己的作业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学生互评,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全过程的考核。通过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行为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认知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

4 结束语

从德育的内涵来看,其本身就体现了教育活动的责任与使命。教育不仅要培养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人,更要培养具有高尚情操和道德素质的人。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也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课程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当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教育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吴玉华,赵晓霞,蔡丽艳,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3):72?74.

[2] 柴文慧.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思政的挖掘与融入[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2,13(3):10?14.

作者简介:杨海涛(198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