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7-14张莉华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课程思政

摘 要:“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人才知识结构的奠基石,是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保障,是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目前,“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存在教师思政水平不高,思政教学能力不足,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忽略情感与价值知识的感悟及课程教材内容陈旧、缺乏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框架的问题。因此,应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培养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将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案例化,促进学生自我建构及抓好教学大纲顶层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客观问题,积极展开新工科基础课程的思政改革,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工智能;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要坚持显性隐性教育协调统一,挖掘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隐藏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全体教师全方位育人模式[1] 。思政教育将会建立起全员学习、全体践行、全学科发展以及全方位的“大思政”体系,推进全方位的育人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行业的飞速发展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个行业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每一位行业人才的奉献与奋斗,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缩影。另外,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行业具有更特殊的历史使命,是科技强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强力支撑,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正因为如此,“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不应只传输专

业知识,应同时与思政教育进行交融,二者合力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守正创新的理念为支撑,构建一个科学、有效、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流的专业能力和思想过硬的新时代新青年。

1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 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

1.1 思政教育为新工科建设指明方向

为更好地抓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需要构建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团队,以人才优势先发制人,加快实现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梦。2017 年,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为我国从2017~2030 年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详尽部署,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建立先发优势,为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和科技强国注入了强心剂[2]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首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开展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应紧跟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适时进行新工科思政教育改革,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进行深入融合,培养国家需要、产业需要和人民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以往高校教学仅注重专业能力的教育,而忽略融入思政教育,故学生缺乏职业理想、缺乏个人职业规划等,学习后劲不足。因此,“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将为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1.2 基于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不论学科教育还是思政教育,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讲,仅仅教授学科知识,忽略学生思想与情感的培养是不够的;从思政教育的角度来讲,仅仅在思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教育也无法实现教育目标。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有不同的未来与发展方向,不同的个性与特长。因此,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是当下教育发展的主题,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也是当下“大思政”体系发展的必要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但在不同学科的思政改革上各有侧重。因此,应以守正创新的设计主题为主线,基于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进行学科教育的思政改革,突出课程思政情感价值与专业知识结合的特点,发挥课程思政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优势。

1.3 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是工科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加强调理论逻辑思维、知识连贯性以及实践应用。教师应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思想,在课程学习中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鼓励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在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如何学习该学科、如何使用学科知识进行自我价值的体现、如何应用学科知识为国家做贡献。

1.4 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是应用型技能课程。

人是使用技能的主体,如何使用技能、如何善用技能是基于每个人的价值观所决定的。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科是当前的国家重点关注、优先发展的学科,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如支付方式、信息储存等都发生了改变。

因此,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进行价值观的融入,培养出一批经明行修的新时代人才。

2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困境

2.1 教师思政水平不高,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目前,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领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肩负着科技强国的任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讲解,并没有对学科内容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使得课程内容缺乏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一方面,工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主观重视不够,认为思政知识空洞、缺乏实用性,内容枯燥難以理解。因此,教师的课程内容缺乏情感与价值,让课程思政远离真实课堂,对“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工科教师思政素养不高,虽然具有较强的理性认知和逻辑思维,但是缺乏对价值观和情绪情感的关注。教师作为思政课程的主导,是思政课程落地的核心。因此,教学主体的思政知识积淀不够,课程嵌入思政元素的能力不足,思政课程教学技术弱等问题导致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新工科思政改革进行缓慢。

2.2 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忽略情感与价值知识的感悟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侧重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应用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侧重对考试课程和对未来就业有帮助的课程的学习。另外,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会主动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判断,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认为或者期末

考核重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而忽略了其他价值观和情绪情感的课程内容,认为这部分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是一种错误的学习观念。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未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追求学生取得优异的期末成绩。学生缺乏情感与价值知识的感悟将会对课程思政改革以及课程思政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2.3 课程教材内容陈旧,缺乏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框架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迅速,新的实用理念、新的信息技术以及新的人才衡量标准不断随着市场的发展需要而改变。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的教学资源[3] 。教材内容的编辑应根据顶层设计,遵循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原则,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然而,目前的学科课程教材缺乏思想性,没有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中;缺乏及时性,多数高校的教材多年不更新,即便是教材更新,但是授课教师教学课件的内容也并未与时俱进,并未添加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具实效性的价值观念;缺乏趣味性,工科类课程知识具有连贯性、客观性和逻辑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偏重对知识与技术的讲授,教学方式大多是单向性的讲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趣味性。

3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路径

3.1 提高教师思政素养,培养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思政素养的高低和思政教学落地的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改革的质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要坚持育人与传道授业相结合,善于挖掘“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成为专业能力强、思政素养高、心系民生的教师。一方面,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以身作则地给予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人生规划以及理想信念建设的启迪。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与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通过何种方式展现思政力量、培养学生何种情感与价值,是授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参加思政教育教学研讨会,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及教学能力。

3.2 抓好教学大纲顶层设计,教育目标融入思政元素“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缺乏对情感、思想、价值观以及文化内涵的培养,这不仅仅体现在授课教师的不重视,同时表现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并无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指导纲领,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本保障,是体现教学思想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在教学大纲中系统地融入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进行教学大纲设计的同时,应注重思政目标的融入,积极推进新工科思政教育改革,推动“大思政”综合体系的建立。

3.3 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案例化,促进学生自我建构

“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应避免单纯的说教,以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体验,从而难以达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梳理课程内容,结合专业知识将思政知识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以消除学生对思政教育枯燥乏味的定型化效应。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的表现形式进行教学,如结合时事讲、结合经典案例讲(人物、行业)等。另外,授课形式确定后应明确思政教育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如应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报国心;应弘扬专业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责任感等。当课程专业知识与文化内涵、价值意义进行融合,将会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帮助学生探索自身价值,促进学生自我建构,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4 结束语

传统的思政课都是由专门的思政教师讲授,完全与专业课程脱节,并没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这使得思政教育与专业缺乏联系,并且内容枯燥、空洞、脱离实际。思政教育应该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思政”教育体系的基本保障。“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具有先天的专业优势,在自身学科知识的加持下提升思政素养,通过案例讲解、小组圆桌会议以及影视点评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以提高学生课程思政的接受度,逐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的能力,切实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参考文献:

[1] 艾四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导读[J].思想教育研究,2020(9):3?5.

[2] 孫晋非,周勇,王新,等.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思政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19,37(4):108?113.

[3] 刘艳.课程知识的科学属性及其教学表达[J].当代教育科学,2021(12):27?34.

作者简介:张莉华(1978—),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