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更需要冷静
2023-07-14毛雪
毛雪
故事人物:王永镇,2006年开始坚持从事志愿服务事业,创立了上海首家民间公益应急支援团队和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拥有多项消防、医疗等专业资质,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超人是大家伙喊出来的,称号诞生于2009年左右。当时上海长兴地区的橘子滞销,眼看要烂在地里,一年收成打水漂。市委发起了公益项目,号召广大青年来买橘子,一起帮着渡过难关。这时的王永镇在做什么呢?当地车友会的人自发开车来运橘子,王永镇和他找来的一批志愿者十余人一起,连续两天两夜,抢时间把堆成小山的15吨橘子都装箱搬运出去了。大家都难以置信。王永镇超人的称号就此叫开。
如今,王永镇已创立了上海首家民间公益应急支援团队和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拥有多项消防、医疗等专业资质。他长期从事志愿服务事业,也喜欢自己超人的“外号”,他非常认可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微信头像是一个灰白色的独自看向天空、向上飞的超人。这个头像一如他自己,既热血又冷静。因为他在做的事,需要热情,但更需要谨记责任、保持冷静。
超人的偶像
小时候,在他还不懂志愿者服务这个概念的时候,对待身边的人,他就会力所能及地帮忙,这是他心中最原本的热情,来源于父母。
他从小看着父母总是爱帮左邻右舍,即使对陌生人也是能帮就帮,他见习惯了,觉得理所应当。而让他的热情能得以施展的,是他爸爸的朋友,王永镇叫他警察伯伯,那是他儿童时代第一个偶像。他喜欢和警察在一起,这样他能学到“功夫”,其实是很基础的擒拿和防卫技巧。而且在学本领之前,警察伯伯要他谨记,学这些不是用来打架的,要用到正地方。现在想来,这也许是他学到的关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第一课。王永镇当然没辜负他的偶像,后来他受表彰的英勇事迹:逛街时勇擒扒窃小偷、上班途中勇斗骑电瓶车抢包的窃贼,是来自本能的热心,也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得上忙。
原本王永镇也想走他偶像的路:做人民警察。不过后来他更想去当兵,因为近视只能放弃了。那时父母觉得他太淘气,初中就让他学美术练练性子,从那以后直到大学,他都在学艺术专业。
有热情远不够
大学刚毕业,王永镇很自然地做着和本专业相关的艺术推广宣传,闲暇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日子就这样过着,来到2010年。这一年对他来说是印象深刻的。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随后却又发生“11·15”胶州路大火。这两件事他作为志愿者都有参与,心情却截然不同。
筹备上海世博会期间是青年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阶段。当时王永镇所在的青年组织,有机会和共青团发起的活动相互配合,提供志愿者帮助。世博会举办前,上海很多公共场所盲道和无障碍通道其实并不多,也不能连贯。“这些事情就是我们来帮忙一起做的,我们都是小伙子,年轻力壮,只要有机会让我们做一些事情,我们就能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
每每提到世博期间的志愿者活动,王永镇总说得很起劲,那份骄傲是藏不住的。世博期间参与志愿者活动是他接触社会公益活动的开端。世博会的经历,让王永镇正式踏入了社会公益活动的领域。世博会结束后不久,他去团市委全心全意做起了公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转行了。
如果说世博会的志愿者经历为他开辟了公益活动的职业化道路,那么经历胶州路大火事件是他心境的另一个转折点。当时在事发现场,王永镇奋不顾身冲在救火第一线,因此肺部感染住进医院。治疗期间他难得空下来,不曾考虑过的问题全向他脑子里涌进来:即使自己有专业消防资质,仍不免意外受伤。如果想把志愿服务长期做下去,就应该把意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凭一时热血绝对不行,也不能长久。既然这是自己想做的,就该想想长期的做法。
由此开始,王永镇用实际行动去探索,怎样让公益更长久地做下去。2014年,他成立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
你做这个挣钱吗?
国内都没有先例借鉴,你怎么会想成立民间公益组织?
公益也能成为事业吗?
你做这个挣钱吗……
自从王永镇从事公益事业,这些问题一直有人在问他。有些问题他已经有答案,有些问题他还在解决,暂时没有答案。
“先不要说国外,就说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也好,这些地区的民间公益组织都活下来了,而且做得不错。他们为什么能活下来,而在我们上海就活不下去?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又没有谁比谁一定笨,谁比谁一定聪明。我们为什么不可能去试一试?”
这是他当时心里的真实想法,憋着一股劲儿想要证明民间公益组织也能做成,还能做好。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他发现身边其实有很多人有想參与公益的心,但没人组织。“那为什么我不来组织?我已经做公益很多年,我又喜欢做这件事。”
“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只会想着怎么把它做成。如果有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种念头,事情就注定做不好。”这是他成功创立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的心得,他从没想过失败、做不下去这回事。如今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公益也能做成事业。
“当时这个机构是用我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的一点奖金,加上个人积蓄,注册的这样一家机构。刚开始做,每个环节都是困难,比如说我们需要办公场地、需要仓库来存放设备……”提到开设初期阶段种种坎坷,王永镇语气里没有抱怨,反而是坦然和平静。他说:“一直都是困难的,但也都过来了,而且这是自己要做的事,那就去想办法嘛。”
“你做这个挣钱吗?”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有人在问他。“现在情况好点,只能说勉强养活家里。”早期为了兼顾公益和养家,王永镇做过很多兼职工作,比如说户外教练之类的,而且家里人也很支持他,这些让他度过难挨的日子。至于能靠公益赚钱吗?王永镇经过冷静的思考,还是没有答案。
如今公益开始有商业化的发展趋势。没法回避的是,做公益本来就需要钱。这也许是个机会,他的组织要不要往商业化走一走?但是他的组织是做消防相关的指导和训练活动,这个领域本身关注度就少,能做起来吗?王永镇心中的疑问有很多。而且涉及钱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之前有人给我们捐助一辆消防车,这样我们可以帮助运输物资和用于急救,其实挺好。但是问题在于,这辆车在这里,我们一定不能把它卖掉,要找停车的地方、要维护保养。而且,我们不能把它挪用去变现。大家支持我们工作,给我们捐了一些物资其实是好心,但是没有人懂捐献之后怎么更好去用它,怎么合理安排捐献的去处并做好公示工作。说句实话我们也不敢接受别人的捐赠。”
王永镇没有想好,他觉得自己需要学的还很多。所以对待公益的商业化,他保持冷静的观望态度。
荣誉另一面是责任
王永镇获得过很多荣誉:连续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在他眼里,荣誉是鼓励,更是责任。“本身我就是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的理事,在志愿者引领工作上,我本身就应该冲锋在前,我不能让人家觉得你有好處才上,没有好处就不去。”凡是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从没犹豫过。这份不犹豫里面,有本能,也有长久以来养成的责任感。
自然,这份责任也有受到挑战的时候。在救助现场,王永镇也要面对当事人或着当事人家属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这样的情况我和我的伙伴都遇到过好多,比如说受伤的人在120来之前要水喝,我们要根据他当时受伤情况来判断能不能给他喝水。我们受过系统培训之后按规则操作,在别人看来就是冷酷。”刚开始,面对这些不理解,王永镇其实有些伤心,明明自己在做好事,为什么却要承受别人的质疑?现在他已经过了“那个阶段”,再没有别的声音可以动摇他。“这些情况,只要我还在做志愿者服务,就会一直遇到。但我知道我在做的事是正确的,而且我是受过专业训练,出了事情我敢负责。”
负责任需要承受一定压力,这份压力对于王永镇反而转化成专注做事的定力。从2008年起,王永镇已经参与反扒117次。他的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已完成消防救助96次、应急救助204次,超过16万人次接受培训,而且这个数字仍在继续更新……
关于未来对公益服务有什么期待,王永镇没有具体的答案。但他有个坚定的方向:那就是做下去。他不去求所谓的成功愿景,因为事情因坚持而有希望,不是因为有希望而坚持。
因为热情,他开始参与公益,因为想要做好公益,他时刻谨记责任、保持冷静。这就超人王永镇。
(插图/桑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