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教学中的读写迁移初探

2023-07-14沈奇

科学导报 2023年41期

沈奇

关键词:小说阅读与创作;情节设计;第二环境;错位审美

小说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情节的设计也是创作一篇小说最为重要的环节。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小说主旨无不是在精心构思的情节中呈现和蕴含的。小说作品情节的关系往往是非理性非实用的,好的文学作品常有一个很感性的关系,这个关系由情感所确定。在阅读经典小说莫泊桑的《项链》时,通过对其情节的探究,我们能获得一些创作小说构思情节的灵感。这种灵感可以启发我们修改和升格自己的作文,不妨一试。

在学习《项链》这篇小说时,讨论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女人,有同学说她是①一位虚荣心强烈、渴望享乐,一心跻身上流社会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也有同学说她是②一个单纯、勇毅,不气馁、不悲观,依靠自己的精神意志战胜困境的女性。还有同学说她是由①成长为②的女性。我们仔细想想,①和②都只是一个人的两个面罢了,只是这第二点是深深地埋在她心中的,平时不得表现,不仅她身边的人不清楚,就连自己也不清楚。

极度虚荣的女主人公被逼在如此灾难性的困境中,居然还能够发挥出这样强烈的毅力,呈现出这样巨大的心理反差。她仿佛成为了另一个人,但是这另外一个人就是她自己,是她灵魂里隐藏的自己冒了出来。这并非人格的分离,而是精神有机的统一。

莫泊桑的作品《项链》,以一条真项链但后来发觉是假的方式,在一位外表上看起来虚荣的女子心中发掘出勤劳坚强自尊的品质。那么,如果假项链一旦成为真的了呢?就在长篇小说《珠宝》中,这位作家用了差不多的手段,将另一个女人所隐藏的矛盾心理给揭露了出来,推荐一读。

那如果我们把阅读《项链》的感受与收获迁移到小说创作中去,会有怎样的启发与效果呢?

以下是小说创作升格案例一:

周致知的父母翻了不少的书,问了不少读书的人,给他取了个好名字,可惜周致知不稀罕,才上小学就天天上树掏鸟窝,掏得全校天翻地覆。提到他,哪个老师不是抚额长叹。

周致知就这么风风火火闯了12年天下,啥也不怕,也就发成绩单时最窝囊了。

多亏了九年义务教育,让周致知好歹捞了个初中上上,班上48个学生,无论按成绩排还是按名字首字母排,周致知都是48号,这仿佛就是注定的,排座位,周致知毫无悬念的排在了角落,没办法,成绩太差了。但周致知不在乎,该吃吃该喝喝,所有老师看他坐在这座位,再捣蛋也不管他:“哦,又是个来混日子的。”

对于老师的置之不理,周致知不爽了,愈发猖狂,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把初二一个班霸打折了胳膊。叫家长吧,只来了个颤颤巍巍满口方言、沟通困难的奶奶,爸妈呢?打工了,一年回来一次。得,人家爸妈都不管了,随便给个处分就过了。

周致知一路跑学校后墙边,发了狠地对着粗糙的水泥墙一拳拳打上去,手上破了,心里想:我要走的路也是这样吗?混完初中就去打工,然后总有一天,我会长久地将我的孩子扔在遥远家乡没日没夜奔波异土,延续社会底层人的悲哀。不,这不是我想要的,这种悲哀的循环,应该得到终结。

这个世界太大了,上帝为了维护秩序,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座位。但请相信我,上帝安排座位时并不是很用心,座位順序也不是很满意,如果你肯帮帮他,努力一把,改变自己的座位,他一定会极开心的。

阅读点评:这篇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情节扁平,文中周致知与女生的互动那一段显得很生硬,说教意味太浓。内容单薄,最后只能用冗长的议论来凑字数,结果小说的味道尽失,人物形象也不丰满。

升格建议:在周致知“破罐子破摔”之后重新设计一个情节,构成一种“突发事件”,将人物打出常规,为他设计一个“第二环境”,来探索人物内心深处的世界,从而丰富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由扁平而立体丰满。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两者不应该是割裂而孤立的存在,应该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的对象源自“他人创作”,而写作的成果源自“自己下笔”,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属于同类题材中“上品”,对于高中生阅读和写作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启迪作用。老师要多多引导同学在经典作品中品读,读中悟写,读中练写,然后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作者单位:江苏省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