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傣文书法数字化应用 共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2023-07-13张春华

创造 2023年6期
关键词:软笔西双版纳傣族

◆ 张春华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历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聚居于西南边疆的傣族同样也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其中,形态曼妙的傣族文字就是傣族先民在历史长河中,刻写在贝叶和棉纸上将傣族文化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今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书写方式、阅读方式也随之改变,傣族文字的书写方式与传承方向也需要向数字化转型,才能让这一文字得以保存,继续发挥它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力量和价值。

一、傣文书法的历史渊源

公元3 世纪,傣族先民创造了傣文。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佛教巴利文对傣文产生了影响,到了1277年(傣历639年),传统的老傣文形成,傣文书法也随着贝叶经的传入而产生。直到15 世纪末(傣历850年间),在傣族文人和僧侣群中,兴起“书法热”,涌现出许多书法家。上百部叙事长诗绝大部分是在那个时候产生或改编的。至清代初期,傣文书法达到了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六种书法”,傣语称为“南赞贺折”,成为傣族人民公认的独特的书法艺术体风格。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推进,西双版纳主要街道、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门口,以及沿街店铺的广告牌、辖区内公路和街道都开始挂上用汉傣两种文字书写的横幅和标识。与此同时,辖区内多数学校开设傣文课,寺庙宗教活动开始诵读傣文经书等。这些活动为推动傣文软笔书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一时期,西双版纳报社的岩温胆和艾罕炳不仅成为西双版纳杰出的“傣族书法家”,同时也为傣族书法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1988年,岩温胆书写的傣文印刷新字体“新温暖斐”体,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印刷新字体一等奖,被采用制作铜模。2008年,艾罕炳的《罕炳傣文书法作品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历史以来傣文书法专集的第一次正式出版,两位书法家的书写字体和作品集也成为傣文书法的范本。

二、傣文书法标准化与数字化发展

20 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出版行业开始进入电子排版时代,活字印刷技术已被先进的电脑排版技术淘汰,许多字模厂纷纷倒闭或转产,许多少数民族文字的字模失去来源。傣族文字亦如此。对此,1996年起,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委托西双版纳报社与山东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立项开发西双版纳新老傣文计算机组版系统,研发傣文计算机组版系统和傣文字库。该字库研制计算机字样时筛选了4 种傣文手抄体,并进行规范研究制作,选择岩温胆书写的傣文印刷新字体“多法杭”“多勒达毖”作为傣文的计算机标准字样。

2001年9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和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召开《中国贝叶经全集》收集、编译、整理、出版工作动员大会。《中国贝叶经全集》排版要求做到“五对照”,会议决定在西双版纳报社组织傣文书法专家研制新老傣文计算机书刊排版系统。2005年,新傣文国际字符编码标准化通过国际认定。200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制定《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 西双版纳傣文32x32 点阵字型岩温胆白体》(即温暖菲体白体)的计划。2008年,依据GB13000《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所规定的全部西双版纳新傣文字符,岩温胆书写的4 种新傣文字体字型获国家标准并通过国际认定。

在这套新字符下,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站正式建成开通,实现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傣文网、中国第一个西双版纳新老傣文新闻采编系统平台、中国第一张西双版纳傣文数字化报纸、中国第一个西双版纳傣文网络视频平台、中国第一个西双版纳傣文网络声频平台)。据统计,西双版纳傣文新闻网站开通当月,日均点击量超过4000 人次,在东南亚国家部分地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老挝、缅甸、泰国也拥有一大批网友。

此后,傣族书法数字化发展获得了新的发展。不仅有刀福祥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傣文数字化研究论文专著《傣文数字化研究》正式出版,也有新老傣文的西双版纳报App 客户端上线,让西双版纳州30 多万傣族读者实现了在手机上阅读傣文报的愿望。同时,还为保护傣族书法文化的云南省“百项精品”民族文化扶持项目——傣文传统字体字库建设开展。

值得肯定的是,2019年5月27日,艾罕炳书写的《西双版纳傣文传统书法字体字库》项目通过验收。6 套成果字库遵循原字稿风貌,字形美观,符合傣文国际编码标准和国家标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傣文书法走向数字化的亮点。

三、傣文书法数字化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傣文书法是中华多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艺术结晶

傣文书法是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追求理想的艺术境界的道路上,汲取汉字软笔书法艺术的特长,在汉字软笔书法艺术的熏陶和影响下产生的。用软笔进行傣文书法创作,是傣族人民在现实社会中所进行的创新和尝试。把中华书法的书写特点巧妙地应用到傣文书法中,并加入自己的风格,写出了集艺术美观、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傣文软笔书法,使傣文书法更加形象、生动、美观。傣族软笔书法艺术的出现,提高了傣族地区人们的审美观,满足了群众对书画的需求,已影响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推动傣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提升民族素养、推动傣文数字化进程、传承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傣文书法数字化是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表现

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理论、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的资源与信息处理技术,不仅是自然语言领域急需研究的科学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文化兴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西双版纳报社傣文书法家加强傣文软笔书法工作,书写规范的数字化应用字体,加速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化进程。傣文书法数字化发展的20 多年,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共同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这是傣文书法家与新时代计算机专家成功合作的典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科技的美丽碰撞,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结果。它对傣族地区文化、教育、出版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傣文数字化发展方向

(一)抓牢发展契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信息时代推动中华多民族文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数字技术能让中华多民族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增强中华多民族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傣文书法数字化工作仅限于“计算机排版”,其他方面,如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稿件处理、傣文图书检索、傣文数字化图书处理和地方文献保存等领域还未开始开发。当前,相关部门应抓住契机,紧跟党中央要求,加大数字化力度,推动傣族文字数字化继续发展。

(二)开发移动互联网傣文数字化技术

傣文数字化技术是一项复杂而且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欠缺。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和跨界融合时代,而傣文数字化的手机功能还未能实现。傣文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下一步要加速移动互联网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傣文手机软件的开发,要尽早实现傣文数字化手机功能的应用,跟上5G 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注重技术稳定与扩充

现已研发出的软件,虽能基本满足报版和书版的组版要求,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多文种混排时效率不高等,还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稳定、完善与功能扩充。要发挥原有的技术优势,巩固和推广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增强文化自信之所在。继续推动傣文数字化建设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进步的标志。

西双版纳作为傣族聚居地,更要加强用新技术继续加大傣文数字化的研究,以繁荣发展的民族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营造边疆民族地区热爱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延续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西双版纳傣族书法写作 ( 张春华 供稿)

猜你喜欢

软笔西双版纳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丁逸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辅导教材精选课堂之软笔② 隶书的基本技法解说(续)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天津市首届“津美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获奖作品选登(软笔)
软笔临写宋米芾《苕溪诗帖》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