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作文“竹”素材运用指导

2023-07-13钟利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竹海竹林竹子

钟利

【2023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位列其中,可见它在中国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其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更因为国人已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也形成了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请以“竹”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因为竹的普通,与竹文化的浸润,这是一个让所有考生都能下笔的作文题。因为只有题目的限定,考生在体裁上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但对多数考生而言还是建议选择写成写景抒情类的文体。因为题干中对于竹子在中国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解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第一个方面,“其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这是很好的写物赋形的提示语;第二个方面,“更因为国人已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这是很好的写物抒情的提示语。因此,审题时,采用写景抒情的文体来写作是适合多数考生的。

正因为提示语中涉及到“形”与“神”两个方面,因此,在选择写“竹”的素材中,要选择那些能做到以“形”传“神”的相关材料,选择能体现竹的精神内涵的素材,或是以竹为意象的成长故事。在这方面,可以勾连《紫藤萝瀑布》中相关片断,揣摩有序细腻地体物赋形,也可勾连《一棵小桃树》中写风雨中傲然挺立的小桃树的相关片断,揣摩以形写神,或是勾连《一棵小桃树》双线并行的写法,明写小桃树的成长,实写作者的成长故事,从而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更高。

【推荐素材】

素材一:

宋代的著名文人王禹偁在黄冈造了一座竹楼,并写了一篇《黄冈竹楼记》,这篇文章也是很为人称道的:“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带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是:对竹进行描写时,要有视线的变化,要有大景小景的结合;可以不局限于一时之景,可以艺术地对不同时段的竹景进行组合描写;可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可以写人在竹间的活动。

素材二:

郑板桥画中的竹子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其喜竹爱竹。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郁郁葱葱;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竹子的风格与郑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赋予了竹坚强、虚心、有节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点做为本次作文的立意点。同时,在每种品质的对应情景上着力描写或叙事,以突出重点。不可贪多,否则容易导致文章重点不突出。

【佳作示例一】

四川德阳外国语学校   杨凡钶

我爱竹,更欣赏它坚贞不屈、锲而不舍的精神。

我的老家在宜宾,在那附近有个景点,叫蜀南竹海。

说是竹海毫不为过,一眼望去,土地上满是竹林,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竹的海洋,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偶尔有风掠过,竹叶相互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显得生机盎然。

这里的竹子很高,都矗立在土地上,挺拔而修长。竹节有规律地一节节排列着,就像小孩在门框上划上一道道量身高的印痕,竹子就这样一节一节向上生长,每长一点便给自己留下个印记。

这些竹都是越往上越细的,尽管很细,却还要不断向上,像要戳破天似的,它们就这样凭着自己的恒心、毅力,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努力着,奋斗着。

眼前突然出现了乱石,而竹海穿插在乱石堆中,我仔细看,发现不是竹在让石,而是石在让竹!为什么坚硬沉重的石头会躲让小小的竹子呢?后来我了解到,经常会有石头压在刚探出头的小竹笋上,也会有人好心地幫助嫩竹们把石头搬开,但其实是不需要这样做的,因为当竹笋越长越高,它会顶起那块石头的一角,直到长成竹子时,那石头已被它挤到了一旁。竹绝不会因为头上有重物就停止它的生长,也不会变成旁逸斜出的模样,它会直直地向上,拨开所有阻碍它的东西。有时,它甚至会直接穿透石头,直到石头都碎裂了,风化了,它还是立在那里,不畏风吹雨打。

这就是竹,极普通的、随处可见的竹,它不会开出鲜艳娇嫩、沁人心脾的花朵,它不会结出酸甜可口的果实,它也没有婀娜多姿的姿态,但是它有着坚贞不屈、锲而不舍的精神,它给每个人都带来了力量与希望。

与其说我爱竹,不如说我更爱它的精神。

【评点】

作者观察仔细,在文中描写了石头压住竹笋这样的细节,正是因为作者捕捉到这个细节,从而水到渠成地感悟到竹所具备的坚贞不屈与锲而不舍的精神,让竹文化的内涵自然流淌在笔尖,自然而不做作。

【佳作示例二】

四川德阳外国语学校   杨宸洛

家的不远处有一片山丘,山丘上有着几片林子,我常到山中转悠。

那天破晓时分,我在山丘边散步,微风缓缓拂过山林,枝叶摩擦,一阵沙沙滋滋声间断地传入耳中。我静静听着,感觉发出这种声音的应该是竹,我便循着声音向远处寻去。

山林里竟多出了一片嫩竹!不知何时这些竹子掀开了泥土,向着湛蓝的天空顶去。这些竹子并不高大粗壮,却个个给人一种结实的感觉。它们在破土的那一刻便换上了青绿的衣裳,干净清新之中夹杂着几许若有若无的泥土气息。修长的竹叶神采飞扬地排列在枝干上,犹如一只只小舟即将迎风起航。这片翠竹向山中播撒着生命,散发出勃勃的生命的气息。晨曦绕过竹子的小舟,懒散地照射下来,斑斑驳驳。微风掠过,纤细的竹叶随风起舞。我屏息凝神,那沙沙的竹语,轻快而又干净,传响整个树林,也悄然传入我心。

两周以后,我又来到山中。只见这时的它们比之前还要高一些,壮一些,绿一些,犹如跳入了绿色的墨池中清洗了一番,自上而下透露出一种更深沉的绿意。在它们的杆上多了几笔黄褐的痕迹,这也算是它们经历了风雨的印记吧。远望,千竿翠竹在风中形成了一片海洋,碧绿的海洋卷起层层海浪,波涛澎湃。走进竹林近观,瞧,这一根犹如身裹甲胄的士兵肃然伫立着;看,那一根犹如娇羞的少女躲在身强力壮的少年身后……

风拂动竹叶,有万般柔情,竹林宁静得只剩下沙沙的竹韵……

晚间,我感到天有些沉闷,灰暗的天际一大片一大片的乌云正在逼近,隐约间从远方传来一阵闷雷,大风吹得窗户嘶啦作响,树叶满天……我向外看去,远山笼罩在一片灰黑之中。广播一遍一遍播报着:从海上吹来的九级台风直入内陆,天气异常,预计两日后天气转凉……

我不禁想到了那片竹林,心中一阵忐忑。

好容易熬过了灰暗的两天,天气稍好,我便连忙向林中奔去。

一路上见到大片树木,无声无息地倒在地上。终于狂奔到了竹林,果然如我所料,竹子遍地都是,有折腰的,有交叉相倒的,还有一些被连根拔起。原来高耸的竹子只剩下几根还艰难地立着,却也都失去了生机……

我感到很惋惜,它们才长了没多久就遇到了此般灾难!我可能,再也听不见沙沙的竹韵,再也看不见“小舟”迎风起航,再也望不见那道碧绿的屏障了……

我呆呆地伫立了许久,最后还是默然地离开了。

又过了些时日,我在窗前提笔写着作业,一阵清风捎来了一阵熟悉的味道——等等,难道是竹?这淡淡的气息,还隐约有着沙沙的声音?不行,不行,我得去看看!

我又一路狂奔到山林中,循着风中的声音寻去。

是竹!

我驚讶得说不出话来,在上次大风雨之后,又有新的竹子长了出来!竹子的叶子小小的,宛如小雨滴,绿绿的,又像一片片晶莹剔透的绿色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忽闪忽亮,惹人喜爱。

青青新翠竹,亭亭玉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发现空气似乎更加清爽了,不单单有泥土的清香,有竹的芬芳,还有蓬勃的生命!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竹海,卷起千层浪……它们向着阳光跑去,欢笑着,嬉戏着,舞动着……

【评点】

文章没有局限于此时此刻的竹带给“我”的感受,而是用心经营了一条时间线,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发现竹林——两周后再次亲近竹林——叹息暴风雨后几乎被摧毁的竹林——获得新生的竹林,在一个“大事件”中去展现竹不畏逆境、不惧艰辛的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竹海竹林竹子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寻访竹林隐士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家乡的竹海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和竹子在一起
美丽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