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逐光而行
2023-07-13邢稳
邢稳
话题阐释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明知道前方的路很艰难,却还要奋不顾身地坚定最初的信念。它像是阵阵号角,在前行的路上吹响,催人奋进。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席卷八荒,其志源于多年前邯郸为质时的自强不息。霍去病“勒功燕然石,传檄瀚海傍”,封狼居胥,最终成为中国人代代绵延的民族记忆。人的命运还稍有变数,那野草的命运又如何呢?似乎被白居易一句话便道尽:“一岁一枯荣。”但野草也有对抗枯荣命运而自强的品质,所以苏轼写下“天涯何处无芳草”,从细弱的野草感知生命宽广的维度;欧阳修写下“芳草留人意自闲”,向野草学习去留无意的潇洒淡然。命运与人的关系,恰如野草生长在大地上:有阳春布德泽,朝露待日晞,更有雨雪风霜,甚至还有不期而至的野火,让一切成为废墟。然而,疾风知劲草,草犹如此,何以人乎?
“自强”这个主题表面看似“老生常谈”,但如何写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很值得我们思考。写此类文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叙好自强经历。叙述经历要结合自身进行选材,要有一个“受挫——坚持——成功”的过程,突出叙述的起承转合。
第二,抒好自强感悟,用好表现手法。写出独到的自强感悟,既是自强类作文的要求,也是文章呈现亮点的方式之一。同时,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等表现手法,让文章跌宕起伏,更有魅力。
第三,拓宽主题视野。从叙写个人“自强”到抒写国家“自强”,从讲诉个人故事到表达自强观点,从展示自我到学习榜样,文章主题因此得到升华,文章格局得到提升。
金句素材
(一)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
——海明威《老人与海》
适用文题:永不言败;心中有光;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
深化认识: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遇到苦难,但精神、意志须永不言败。那是“愚公移山”的坚持,是“夸父逐日”的永不停息。即使失败,我们内心的自我也要始终昂扬而立。本句较为凝练,可以用作文章结尾,引出主旨。
片段速用:
烧瓷的陶师傅说:“瓷器中最难烧制的是这天青色。传说在雨过天晴时才能烧制出绝世青花。”
这是三贤湖,苏东坡呼唤我的地方。当乌台的暗流冲毁了昔日的荣耀,颠沛流离取代了风光月霁,他如同那在天际挣扎的一抹天青,等待着冲破乌云的束缚。黄州寒食,一贫如洗。他如同敛翅的蝴蝶,收敛起政治的锋芒,将其转化为一种博大的艺术沉积。终于,天光如同一盅清酒倾洒而下,接着便是泼墨般的渲染,霎时,整个天际好似开满了银莲、清荷的池塘,涤荡了尘埃,澄清剔透了苍穹。阖了眼,便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东坡用他脱胎换骨的艺术才情锻造了绝美天青,他从卧薪尝胆的苦涩中找回了自己。
我曾思索:为什么人们惊叹于青花瓷的巧夺天工?在这儿,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当历经风雨锻打的天青与历经烈火淬炼的净瓷遥相呼应时,才能造就“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绝美精瓷。
我曾认为男儿有志,不应拘泥于困境的桎梏,要有《老人与海》中“可以被毁灭,绝不被打败”的气魄,将自己的轻狂打磨成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像苏东坡一样,锻造生命中的天青,绽放璀璨光辉!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中 冯钰涵
(二)
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
——席慕蓉《槭树下的家》
适用文题:挂着眼泪的笑涡;笑对生命;青春需要雕琢……
深化认识:苦尽甘来,终至美好。也许你正身处困境,但要相信暴风雨过后的彩虹会无比绚烂,世间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本句的精彩在于深悟到挫折與悲伤的背后是甜蜜。最深的苦痛里,酝酿着最璀璨的人生。本句是对个人成长经历的总结升华,可以用在讲述苦尽甘来经历的后面,作为点睛之笔。
片段速用:
当我结束了枯燥乏味的笔划练习后,老师给了我一本临摹的字帖,又握住我的手在纸上临摹了几个字,并让我照着样子写。看着结构简单的字,我十分得意地在纸上挥毫,写出的字却与老师大相径庭,我只能硬着头皮坚持练习。不久,我终于能静下心来细细揣摩字的起笔与落笔、粗细与布局……
经过好几次的考级,我总算站在了书法考级的终极考场——书法十级考场。我小心翼翼地挥毫泼墨,起笔如燕舞莺飞般轻盈,落笔如水到渠成般流畅,写久了,手腕有些酸楚,但我不停地告诫自己,现在放弃,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一定要坚持下去。数日后,我终于拿到了书法十级的证书。
正如席慕蓉所说:“所有的挫折与悲伤,在发生的当时都能使我们受苦流泪,可是隔了一段距离再来审视,却能觉出一丝甜蜜的酸楚来。”人生难免会有风吹雨打,有时会枝折叶落,但是只要坚持在风雨中成长,风雨过后就是美丽的彩虹。
——山东省邹城六中 刘柯鑫
(三)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北宋·苏轼《思治论》
适用文题:方向;______之旅;追寻理想……
深化认识:这句古语原文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苏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向最难处攻坚,靠的是什么呢?他在《思治论》中给出答案:“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在理想已经确定、目标已经明晰的情况下,就应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止个人,我们的社会、国家、中华民族,何尝不应具有这样的精神?本句可以用于议论文写作,由“小我”上升到“大我”,格局更宽广。
片段速用:
命运好似囹圄,让我们身陷其中,但我们可以用双手打开牢门去拥抱大千世界,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局限固常在,唯行动可破之。
在打破命运桎梏之前应于命运中看清人生的方向。正如“我心素己闲,清川澹如此”的王维,年少时才名外显,但不曾恃才傲物,安逸的生活也并未消磨他的才华与灵气,他一生寄情山水,于山水中寻到了人生之方向。“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诚哉斯言,在命运中寻到人生的方向才能不乱于心,于风狂雨急处站稳脚跟。
——四川省彭州中学 韩天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