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之有向 行之有道
2023-07-13李丽君
李丽君
在“表达与交流”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有如下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相较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课标在尊重个体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对初中生的写作提出了理性要求,既要有“感受、体验”,还要有“思考”;同时“力求有创意”,强调了对感受与思考的“独特性”的追求。在评价标准方面,以2022年广州市中考作文《我是如此地热爱_____》评价说明为例,“对题意揭示的深刻性”“感悟的独特性”“情怀的深厚性”是记叙文“内容”项评分的重要标准。“内容”项达到一等中、上水平的记叙文在思想、中心方面无疑具备了深刻性与独特性。
基于课标要求和评价标准,我们在初中记叙文日常训练与备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走向深化。而要让学生作文的立意深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的思考趋于理性,日渐深刻。思考也不能漫无边际,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老师可以尝试从两个位置、两种关系入手,让学生的思考有方向,有路径。下面所说的“两个位置”指的是上位与同位,“两种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一、利用上位概念,适当引申
【示例1】我陷入了沉思,望着竹笛,陌生感在我与它之间厮磨,越来越微弱,似是在等我最后的决定。它需要我,我要将其传承下去,让它拥有本该有的辉煌。
下定决心,我拿起笛子,来到公园,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场“公演”。深吸一口气,笛声悠扬而出,跳动的音符在笛尾飞逸,富有无限生机与活力。它们是我的孩子,随我一同开启富丽的殿堂,谱写活泼的华章;它们似是一股清泉,涌入岁月的长河,随着那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流向远方。(《让我自己决定》)
文段是全文主体部分的最后一层,表现了作者做出继续学习竹笛的决定。而作者并不止于表现学习竹笛的决心,“竹笛”的上位概念是“传统乐器”,学吹竹笛是对传统技艺、文化的一种传承,作者运用上位引申,在表现学习竹笛的决心的同时传达出传承文化的意愿,文章立意得以丰富与深化。不少同学会在作文中记叙学习剪纸、粤剧、国画、书法等传统技艺的过程,老师可指引学生对这类作文中的相关概念做上位引申,将立意深化至表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当然,上位概念不止“传统技艺”一个,要根据文章实际表现的核心概念做相应的引申;且要避免过度引申,刻意拔高。
二、立足同位视角,充分联想
【示例2】踩着地上零星泛黄的秋叶,我放学了。前面便是我对门的一个老爷爷,他正推着一个助行的小车在涌边散步。可能是想回程了吧,他来到台阶处,却无法搬动助行的小车。一位青年看到此景,渐缓了脚步,我认出他住楼下。“我来吧,您慢点。”青年有力的臂膀抬起小车,搀起爷爷瘦削的手,将爷爷扶了上来。一老一少的身影,沿着涌边远去。秋叶落在涌旁,岁月静好。这里的风景也不错啊,我心想。
去年的夏季有骄阳,有打着卷儿的云彩,也有在涌边嬉戏的小孩。从外面的大道走入涌边的小路,传来的是小孩子明朗的笑语。“等等,别急啊!你这樣着急是抓不到鱼的!”几个小孩举着色彩斑斓的小渔网,涌边有面包碎屑的淡香,他们的身上脸上沾了泥点,仍玩得不亦乐乎。待我走近,他们看到了我,我也看清了他们。“姐姐!”原来其中一个是我弟呢。听我弟这么一叫,邻居的那些小娃也都跟着叫了起来。红扑扑的脸蛋,戏耍的身影,在蓝天白云下向我问好,这是最美的夏季图景吧。
一晃就能闻到新鲜泥土的气息了,毕竟春天要来了啊。我自在地在涌边闲逛着,倾听野花破土暗响。春的脾气变化无常,说来就来的雨溅在涌里,为东濠涌铺满各式的圆波纹。我急忙躲到桥墩底下,望着岸有些无措。一把红伞在这一片春意中向我走来,是我楼上的姐组。“没有伞吗?来!和我一起回家。”一把伞,两个人,在春的气息中从涌边走向红砖绿瓦。我暗想,这伞是我在涌边见到的最美的风景了吧,而我,已经悄然融入了这涌边最美的风景里了。(《最美的风景在东濠涌边》)
这篇文章表现了东濠涌边广泛而时常存在、自然流露的邻里情谊,“最美的风景”得到了深刻诠释。通过所选文段,我们可以看到,立意的深化是通过同位联想实现的。首先,在人物构成上展开同位联想,邻里之间由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物构成;其次,在人物关系上展开同位联想,邻里互助表现为青年助老、儿童互助以及青少年互助等;再次,在观察视角上展开同位联想,“我”既是邻里情谊的旁观者,也是缔造者、受益者。最后,在场景安排上展开同位联想,邻里情谊体现在秋、夏、春多个季节当中。立足同位视角,展开充分联想,由此及彼,可以使文章的层次、内容更丰富,文章的立意得到更具体更深刻的诠释。
三、梳理人际关系,增进感悟
【示例3】后来的几天里,我开始盼望着能在拐角处遇到她,她也确实总在那个时间点走过那个拐角,我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越来越自然。和她相视一笑,总能忘掉一些不顺,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期待。尽管繁忙的初三生活并没因此停下脚步,但我却每天都能从那相视一笑中获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放学走进妈妈的车里,我想起了什么,向妈妈咧嘴一笑。“干什么呢,傻孩子。”妈妈不解我在傻笑什么,摸了摸我的头。我窝到温暖的后座里,默默希望我的笑也能带给妈妈快乐的力量,让她劳累的生活充满欢乐。(《笑对生活》)
通过第一个文段,我们可以得知,作者从他人的笑容中获得了前进的力量,学会笑对生活,符合题意。而让文章立意进一步深化的是第二个文段,作者不仅学会了笑对自己的生活,还学会了把笑容传递给劳累的妈妈,希望更多的人获得快乐的力量。这里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推及关系”,由人及己,再推己及人。老师可以指引学生借助这种推及关系,在文章中更深刻地表现人间真情的流动、美德的传递。
【示例4】我们逐渐熟络起来,不像是两个竞争对手在争夺一次胜利,而是两个棋友在对弈中交流,在切磋中共同成长。阳光不再燥热,而是柔软地落在屋内。笑声盈盈,飘荡在一屋暖阳里。最终,我因一个失误败给了她,但我丝毫不气馁,我们相约下次再战。
原来还可以这么做,对手之间敌意消弭,我们原来只要敞开心扉,放下成见,就可以收获让人受益匪浅的交流切磋,和一份厚重的友谊。(《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示例5】日子一天又一天地流逝,我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一歲又一岁地长大,外婆却一点又一点地衰老。或许我们无法捉住时间的沙,但我们却能珍惜当下的人。我们应该感恩,在长辈离开前,好好报答,她伴我成长,我陪她走到生命的尽头。(《外婆伴我成长》)
人与人之间的“推及关系”可视为一种单向传递,而这两个示例则向我们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另一种关系——双向奔赴。对手之间,既可以竞争博弈,也可以化“敌”为友,切磋交流;祖孙之间,祖辈悉心照顾孙辈,孙辈亦要感恩反哺。在日常的记叙文训练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梳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对这些关系的认识中,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进而在写作中体现他们感悟的独特性与思考的深刻性。
四、理解物我之别,发掘能动
【示例6】妈妈找来了她的助手全自动扫地机器人来帮忙,可扫地机器人的出现不但没有改善她的困境,反而乱上添乱:一次次神出鬼没地出现在妈妈身后,几乎将她绊倒;还有那嗡嗡的嘈杂声让她只得无奈地摇头。见此情景,我赶忙上前关掉机器人,拍拍胸脯对妈妈说道:“妈,我来吧,扫地机器人算什么,我才是你最好的助手。
……
我很少做大扫除,难免有些手忙脚乱,但我一直尽自己全力去参与这次打扫,慢慢地得心应手起来。有了我这个助手,妈妈动作不再忙乱,几个小时后,一个全新的家映入眼帘。“你可真是妈妈最好的助手啊!”妈妈摸着我的头,笑得合不拢嘴,我心里也乐开了花,劳动的充实,助人的快乐,挥洒汗水的爽快,凝聚在心中。(《最好的助手》)
这篇文章立意的深刻性体现在对人与物的关系做了思考。从文段来看,扫地机器人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产物固然有速度,但少了一点温度,而“我”的人力的投入,不仅分担了家庭劳务,还增进了亲子感情,“最好”的内涵得以诠释。日常记叙文训练中,引导学生们去思辨人与物的关系,探讨物质时代的追随与坚守、速度与温度等话题,既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处理好自身与外物的关系,也有助于他们在写作中深化立意。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专题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YQJK80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