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班会课的实践例谈
2023-07-13张莉
张莉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即心育班会课,突破了传统主题班会课老师讲学生听的说教模式。心育班会课应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心理困惑作为设计班会课的内容和方向,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团体活动课、事务讨论课、教育戏剧课来设计。
团体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主体、游戏为隐喻的方式开展的团体辅导课。例如七年级开学初,班主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组建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在师生见面第一天,可与学生聊聊“我的理想班级”,让学生确立班级的目标,落实在每一个学生的行动中。开学后一个月,学生由陌生到渐渐熟悉,我把握时机,开展了“开班仪式”心育班會课。这节班会课融合社会计量的方法来设计。
社会计量是心理剧创始人 J·L·Moreno发展出来的,目的在于探索团体内成员彼此间的连结关系,以及了解彼此背后的选择因素,从而达到对自己和别人的理解和接纳。环节一是班级介绍。全班同学和老师围成一个圈坐好,班长介绍班名和班级口号的意义,设计者介绍班徽设计的构思过程以及寓意。环节二是班会课的主体部分——班级活动。老师设计活动环节,我运用了社会计量的三大种类:线性,围圈、站线;点状,搭肩膀、站队;版块,根据空间分布站位。主要作用有带出彼此的信息,建立共鸣与联结,促进相互了解,增强学生为班级服务的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向心力。
初中生处于叛逆期,容易和父母产生矛盾和隔膜,从而影响家庭和谐。亲子关系产生隔膜的原因主要有代沟、价值观、地位、沟通方式、想法、关系等等。而父母和孩子之间想法的差异更容易产生矛盾和隔膜。想法是处于事情和情绪、行为中间的变量,决定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基于这样的现状和思考,我设计了一节“破除厚障壁”班会课。这节课从想法为突破口,通过教育戏剧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学会换位思考觉察到父母的想法,进而理解父母。引导学生觉察自己与父母因想法改变促使沟通方式和相处状态的改变。心育班会课的三部曲是不吐不快,表达心声。热身环节是让学生分享近期你和父母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一件事情。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吐槽,让自己处于“空杯”状态。同时关注想法,为后面的反转做铺垫。第二部分是活动体验、促进反思。引出主线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皮,今年13岁了,刚上初一。这是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妈妈早早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餐,收拾屋子。吃完早餐后,小皮就关上自己的房门,很久都没有出来。快到十一点了,妈妈买完菜回来。此时,房内一片静寂。正当妈妈纳闷时,小皮房间里突然传来一声“快趴下!”。妈妈吓了一跳,推开门,看到了正玩游戏入迷的小皮。于是,一场因游戏引发的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竞技场: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妈妈和儿子,请还原母子间的争吵场景。询问扮演者的感受和想法。
时光胶卷+定格+角色扮演:老师搜集了同学们儿时的照片,请大家留意照片中自己的动作和表情,结束后,还原动作和表情并定住不动。一位同学扮演小皮,不用说话。默默观看。采访小皮扮演者:此时你的想法和刚才有不同吗?现在你的想法是什么?
肺腑之言:学生两人一组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妈妈和小皮。他们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才能缓解冲突,破除厚障壁呢?老师示范,入戏扮演妈妈。询问母亲和小皮扮演者:此时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成功的秘诀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主体部分中,我设置了“竞技场”“时光胶卷+定格+角色扮演”“肺腑之言”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时光胶卷”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出情境的变化促使想法的改变,进而促进父母和孩子双方去反思和改变。第三部分是行动落地、迁移所得。在设计的总结部分,我用“4F”提问法设置了三个问题。在整个表演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在处理以后的亲子矛盾中,你以后会注意什么或者做出什么改变?学生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看上去在演绎小皮的故事,其实在演绎自己的故事,我们都可能是故事中的妈妈和小皮,我们从中都能有所发现,发现可能来自于自己、别人或者其他。
心育班会课突破了传统班会课的模式,为我们拓宽了班级管理的思路。心育班会课,从“心”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班级团结向上。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