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人父亲:女儿是生命中最动人的诗

2023-07-13俞佳铖

妇女 2023年6期
关键词:诗刊玩具女儿

俞佳铖

诗人父亲,女儿眼里的骄傲

“我的爸爸是厂长,也是诗人。”从记事起,叶梦雨喜欢这样介绍自己的父亲,语气里带着自豪。虽然那时的她并不知道父亲写了什么诗,只知道父亲的厂里有很多很多玩具,逢年过节会送给她最新款的玩具,叶梦雨的童年也因此变得非常“富有”。

叶梦雨后来才知道,只读了五年书的父亲,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才成为了她眼中骄傲的样子。叶小平是浙江桐庐县人,13岁时被迫辍学,跟着大人一起干活。艰苦的日子里,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生活本来就是一种搏斗。

带着这股“搏斗精神”,叶小平在人生路上愈挫愈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了桐庐工艺美术厂的彩绘工人,给玩具、工艺品上色。那段时间,他白天工作,晚上读夜校。4年后,叶小平当上厂长,这之前,他入了党,还获得了电大毕业文凭。

工厂不景气,叶小平常年加班、出差,这也是叶梦雨年少时光对父亲的印象,父女俩相处的时间不多,即使回到家,不善言辞的父亲也常常窝在书房里,埋头苦写。

稍长大些,叶梦雨发现,写作时的父亲,时而会眉头紧皱,时而会眉飞色舞,有一次突然特别兴奋,抱起她转了两个圈圈,还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爸爸,你在写什么?”

“爸爸在写诗,爸爸念给你听听。”

叶小平喜欢把女儿抱在腿上,念着自己的诗。诗中记录凌晨工厂的鸟鸣、溪水的流动、劳动者的奔波,叶梦雨似懂非懂地听着、笑着。

有时候,叶小平会给女儿念自己喜欢的书籍摘录,比如高尔基的《在人间》:你总是面向一切,这样很好,你要永远这样……他声情并茂地读着,感染着女儿。

诗歌融入叶小平的生命,在他眼里,诗歌是挚友、是老师,让他抵达了更广阔的世界。在叶梦雨的记忆中,父亲永远带着纸笔,在田间地头、在厂房车间、在游览途中……父亲随时会掏出纸笔记录当下的所思所感。

那些年,葉小平写的诗歌《雨夜》《沉默》《溪》等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而那些诗歌仅仅是他创作的冰山一角。

叶梦雨离家求学之后,父亲经常会圈圈点点杂志中的好词好句,随后复印好,连同书信一起寄给她,分享文字带来的快乐。

2022年9月,父亲被确诊为胰腺癌,住院的那段时光,他在病床上翻阅《诗刊》《读书》等杂志,仔细阅读并做了标注,说是要给女儿看。

2023年元旦,父亲离开了人世。叶梦雨和母亲去工厂整理父亲的遗物,以为那些纸箱装着的只是样品、布料等,没细细整理就卖到了回收站。

后来才发现,里面装着的是父亲从七八十年代开始收集的报纸、杂志,比如订阅了40年的《诗刊》《世界文学》《读书》等刊物,还有很多他的日记本和诗稿。

为了找回那些纸箱,叶梦雨几乎“钻”进了回收站,可还是没能全部寻回,她不知道遗失了多少父亲的稿纸,心里一直很遗憾。

仔细翻阅找回的部分诗稿,叶梦雨才发现,从1989年自己出生之后,便成了父亲诗歌里的主角。她怎么也想不到,那些年父亲起早贪黑,全年无休,非常忙碌,却花很多本该休息的时间,记录她的成长、学习和生活。父亲的厂房搬了三次,这些手稿却被他原封不动地保存着。

诗歌中,是沉甸甸的父爱

那些诗稿,如同一只时光匣子,打开了叶梦雨所有关于父亲的记忆。

1989年8月19日,出生才几个月的叶梦雨因打卡介苗发热,父亲心疼得彻夜难寐,写下一首诗:你的哭声/使夜的宁静破裂/你的脚心和手心/那么发烫/而你的哭声啊/揪着我的心。

1992年2月,父亲去杭州城区出差,不是很顺利,回到家看到妻子和女儿,心情一下好了起来,写下一首诗:阳台上一挂女儿洗净的衣服/幼儿园里的女儿/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三天/这短暂一瞬的离别/一切都是那么明丽而新鲜了。

1995年6月25日,是叶梦雨上小学的第一天,父亲也用诗歌作记录:梦雨的画/一幅完整的构思/一场面试/鼻尖上沁出了汗珠/梦雨/报了小学的名/又要开始新的历程。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叶梦雨也爱上了文字。文字交流,贯穿父女俩相处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高考前夕,叶梦雨因同桌换座位的事闷闷不乐,影响了学业。高考后,她觉得自己发挥不好,大哭一场。叶小平给女儿念了一首诗:你是翱翔于晴空里的鸟/尽量地飞吧/你是悠游于河里的鱼/你幸福地游/我/一只蜗牛/躲在阴暗的角落/但我有灵敏的触角/我知道/什么时候是晴天/什么时候是雨天……

小小的诗歌,有着别样的魔力,鼓舞着叶梦雨。她知道,高考后,有的人会进入心仪的学校,有的人会面临复读,而她也将有自己的选择,开启新的旅程。

2011年9月,叶梦雨去了英国留学,父亲在电话里说不上几句话,却把所有的父爱都融入了书信中,深情而绵长:人的一生中,可用于专心治学的大好时光十分短少,研究学问,洞察世事,培训能力,虽苦犹甘。

父亲还会用诗歌教女儿如何结交朋友:我以农人对待面包的情谊,选择我旅途的伴侣……

时至今日,叶梦雨很庆幸,父亲把这些手稿都保存了下来,让她有一个念想。

这些纸箱子,犹如一个宝藏,每次翻阅,总能发现很多欣喜与感动。叶梦雨发现父亲有一首只开了头却没写下去的诗,那一句是:“我就怕叶子不高兴”。她读了无数遍,想起以前父亲经常对她说的话:“叶子,你知道吗?爸爸就怕你不开心,你心情好不好,爸爸总是知道的哦,爸爸会通过你的各种‘蛛丝马迹来推理。”以前,叶梦雨只是以为父亲在跟自己开玩笑,现在想来,父亲的确一直关注着她的情绪。

比如2009年,叶梦雨对父亲说:“爸爸,我真的有好多题不会做,没有办法啊。”父亲宽慰她:“叶子啊,世界上有哪个人能解所有的题呢?”

有时候叶梦雨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窝进沙发瘫坐着,嚷着又累又困。父亲建议她,不要唉声叹气,要高高兴兴的。叶梦雨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无论什么时候,父亲总是神采奕奕的,她也要像父亲一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读大学后,有一个陌生学姐的话,让叶梦雨记到如今:爸爸妈妈肯定对你特别好,所以你长大之后才有了笑起来弯弯的眼睛。

而今,叶梦雨有些后悔,自己从来没有关注过父亲的情绪,每次节日给父母寄明信片、发信息,也只是“按照惯例”写上一句:祝爸爸妈妈天天开心。父母也会回应她:我们都挺好。然后叶梦雨就放心了,并没想过多问一句,父母的身体如何,心情到底好不好,厂里忙不忙,吃得好吗,睡得香吗?

在叶梦雨的手机里,有一张2022年5月8日父女俩视频聊天截图,父亲显然已经非常瘦了,却硬是说自己“精神很好”,当时的叶梦雨“心大”得也没想到劝父亲去做个身体检查。她至今想起来特别后悔,如果当时就去检查,父亲是不是还有得救?

老屋里,塞满字条的抽屉

父亲走得太过匆忙,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处理。叶梦雨看到厂里有很多库存的玩具,她知道父亲舍不得卖,于是替父亲作了个决定,把毛绒玩具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这些玩具中,最特别的是“动物头盔贴”,两只虎耳朵和一条虎尾巴,可以贴在小朋友的头盔上。这是出口法国的订单,多年来由父亲的工厂生产,父亲去世后,因产品很小众,工艺繁琐,没有工厂愿意接这个法国订单,这批庫存成了绝版。

“爸,库存的玩具我帮你捐给了孩子们,你肯定也很赞成吧。我开始重新写日记了,我会像你一样认真努力地工作,照顾好妈妈……”送出库存玩具后,叶梦雨写下这篇日记,写给自己,也是写给父亲。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这是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像是化不开的浓浓的哀思。她来到桐庐横村镇一个叫罗溪的地方,那是爷爷奶奶的家。自从她上小学后,父亲隔段时间就会带她回来,除草、修漏、打扫、奉上贡品,每次都会让叶梦雨写一张字条,放进抽屉里。

父亲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他的念旧是那么的细腻入微。他每次回老屋都会留一张字条,已塞满了那个抽屉:

我们到罗溪/仿佛又回到了/多少过去的岁月里——2005年2月7日

听蟋蟀唱歌/听蚯蚓翻泥/家乡的天籁之声/永久响在耳畔——2020年9月2日

叶梦雨顺手拿起父亲2021年8月12日写的一首纪念奶奶的诗:十九年了/所有的日子/都会如约而来/只是母亲不再来。

读了无数遍,叶梦雨感慨万千,她知道,清明、端午、中秋、春节都会来的,只是爸爸不会再回来了。她拿着父亲去世前不久的手稿,轻轻把脸贴在上面,笔锋处还有因为父亲用力写字而留下的多余油墨,仿佛刚写上去一样,依稀还有父亲的温度,她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的一句诗:想念的手很长很长,能摘任何一个幸福的果。

值得欣慰的是,1984年,当时28岁的叶小平给《诗刊》投过一首短诗《你的眼睛——献给母亲》,并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特别是对诗歌的热爱:“我没有虚掷过光阴,无论是挥汗如雨的田间劳作,还是夜深人静的业余攻读,我总是满怀欢喜,以一个勤劳的农民的态度对待生活。”

39年后的今天,诗刊编辑部特意在《诗刊》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为感谢这位忠实读者,感谢他近40年来对《诗刊》的热爱,在此刊发其女儿叶梦雨搜集整理的部分文字和诗歌,向这位热爱生活、痴迷诗歌的读者致敬。”

2023年5月,第二届中国桐庐富春江诗歌节上,追念当代诗人叶小平为桐庐富春江桂冠诗人。闭幕式现场,叶梦雨受邀前往,身穿一袭鹅黄色长裙的她,坐在舞台中央,娓娓讲述她心中的诗人父亲。

中国诗歌网刊发了叶小平的部分诗歌后,叶小平为女儿写诗的故事感动众网友,纷纷留言,其中一句,让叶梦雨潸然泪下:

父亲,一个非常热爱文学和阅读的人,他的一生是一部未竟的诗集,女儿是诗集中最动人的一首……

编辑/宋凌燕

猜你喜欢

诗刊玩具女儿
订阅啦 星星诗刊
诗刊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诗刊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