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中国心

2023-07-13黄明乐

东方收藏 2023年5期
关键词:永德伉俪杨氏

黄明乐

杨永德(1921—2021),香港著名鉴藏家和实业家(图1),祖籍广东鹤山。1921年10月9日,他出生于香港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在六兄妹之中排行第四。其少年时代在广州岭南大学附属中学就读,毕业后不幸碰上日寇侵华,遂返港而未能继续深造,之后在他父亲经营的义和隆米店工作。义和隆是当时香港五大米商之一,其经营殷实、享誉全港。20世纪50年代开始,杨永德及其家族进军制造业,而后扩展至玩具业、地产业。1978年,杨永德回大陆投资设厂,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20世纪90年代,杨永德奔走于祖国多地,投资山岗农业、植草业等,支持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

1946年6月3日,杨永德与张瑞贞结婚,婚后诞下一子——杨国基(图2)。杨氏伉俪志趣相投,热衷收藏陶瓷和书画,对中国古代陶瓷枕尤为热爱(图3)。

杨氏伉俪长期关心和支持祖国的文物建设事业,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将悉心搜集到的200件陶瓷枕和2件珍罕的明代瓷器捐赠给国家。1995年,杨永德将其收藏的165件齐白石书画精品送到北京,成就了中国嘉德“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专场拍卖”。

文物报国:

国宝无价 报国有心

杨永德曾说过:“文物聚散无常,历代如是。暂得于己,固然快活,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个人收藏公诸同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积累知识、增加生活情趣,大可丰富人生的体验。”正是秉持这样的情怀和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他在文物市场日渐繁荣的时代,将自己与夫人花费数十年时间收藏的宝物,全部奉献给国家和社会,这样的善行与义举,足以彪炳史册。

1988年5月,杨氏伉俪将自己珍藏的明代“天顺年”款青花炉、明代“永历年制”款褐釉炉,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天顺年”款青花炉(图4),高11、径15厘米,通体饰以青花阿拉伯文字,底部以三乳钉为足,其款识则在炉内的底部,为青花“天顺年”三字。明代中期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我国瓷器史上的“空白期”,署纪年款的瓷器极少。明代“永历年制”款褐釉炉(图5),高9、径12厘米,釉呈芝麻酱色,平底,短圈足,底有青花“永历年制”款。“永历”为明代桂王朱由榔所用年号,实际仅存在13年,而署有“永历”年款的各类器皿罕有传世。杨氏伉俪的捐赠,为我国陶瓷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88年6月,杨永德在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以下简称南博馆)时,得知该馆二期工程存在经费不足的困难,遂致信时任广州市文化局局长的钟子硕(图6),信中说:“弟拟捐赠港币一百五十万元(提供现金或按此金额提供建馆之物资、设备均可,请贵局等人酌定),以协助第二期建设工程之用。俾此博物馆能早日建设完成,是深至盼。”此外,杨永德还对开馆之后的收支不平衡问题给予三年的补贴;作为“求知雅集”创会会长的他,又发动会员捐赠专款对该馆一个陈列室的设施进行更新。

1988年底,南越王墓墓室加固施工期间,用于防止石头风化和加固墓室彩绘的四种化工原料(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单体、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单体、钛酸四丁酯和乙二醇单乙醚)内地缺货,工程被迫停工。1989年3月中旬,杨永德回穗参加广州市政协会议时得悉此事(图7),遂亲自在香港各化工商号中寻找。未果后,他又发动美国、日本朋友代为找寻,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原料分别从美国、日本买到了。因原料属易燃和有毒的液体,为了确保安全,杨永德雇专车深夜将原料运到正在维修施工的墓地,使墓室维修保护加固工程如期完工,并于1989年国庆节向海内外观众开放。

为了进一步扩大南博馆的影响力,让香港同胞优先看到古代岭南文化艺术精华,杨永德向广州市文化局提议,组织一个“南越王墓玉器专题展览”到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且编印大型彩色图录。展览及印刷的所有费用由其全额资助,玉器图录销售所得则归南博馆作为发展基金。这才有了1991年1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的“西汉南越王墓玉器选萃展”(图8)及展览配套的《南越王墓玉器》图录(图9),该书后来被评为1991年度香港地区出版物一等奖。

香港玉器展顺利举办、玉器图录成功出版后,杨永德致信广州市文化局局长,表达无偿捐赠200件陶瓷枕并在南博馆辟建专题陈列室予以展示的意愿。在获得广州市各级领导同意批复后,杨永德立即和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等先生研究其藏枕的交接安排事宜,并提出要做两件事:一是展室要有专门设计的陈列柜,灯光柔和,藏而不露;柜前要加一块小平板,可让观众写点笔记;二是重新编印一本收录这200件藏枕的图录,全彩版精装。杨永德之所以执念要做第一件事,是因为他早年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参观时,看到日本人有这样服务观众的贴心举动。其实,为了这批陶瓷枕能够早日“与众共赏”,杨永德所做的远非这两件事。整个展厅最初的设计与构思均由他一手操办(图10),从展柜、灯光、背板到绒布,甚至展品标号塑胶牌等,都由其出资,在香港买备或定造,再运到广州。重新编印的《枕》图录(图11)出版后,杨永德送给南博馆1000本,以备售予有需要的观众,售书所得用来支付专题陈列的维护保养。麦英豪对此感慨,杨氏伉俪每做一件事都考虑周详、用心良苦(图12)!

1993年2月8日,南博馆全面建成开放暨表彰杨永德伉俪捐赠文物仪式举行(图13),“杨永德伉俪捐赠陶瓷枕专题陈列”于同日揭幕。在开幕典礼上,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先生宣读了中央领导同志给杨氏伉俪的嘉奖信,又将国家文物局的褒奖状亲手授予杨氏伉俪。时任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先生把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国宝无价 報国有心”牌匾授给杨氏伉俪(图14)。一时嘉宾云集,同声赞誉杨氏伉俪的爱国义举。

之后的2003年初,杨永德在香港古玩街发现一批陶瓷枕,随即推荐南博馆征集。2004年底,在杨永德的努力和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博馆最终将这批包含35件一级品、20件二级品的流散陶瓷枕成功征回。2012年6月,杨永德再次向该馆捐赠珍藏多年的心爱瓷枕——绿釉剔水藻纹如意形“忍”字枕。就这样,以杨氏伉俪赠枕为基础,南博馆开启了长达30年的枕类文物征集之路,如今共收藏有枕类藏品近800件,时间上启唐宋,下至近现代,蔚为大观。其中以陶瓷枕最多,达584件,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窑口之众,为国内外博物馆所罕有。此外,还有木、竹藤、皮、青铜、玉、石等多种质地的枕头,俨然一个缤纷多彩的枕世界!

实业报国:

支持改革开放  情系桑梓故里

在实业领域,1978年杨永德就在广州白云区投资设立白云模具厂,在此基础上于1981年成立宝法德白云玩具厂;1985年又在深圳宝安投资兴建宝法德玩具厂,解决众多人员的就业问题,备受广东省市各级领导的赞许。

杨永德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最早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之一。改革开放后,外商对国内工商业、房地产业投资高潮迭起,杨永德则把家族在国内的投资重点转移到农业方面。因为他深知,中国虽是个农业大国,但也是个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的问题不容忽视。1992年初,杨永德及其家族成员到粤西山区考察农业资源,发现那里气候温和、丘陵土壤结构良好,种植水果最为合适。他提出不占耕地、开山种果、变农民为农工的计划,得到了家族成員与当地合作者的支持。自那时起,他们在广东粤西的高州投资逾亿元人民币,开垦荒山3万亩,建立起一个以种植良种荔枝、龙眼为主的现代化果场。他还聘请澳大利亚农业保鲜加工专家,代为设计加工保鲜设施,创国家农业保鲜加工工程之先河。杨永德说:“对于国内的农业,有兴趣敢下大投资的人很少。但是目前国家最重要的是农业问题,我之所以向农业方面投资,只是希望能够为国家做点事,向其他人证明投资农业是大有前途的。”时任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先生为此专门接见杨永德,并前往高州察看了他投资种下龙眼、荔枝的果场,还即兴挥毫赠词“农业报国,大有可为”。

1994年,受天津农业局邀请,杨永德参与草皮种植,于天津红港绿茵农场设立1000亩高质草场,一切设备均为时代之先。更得澳大利亚草场专家、世界草业协会主席麦摩指导,业务突飞猛进,1996年初即首次上市。钓鱼台国宾馆、2001年广东省全运会主场馆场地,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天津之奥运场地均予采用,堪称当时全国草场之首。

杨永德祖籍广东省鹤山市共和镇南庄村,他对故乡子弟教育甚为关怀。1980年,他与兄长杨永庥一起捐资建设南庄小学,内有课室、图书馆、食堂、教师宿舍,并购置教学仪器。同时,他还捐资在共和镇兴建商铺两间,供学校出租,租金用作学校维修或添置设备之用。杨永德做事力求完善,不是捐一笔钱就了事。当他1991年再回共和镇时,亲自驾车到镇属各所学校参观,惊叹共和镇教育面貌的巨大变化,深感南庄小学已不适应形势要求,于是再捐22万元人民币,扩建和更新南庄小学,建成占地5120平方米、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学校,后更名为共和镇中心小学。

除了故乡子弟教育,杨永德对中青年、老年人也同样关心,他捐资建起了一幢两层楼的电视文化室,作为中青年、老年人娱乐之所,让鳏寡孤独者安度晚年。1991年,他又支持共和镇兴建敬老院,捐建了敬老院宿舍大楼、办公楼及食堂。为繁荣家乡交通运输事业,杨永德又捐赠了两台大型载重汽车、一台小轿车给共和镇政府。

1994年,杨永德受邀回鹤山市参加一年一度的重点工程剪彩。在此期间,杨永德又回到共和镇视察了解乡情,他看到庄稼生长不好时忧心忡忡,立即捐赠一大批化肥给共和镇农技站作为发展生产之用。他还与镇领导商量准备在共和镇创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让子弟们学好一技之长。同时,还提议办一所设备齐全的幼儿园。他关怀桑梓的仁厚之心,令人敬佩感动。

三、结语

回顾杨永德先生的百年人生路,无论是作为文物鉴藏家,抑或是爱国实业家,“中国心”都是他永远不变的底色。他以实业发家致富,成为香港工商业巨子,从商之余,他开始步入收藏之路。每收藏一个品类,他都要求齐全和很专注地搜集,如在明代瓷器收藏中,洪武朝之后的历代皇帝年款都有收集;他还全面地收集黑釉瓷和陶瓷枕;此外,他也是最早收藏齐白石书画的收藏家之一。最好的东西,他都化私为公,捐赠给祖国的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对于收藏,他有着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怀,与一般收藏家希望子孙永保、秘藏在家、秘玩、投资、变卖是很不同的。

改革开放春风起,他率先回大陆投资设厂。正当外商投资国内工商业、房地产业正酣之时,他将家族投资重点转移到发展农业尤其是山地农业上来,在祖国多地建设现代化的果场、植草场和生物菌肥料厂。他带来的,不只是给农民的一时之利,更重要的是带给他们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帮助他们走上科技兴农、通向富裕之路。同时,他也希望以此举带动更多的人投资开发内地农业。对于祖籍地鹤山的关心关爱,他也并非简单地捐款捐物,而是捐资建学校,并捐资建商铺,用租金来支持学校未来发展。他着眼的都是家乡的长远发展,这与他倾巨资投资祖国农业,将悉心搜求的珍贵文物捐献祖国,着眼的是祖国长远的发展,其用意是相通的。

杨永德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爱国精神赢得社会各界的尊敬,除了1993年中央省市各级对他的嘉许褒扬外,自1988年起,他担任广州市政协委员,还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广州市杰出贡献奖、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荣誉馆长、高州荣誉市民、鹤山荣誉市民等,1997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活动中,他被评为“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可谓实至名归。

如今,我们再翻看杨永德先生晚年照片(图15),抚今追昔,不禁慨叹,斯人虽远去,光彩尚人寰。

杨永德先生千古!

(杨永德先生挚友故交、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前馆长、荣休教授林业强先生向笔者提供了诸多照片和信息;鹤山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锦飞先生也提供部分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永德伉俪杨氏
借猫记
肖永德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为少先队员的幸福童年添彩
日夕空驰永德心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医警伉俪,共抗时疫
在古代不是所有夫妻都能称“伉俪”
Fort Besieged
致熊东遨周燕婷伉俪(外一首)
《逍遥伉俪纪念集》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