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家长在儿童钢琴考级中的期望
2023-07-13邓舒欣PramoteDanpradit
邓舒欣 Pramote Danpradit
摘 要:家长是孩子是否参与钢琴考级的决策者与资源提供者,他们对孩子参与钢琴考级的理解和期望,会对孩子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甚至考级机构的制度建设产生影响。家长们充分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性格,再基于合理的期望,保持良好的沟通,适时地调整期望值,引导孩子朝正向的结果归因,将更有助于孩子在钢琴考级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关键词:家长;钢琴考级;动机;期望
钢琴教育与中小学学科类教育的方式有所不同,钢琴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比如:上课形式多为师生一对一授课,个性化差异大;开始接受钢琴启蒙的儿童学琴的年龄有早有晚;所使用的教材多是教师个人根据教学经验来选择,没有体系化的规范设置。家长很难通过比较直观的标准来认识孩子的学琴能力、进度和效果。钢琴考级因其明确的评分体系、专业的评审评语和分级递进的难度安排,可以为家长和学习者提供更清晰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以较为统一规范的标准帮助家长衡量孩子的学琴情况,因而,钢琴考级被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教师、儿童和家长的热烈追捧。
钢琴考级在国内的快速发展,除了带给儿童和家长许多积极的作用以外,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为社会各界所热议。如:把考级当作学习钢琴的唯一目的;考级评语像“终审判决”打击儿童学习动力和兴趣;急于求成,不注重基本功的积累和沉淀;攀比心理,把证书的数量和等级作为衡量孩子钢琴水平的唯一标准。家长虽然是处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第三方,但他们某种程度上却是师生的决策者、资源提供者和监督者,他们对钢琴考级的理解程度和期望,会对孩子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甚至考级机构的制度建设都起到一定的影响。
国内对钢琴考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考级现状、考级利弊、考级教学、学习动机等问题上,而对家长如何看待孩子参与钢琴考级的探索较少。为了清晰地掌握家长在孩子参与钢琴考级中的期望,笔者近期专门做了一项有针对性的在线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家长对孩子的能力认知、能力的期望、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结果归因等,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期望值、自我效能、归因方式等相关理论,以期为家长如何更好地利用钢琴考级助力儿童钢琴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一、家长对孩子的能力认知和期望
表1数据显示:认为自己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一般的家长最多,占总数的37.33%;认为自己孩子的演奏能力非常糟糕的家长最少,占总数的3.11%;有22.22%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演奏能力非常好。
表2数据显示:43.11%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最终能达到10级水平;39.56%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最终能达到专业级的水平;只有5.3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最终只能达到5级水平。
在家长对孩子的能力认知方面,表1和表3数据显示:54.22%的家长认为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好或非常好,有32.87%的考生成绩是优秀或优良;42.6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钢琴演奏能力一般或糟糕,有39.33%的考生最终成绩是合格或不合格。这表明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能力认知是基本准确的,与最终的考试成绩基本一致。
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方面,82%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的演奏能力最终能达到10级甚至是专业水平,但从10级的最终成绩显示,只有7.69%的考生是良好,70%是合格,没有成绩优秀和优良的考生,这表明家长对孩子的表现有着过高的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Jacquelynne S. Eccles认为,期望值最直接受到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对任务难度的估计的影响,过往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也会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期望值。父母对孩子能力的认知和期望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概念、对未来的期望和计划。父母对孩子在各项活动中的期望,也体现了父母的养育观和儿童发展观。从上述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父母对其孩子的能力认知虽然基本客观准确,但并没有基于这种认知构建出合理的期望。按照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孩子是否具备学习钢琴的相应天赋、能力和兴趣?让孩子学习钢琴是陶冶情操、素质教育,还是对未来可能的职业做探索?一定要参与钢琴考级,拿到最高级别证书吗?家长对这些问题都应该做出更为慎重的理性判断。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轻易忽视;二是希望急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急切则不免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现实情况是能以较好成绩通过10级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都会慢慢地被淘汰,并不像82%的家長所期望的那样通过10级,甚至达到专业水平。假如以过高的期望逼迫孩子,钢琴考级就会变成儿童的压力,只会让孩子在钢琴考级中得到负反馈和挫败感,甚而会影响他们在其他活动中的信心。合理期望,避免盲目的攀比心理,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不急不躁,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准备充分,选择合适的级别进行钢琴考级,才更有助于孩子从钢琴考级中获取像打游戏过关一样的正反馈,从而增强孩子学习钢琴的信心。
二、家长让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的内在动机和
外在动机
在了解家长让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的内在动机方面,调查问卷设置的选项有:考级可以帮助您及时了解孩子的钢琴水平;考级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树立学琴的阶段性目标,增强学琴兴趣和热情;参加考级可以帮助您的孩子增加练习行为;参加考级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提高对乐曲的表现力;通过考级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提高演奏技巧;考级可以帮助您的孩子及时反思学琴上的不足;参加考级可以激发您的孩子的拼搏欲望;考级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提高个人修养;考级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提升学习钢琴的成就感。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让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的内在动机,最受家长重视的有:考级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钢琴的成就感,考级可以帮助及时了解孩子的钢琴水平,参加考级可以激发孩子的拼搏欲望。不重视的有:考级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学琴的阶段性目标,增强学琴兴趣和热情。
在了解家长让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的外在动机方面,调查问卷设置的选项有:考级证书对您的孩子升学有帮助;钢琴考级可以让您的孩子有机会受到业内专家的专业点评;考级有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职业或理想的定位;考级可以帮助您监督和促进钢琴教师的教学。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让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的外在动机,最让家长认可的是钢琴考级可以让您的孩子有机会受到业内专家的专业点评;家长认可度最低的是考级证书对您的孩子升学有帮助。
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的价值观和内在、外在动机可以预测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行为则可以预测儿童的动机和信念,儿童的动机和信念最终预测了他们参与活动的表现。儿童学琴初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一见到钢琴就迫不及待想要去弹奏,这让不少家长都以为孩子对钢琴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然而,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复杂、各项技巧难度的增加,在“畏难”情绪的裹挟之下,儿童最初学琴的快乐和兴趣会迅速降低。这时孩子就会慢慢丧失学琴的内在动机,家长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转化,儿童的学琴之路很可能半途而废,学琴与考级就成为被迫进行的活动。从上述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家长让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看重的有考级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学习钢琴的成就感以及激发孩子的拼搏欲望。然而,家长所期待的“成就感”“提高修养”“培养拼搏精神”等,对于儿童来说是看不到的目标,他们无法将钢琴考级的成功通过转化为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实现良性的循环往复。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转换角色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钢琴考级,或许家长不重视的考级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学琴的阶段性目标,恰恰可能是孩子认为看得见的,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个行为的自信程度。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主要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两个部分。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其某一特定行为可能导致结果的主观判断;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其有能力成功执行这种特定行为的信念。个体对行为的效能期望决定着其在完成特定行为过程中做出多少努力,在面对失败时表现出怎样的情绪,以及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多久。拥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有着更足的信心,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也会展现出更强的信念。对儿童而言,学琴自信心的树立以及高自我效能感的产生,除了自身能力外,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师和家长的反馈和评价,以及在其他钢琴表演、钢琴考级中取得的认可。
三、家长对孩子参加钢琴考级的结果归因
在了解家长对孩子钢琴考级结果的归因方面,结合本次钢琴考级的最终成绩,笔者重新选取了部分成绩为优秀和不合格的家長进行了进一步的跟踪调查了解,设置了如下问题。孩子本次考级的成绩为优秀,您认为主要原因是:天赋能力较好;日常练习非常努力;所选级别难度低;运气好;状态好,发挥出色;考官评分公正。孩子本次考级的成绩为不合格,您认为主要原因是:天赋能力较差;日常练习不努力;所选级别难度高;运气不好;状态不好,发挥失常;考官评分不公正。
调查数据显示:孩子考级成绩为优秀的家长中,有80%将原因归结为孩子日常努力、天赋能力较好,10%左右认为孩子考试当天状态好,发挥出色;孩子考级成绩为不合格的家长中,有45%认为孩子日常练习不努力、天赋能力较差,20%多认为所选级别难度高,10%左右认为发挥失常,还有8%左右认为考官评分不公正。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在其提出的归因理论中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韦纳还按各因素的不同性质,将其分别纳入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向度,即:能力、努力、身心状态三项属于内在控制,其他各项属于外在控制;能力与任务难度两项一般不随情境发生改变,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均存在不稳性;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可控。
人们对所参与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的解释和归因将会对下一次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儿童尚处于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期,他们对事件的归因往往倾向于家长的反馈与评价。能力是不可控的、稳定的和内在的,如果家长把考级失败归因为孩子缺乏能力,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定式,甚至逐渐转变为习得性无助,从而使孩子丧失继续学习钢琴的动力;如果家长把考级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考官评分不公正这些外在不可控的因素,那孩子就会认为考不好不是自己的问题,就很难主动对自己努力不足等原因进行反思。努力是唯一可控的,儿童的可塑性又极强,家长应该善于抓准时机,在考级失败时多引导孩子归因于努力不够这个可控的因素,让孩子有反思的空间,激发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考得很好的时候,多引导孩子归因于能力强这个稳定的因素,使孩子感到自豪、满意,并产生对下一次考得更好的期待。正确、正向地对考级成败进行归因,将更有利于孩子学琴自信心的建立和能力的发挥。
四、结 语
父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对子女的看法和期望,会对子女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计划产生深远的影响。钢琴考级是众多学习者在学习钢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项重要活动,为家长和学习者们提供了了解和突破自我的平台。家长们只有充分地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性格,基于合理的期望,保持良好的沟通,遵循学习规律,适时地调整期望值,引导孩子正向地进行结果归因,才更有助于孩子在钢琴考级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曼谷吞武里大学(Faculty of Music, Bangkok Thonburi University)
参考文献
[1] ECCLES, J S , ADLER, T F, FUTTERMAN, Expectancies, values and academic behaviors. In J.T. Spence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M].San Francisco, CA: Freeman,1983:75-146.
[2] 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M].林钟敏,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3] 周海宏.家有琴童: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
[4] 宁鹏东.社会音乐教育中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音乐创作,2013(7):175-177.
[5] 李晓莉.影响儿童钢琴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13):86,106.
[6] 喻琳涵.家长在儿童钢琴学习动机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4(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