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刊文分析
——以《大连民族大学学报》为例

2023-07-13董邦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办刊学术期刊

董邦国, 李 燕

(大连民族大学 a. 学报编辑部;b.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05)

1 高校学报分布简介

目前,中国高校学术期刊共2500多种,这其中有专业性学术期刊,有综合性高校学报[1]。高校学报又分不同版本出刊,比如“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医学版”等,有相当部分高校学报创刊较晚,只有一个刊号,形成自然、社会科学论文综合出刊的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高校“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学报肩负的历史使命各不相同。自然科学期刊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需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澄清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观点,更好发挥培根铸魂、析事明理的作用。以上是国家层次对学术期刊的期许和定位。具体到刊物本身,其依托的资源不同,服务对象有别,又有自己的目标。国内高校层次不一样,按办学层次,有“双一流”建设高校,有“双非”高校;按隶属关系,有国家部委所属高校,有地方政府主要投入建设高校。

针对高校“自然科学版”学报,有学者研究“中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ESI学科贡献度”“我国高校SCI期刊与‘双一流’协同发展”,“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关系”“‘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国际影响力”,还有研究“国际知名高校出版社对 ESI 学科贡献度的研究及其对我国高校期刊发展的启示”。

以上分别从现状、国际比较、差距、未来发展方向几方面进行探讨,认识到中国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最终应由自己的国际学术平台来评判。目前中国主办的346种SCI和SSCI期刊中,有84种SCI/SSCI收录期刊是由高校主办,涉及18个ESI学科门类, 其中73种期刊由“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这应该算自然科学版学报中的第一层次。自然科学版学报中其他较有影响力的是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的期刊和北大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这应该算第二层次。如果这些数据库都没能进去,应该就是影响力一般的普刊。以上是对自然科学版学报的大致分类[2-6]。

在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方面,由于存在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A&HCI和SSCI收录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期刊很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应该主要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 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所以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权威认定标准主要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简称C刊,它是由南京大学承担的国家及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推出的。其次是北大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公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体系(AMI),其他还有武汉大学发布的武大核心RCCSE等核心期刊的说法,但业界普遍认可的还是三核心,即南大、北大和AMI核心期刊。这算社科版学报的第一层次。以上入选相关数据库的核心期刊都是动态调整的,根据同行专家评议,结合量化评价指标考量,入库期刊有进有出。紧随其后的是各高校办的社科版学报,虽未能进入相关数据库核心期刊,但依据自身高校学术资源和地方特色,开辟特色栏目,研究哲学、经济、地方文化和历史问题等,兼顾行业特点,也形成不错的影响力,比如《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0.91)和《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0.788),多年来坚持自己的办刊方向,在行业内形成较好的口碑。

在高校学报中,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是自然、社会科学文章都刊发的文理综合学报。1998年国家高等教育扩招,高校规模快速扩大,许多新办高校成立,为了扶持新办院校学科建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了一批新刊号,基本保证了一校一刊,即被赋予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服务的综合版高校学报。在当时论文是衡量学者学术水平主要工具,高校学报办成文理综合正是体现其服务功能、满足高校内部学科建设需要的最佳选择。因为在教学型或职业技术教育型的高校,学科发展的平均起点不高,每一学科都需要扶持,教师欲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论文并不容易,而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又不多,于是学报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师发表论文的“近水楼台”[7]。然而这种文理综合的高校学报面临发展困境,虽然各编辑部都很努力办刊,挖掘精品,办出自己特色,但始终没机会入围自然或者社科类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当前国家整个学术评价标准更强调同行评议的代表作制度,在一轮一轮国家组织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发在顶刊的学术成果更易被认可。因此处在为学校科研教学服务的综合性高校学报,就面临一个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位和发展的问题。《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典型的文理综合期刊,在中国知网的618种综合性高校学报中,2021年影响力指数(CI)排284位,((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0.595),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拟以《大连民族大学学报》为样本,做案例分析,探讨综合性学报的未来发展。

2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历年刊文情况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创刊于1999年,原名《大连民族学院学报》,初创为季刊,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刊物本身的成长,改为双月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辑交替出版,一直延续至今。办刊宗旨:结合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全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及哲学研究成果,促进人才成长和经济发展,为加速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这么多年以来,自然科学辑刊出的主要栏目有:生物与化学、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机电与自动化、物理与数学、土木建筑与设计、教学与管理、大学生实践(2012年以前刊出过),见表1。社会科学辑刊出的栏目主要有: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文化与语言、政治与法律、图书与出版、教育与教学等,见表2。

表1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辑2006-2021年刊文统计

表2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2006-2021年刊文统计

表3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06-2021年学科、稿件质量分析报表

基于统计结果来看,《大连民族大学学报》较好地遵循了办刊宗旨,所开设的栏目基本对标大连民族大学现有的二级学院,实现了为学校科研教学服务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搭建了较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突出表现是有关民族学研究的栏目,长期稳定设置,形成了学报自己的特色栏目,中间虽有微调,出现过和谐社会、北方民族等细分栏目,但主题思想一直在坚持研究民族问题,一方面源于大连民族大学民族学的学科优势,本校有一大批资深民族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在支持学报,另一方面学报在民族学研究领域也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吸引民族学研究领域的作者踊跃投稿,共同探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等各种发展问题。出于对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学报曾开设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多次增页支持刊发该领域研究文章,培育和支持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获得成功。创刊初期,本校从领导到一线教师,都非常重视学报文章的刊发,好多优质校内稿件留在学报,一时形成了学报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科建设,形成了学术共同体的雏形。后来随着国家层次的教育评估的推进,尤其国家在2017年开始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在指标体系中主要认可高水平科研成果,中间夹杂“以刊评文”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时间国内高校自然科学领域主要认可SCI,社会科学领域认可SSCI和国内C刊,许多高校也设置各种奖励,不少高校对博士毕业设定刊发SCI、SSCI或C刊文章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文理综合的《大连民族大学学报》难以留住或引来优质稿件,尤其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即使本校的老师,在本校学报上投稿也很少,从近些年知网统计数据来看,自然科学类文章整体上引用率和下载率持续走低。社会科学类文章,虽然稿源不缺,但仍有拓展的空间。这中间从校领导到主编,都曾努力吸引高水平来稿,刊发过一批国内民族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的稿件,编辑自身也尽力约稿,优稿优酬,虽然部分栏目有好转,但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当前形势下,综合性学报面临如何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下面从期刊评价的角度来探讨《大连民族大学学报》的刊文情况。根据中国知网可以查到的统计数据,本文列出《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06——2021年学科、稿件质量分析表。基于学科细分,发文量排在前五的分别是:文学、经济、教育(含高等教育和教育学)、计算机、地理。这从学科的角度,说明了学报重点关注领域。一般对期刊整体评价引用较多的量化评价指标是影响因子,具体到期刊中的论文,常用影响力指标是被引量和下载频次。引用频次越高的论文,说明其学术价值越高,同样,一个刊物中文章被引用的频次越高,证明刊物的学术价值也高。本处按学科考虑期刊影响力,分别选出篇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排名。按影响力评估指标中篇均被引频次,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医学(5.3)、农学(4.8)、教育学(4.6)、经济(3.9)、计算机(3.7)。按篇均下载频次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文学(265.4)、经济(260.9)、医学(251.6)、法学(219.7)、农学(214.9)。

基于以上统计数据分析,既可以看出《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多年来的耕耘和收获,也反应其面临综合性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连民族大学学报》以学校发展为依托,对应学校相关学科建设,刊发了大量的学术文章,探讨了有关医、农、教育、经济、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学术课题,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作者,让他们从学报起步,投身于科研教学事业。综合版学报的不足在于刊登文章涉及的学科覆盖面宽,每一栏目刊登的文章数量相对少,研究领域分散,文章的学术影响力偏弱,难以形成较强的学术引领作用。如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依据自身民族院校学科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这需要每个关心《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发展的人士,参与讨论,形成共识。

3 综合性高校学报的未来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过去的发展历程,尤其近十年发展经验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擘画,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中国要成为教育强国,高校学报在其中的学术平台作用和学术引领作用应发挥出来。针对高校学报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专家们探讨很多,代表性的有南京大学期刊社朱剑先生和《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尹玉吉先生。朱剑先生瞄准的是国际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认为中国的学术期刊应该以建世界一流的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学术期刊集群为目标,走向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最终应该有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和评价标准,主张走市场化之路[8]。而尹玉吉先生依据的是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的办刊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对于高校学报该何去何从,本文仍以《大连民族大学学报》为案例,尝试进行梳理,以资借鉴。

3.1 办刊宗旨与期刊评价标准的协调

首先朱剑先生和尹玉吉先生的观念之争,恰好是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左右为难之处。遵循办刊宗旨,服务于本校的科研和教学,仍然文理大综合地办下去,《大连民族大学学报》目前遇到了现实困境。在破“五唯”的学术评价标准指引下,《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在向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期刊努力。这就客观上对《大连民族大学学报》进入核心期刊行列,有了强烈的期许。国家民委直属的几所民族大学,基本都有自己的社科类C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十年前是普刊,由于专注于民族类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只刊发社科类文章,五、六年前努力进入C刊扩展板。进入C刊行列的学报,明显又反哺了学科建设,这从近些年他们刊发的本校作者文章和他们学校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结果,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另外,十年前,作者在相关学报调研中,就发现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尤其是普刊,均存在一定程度优质稿源稀缺问题。这一方面缘于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数量多,专业化期刊行业认可度更高,更容易进入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一方面高校学报的综合性表现为刊文学科分散,难以集中形成行业影响力[9]。在很多社科类高校学报核心期刊越办越厚,由双月刊办成月刊的情形下,不少自然类高校学报普刊,仍然维持在季刊的刊文量。

其次是教育部有关高校学报的办刊意见,出台于1998年,当时的社会需要、学术评价体系在今天都发生了变化,时代需要也呼唤学报变革。以学术期刊评价标准为导向,走精品办刊之路,也符合教育部一贯提倡的“名刊”“名栏”办刊方向,依据本校情况和资源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正是由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对高校学报的期许在发生变化,一些过去文、理科论文交替刊发的综合性学报在作出自己的改革和探索。比如《大连大学学报》,也曾是文理科交替出版;后来变成一年刊发文科四期,理科两期;再后来变为文科一年刊发五期,理科一期。从2022年起,变成只刊登社科研究类文章,办刊做出积极调整,对收稿提出新的要求,对文章栏目进行规范,质量上提出新的用稿标准。这也是顺应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做大做强,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有力尝试。

3.2 做好学报的发展规划

在确定好学报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下一步实施就是做好学报的规划。首先要确立学报编委会对学报办刊的指导、组稿和把关作用。根据行业经验,每一成功的期刊背后都有一个运作有效的编委会,定期的编委会会议对未来期刊组稿提出建议。很多有影响力的期刊,在前一年年末,基本列出了下一年征稿选题,根据当前学科研究热点和期刊服务方向,规划好下一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在这方面,西南民族大学创办的《民族学刊》就有很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习。《民族学刊》的编委会总体规模不大,30多人,但是每一位编委都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这中间既有他们本校的学术权威,也有校外同行业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既有国内知名人士,也有国外著名学者。《民族学刊》能从零起步,五年内闯入C刊扩展版,再发展成C刊,除了其校领导有方,背后有西南民族大学良好的学术资源支撑,办刊编辑人员努力,其余最大的助力就是编委会发挥了强有力的学术引领作用[10]。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大连民族大学学报》也在变革,去年起就引入了三位校外知名专家担任编委,每期出刊都邮寄给编委审读,有些审读反馈,对办刊确实起到指导性作用。比如中央民族大学的严庆教授,对栏目设置提出建议,对约稿文章研究方向给予指导,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增加“民族团结进步研究”。这种变革值得肯定,但还不够,必要时可以打破校内每个教学科研单位两名编委的惯例,引入更多外部专家,向国际期刊数据库强调的同行评议制度迈进。其次做好学报栏目规划,强调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学术共同体属性,突出学报重点栏目,投入更多资源邀约有影响力的专家稿件,形成较好的外部效应。比如《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开设了三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栏目,这是服务于国家民族政策的主题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同其他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类C刊相比,影响力偏弱,主要还是缘于“以刊评文”的行业陈规。大连民族大学成立有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有东北“三交史”研究中心,学术资源很丰富,这是《大连民族大学学报》可以凭借的学科优势。

3.3 做好编辑队伍建设

编辑是联系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的桥梁,一本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术期刊,背后支撑的必然是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编辑队伍建设分几方面,首先是编辑的政治水平。学术期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定位是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澄清错误认识,批驳错误观点。这就要求编辑加强政治学习,尤其当前要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认真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在选稿用稿中,明晰方向。其次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曾有专家专门发文探讨过编辑的编研一体化发展问题,在国外知名期刊中,基本都是专家办刊,唯有专业,更能明晰学科发展方向。作者多次聆听国内外知名期刊主编的办刊经验交流,他们普遍有一个观点,一篇好的学术论文,作者是初次创作,通过编辑,找到合适的审稿专家,提出建议,几次修改,这是论文的再次创作。国内C刊优秀的论文,一般都要经过几个轮次的修改。这就要求编辑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识得论文的深浅,找对合适的审稿专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的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编辑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能力不断提高。再次要求编辑人员不断开阔视野,走出校园,参加业务培训和相关的学术会议,同相关学术圈内人士接触,加强与业界同仁的交流,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虚心向他们学习,抱着开放办刊的态度,不断更新迭代[11]。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办刊学术期刊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虚假学术期刊累及一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