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控制发展策略探讨
2023-07-13徐娟
徐娟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了学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高学校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学校的投资力度日渐加大,资金运用涵盖教育教学、管理业务、校园基本建设等各个方面,但投资理财的情况也日益复杂,极易发生贪污问题。为此,需要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并且确保其有序进行,以此来保障学校经费合理、有效使用。
一、学校合理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校参与市场竞争
学校要根据实际的财务和发展情况来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学校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学校管理活动正常开展,降低管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流失,实现更高的经营效益,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人力竞争和生源竞争中取得优势[1]。
(二)有利于学校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
内控管理是贯穿在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管理系统工程。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避免并及时纠正错误和舞弊事项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预防内部外部经营风险,保证财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推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三)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按照规定行使相关的权利,在享有各项自主权的同时履行被控制、被监管的义务。通过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结果的监控与考核,能够全面、正确地反映出该校管理水平的好坏,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2]。所以,作为学校的负责人与全体的教师,都应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入到学校的内部控制中,找出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弥补举措,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学校的内控管理能力,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形象。
二、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管理必须要贯彻到所有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在执行过程中要融入到决策管理、執行过程以及监督中,也就是内部控制必须要涵盖学校的所有有关人员,单位负责人应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二)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学校在发展内部控制管理时要突出重点,必须注重学校重大管理与事务以及经营活动的重要问题,并采取严密的控制措施,保证不出现重大问题。
(三)平衡性原则
平衡性原则,也就是学校的内部组织要合理,安排的岗位也要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以保证各个部门、职能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都能够互相控制、彼此监督,清晰地划分职位责权也是有效管理风险、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指的是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按照相关要求,考虑学校的办学范围及性质,适应外部环境,结合学校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并根据相关的要求作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三、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很多学校管理人员只注重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忽视了学校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当前很多学校会委托第三方企业来建立校园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按照内控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依此完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但很多时候,学校的管理者会只看到表面,认为内部控制会限制其管理相关的事务,缩小他们的权利范围,就算是实施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控制度实施方面也多是流于形式,并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尽管设立了内部控制机制,却并不完善。学校没有进行内部控制专题训练和宣讲,教职工也不清楚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学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尽管早已形成,但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未责任到人,归口管理并不明晰,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损失、流失等风险;学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在制定采购计划时与实际执行采购的部门及其管理部门没有协调配合,未能进行需求和市场研究,容易出现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影响了预算实施效率;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管理薄弱,已报废的资产也没有进行处置清算,出租出借资产时没有完成相关的审批程序;学校有的项目建设管理不完善,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学校对合同的监督管理不严格,缺乏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缺乏明晰的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的订立也很随意,缺乏具体订立的范围与要求;还有的学校虽然构建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却不执行、不考核,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较低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控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强化会计监管、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有着重大意义。目前学校大多是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在资金支出和会计核算管理、费用项目分类管理等领域的实施效果很好,但是学校支出业务存在着很大问题,有的开支规模和支出要求不能满足有关文件规定,有的支出费用在事前申报中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规定,有时基本支出和预算开支之间容易发生交叉占用,可能造成学校预算执行计划实施混乱;有的支出业务在事前事中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到报销时才发现不合乎有关法规,使得所有层面都比较被动;有的学校没有构建决策管理制度,重大开支没有经部门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决策,仅有部门主任签名批准,未能建立起决策正确、落实有力、监督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四)内控环境薄弱,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有的学校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比较落后,运行管理机制也比较落后,没有科学合理、标准化的内部管理架构和具体合理的内部职能分配与制衡机制,造成问题出现时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有的学校没有构建起统一的、系统的、标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标准和考评指导,造成现有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比较粗糙和简单化,管理内容涵盖面较小,缺少具体化和全方位的控制。有的学校的内部控制管理缺乏可操作性,实施时也经不住推敲。有的则是管理方法比较传统,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管理方法也不够完善。
四、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岗位责任制
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岗位,主要涉及预算管理工作、业务收支管理、购买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项目及合同管理工作和学校内部控制监督等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岗位,需要明晰职能和分工,以实现不相容岗位的互相分离、互相控制和相互监管。学校经营活动的决定、实施、监督管理互相分离控制,同时实现业务申请流程及审批流程、项目审批以及具体事项实施、营业运营监督管理和资料录入(如资产保护、财务登记)等功能分离。学校要按照有关法规,按照单位的规定健全各种财务管理规章,如制定财务管理、资金开支规范、差旅费用报销、校园采购财务管理等内部规章制度,开展各种管理活动。
(二)提高学校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
1.着重加强内部控制中的预算控制环节
建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内容涉及教育、研究、学院等日常工作的全部过程。经过审核后的预算是学校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学校作为其实施主体,在科学编制开支计划后,学校内部各单位都要严密而有步骤地实施。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能够使学校管理者按照规定的标准分配各种资源,以便使各部门按照学校的共同统一的目标,进行分权管理。学校要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体原则,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即对预算的编制、实施、分析和考评等方面实施总体的、动态的管理。
2.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学校在采购能力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学校要完善采购管理工作,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保障需求的制定与内容审核、招标文件提供与审批、合作协议履行与检验、项目开展部门与不相容的岗位要进行分离。学校要根据已审批的项目制定采购计划,业务部门应在采购计划指标审批范围内,定期报送本部门的采购计划;学校要做好对采购申请内容的审查,根据要求选用采购方法、公布采购信息内容,采购商品、服务和项目必须严格依照年度采购项目及要求的条款进行,通过非公开招标途径购买公开招标的标准以上的商品或服務,以及购买进口产品必须按程序批准。学校要强化对采购项目验收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验收制度和采购文件,安排工作人员对物资的种类、型号、数量、品质以及其他有关内容实施验收,并提供质量检验证明。
(三)健全预算考核机制,提升预算执行效力
作为对单位开展管理活动实行事中和事后监督管理的过程,全面预算实施工作及预算考核管理要严格按照职责分配情况、经营管理状况,遵循激励准则,形成科学的全面预算执行管理体系。对预算标准工作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归口管理,明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权责关系。在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和奖惩管理体系之间要做好有效衔接,同时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融入到绩效考评管理和奖惩政策中,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贯彻在实处[3]。
(四)完善内控环境,加大实施力度
首先,学校应当在学校内部形成统一的、规范的内部控制管理内容以及相关规则,确定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决策、实施与监督流程中的职责与工作权限,以建立合理的内部责任分配与制衡体系。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形成大局意识与合作意识,确保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全方位执行与推进,并依靠各级职员的协同与合作,真正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次,学校要及时开展内控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工作,并以内部控制的使用指导、考核指引、内部审计指导等有关文件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发展特性,充分考虑实际工作需要,最大程度进行资源共享,为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帮助。
结语
学校想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需要将全面预算理念进行有效融合,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稳定发展,进而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一,马莹.天赋、教育与国家:美国英才教育正当性争议[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1):69-86
[2]王琦,孙国柱.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优化探讨[J].山西青年,2022(23):135-137
[3]张博.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