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2023-07-12许庆勇王有才李雯怡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许庆勇 王有才 李雯怡

摘 要:“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立足新时代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调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激发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优势。搭建以学校为中心“校内+校外”的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教学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育人成果共享,培养适应旅游管理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助力新时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 政校行企 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5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139-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快速发展阶段,现已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这对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伴随我国教育改革和高校专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高校数量快速增加。随着行业需求和院校的快速增加,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逐步显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意识淡薄、知识面狭窄、身体素质不佳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实践教学。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高校要增加实践教学比例。2019年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要重视实践教学,实习是其重要环节,政校企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实践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朱智等[1]指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曹照洁[2]认为厘清政校企各自的责权利及其沟通协调机制,在政府主导、行业支持下,促进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资源共享,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服务企业的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张军谋[3]认为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应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等。许庆勇等[4]对“政校企学”深度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四位一体实践育人模式。马勇等[5]提出要通过教学、科研、实践、师资四大平台构建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狄瑞波[6]等通过探讨校地协同育的价值与内涵,明晰协同育人的关键要素,提出校地互嵌“双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建立“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搭建“双引擎”文化互融平台。总之,校企合作、政校企合作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协同”的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学者Heken在系统论中首次提出,希望实现“1+1>2”的效应[7][8]。随后各学者把“协同”理集结引入到管理、科技、教育等领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适应新时代行业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参与。现有的“政校企”或“政校行业”育人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政府、企业几乎没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因利益点不同导致资源共享不足、沟通不畅、合作不紧密。高校和政府、行业、企业、如何协作成为当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由于传统人才培养重在学校,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政校行企的协作。在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构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各自优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政府引导,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并提供实习实践场地,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协同培养高素质复合性专业技能人才。

“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生、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相互协作、相互联系,转变观念和职能,实现多方共赢。学生自我认识,以学业为重,通过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和行业企业实践实习,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主体,统筹各方利益需求,按照社会、行业、企业和政府需求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开展人才培养服务;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各方协作,同时监督和评估人才培养效果,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行业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举办创新大赛,协调企业积极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是最终的获益者,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提供行业导师,接受教师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实现与高校的深层次合作。

三、“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成为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在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和缺少政府政策保障的情况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呈现“学校理论学习—企业顶岗实习”两阶段或“学校理论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学校理论学习”三阶段化的问题,各阶段相互独立,理论学习缺少实践师资和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生操作缺少理论指导。“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内外协同育人机制是在传统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实践,两者完全分离的基础上,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充分调动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学校的纽带作用,开展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

在校内,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引入行业和企业师资。在人才培养形式上以专业课堂为主要形式,专题论坛为辅助、科研训练为补充。打破传统老师课堂讲、学生被动接收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多样形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聘请行业、企业或政界专家到校内开展多种专题论坛,通过专题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专题讨论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让学生由教师指导自我学习转变成完全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在校內实现由被动学习(一年级)>半监督学习(二年级)>自我学习(三年级)的人生转变。

在校外,以企业为主,在政府引导、行业监管下,企业与高校合建实践教学基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适度参与到各种岗位的工作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具体包括专业见习、顶岗实习和创新创业。在专业见习方面,在专业老师和实践基地行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观摩、模拟和实操,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行业现状。通过实操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自己的不足在未来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深化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顶岗实习方面,需要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等多方主体协作配合,在这阶段要破解学生实习的心理障碍、企业的利益困局、家长的焦虑障碍、学校的管理局限。配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形成“双导师”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老师力量薄弱的问题。顶岗实习已成为旅游管理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先导条件。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后,针对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开展创新创业培养。通过创新创业第三课堂,牢牢把握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让学生成为第三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运用跨界思维和跨领域方面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福中能力。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政校行业”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以学校为中心“校内+校外”的协同育人平台,实现教学师资共享、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育人成果共享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让学生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大学职业生涯逐步提升,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四、协同育人的改革实践

结合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南昌大学在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现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与江西省旅游集团合作共建,全面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1.“双师”型师资培养。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旅游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这要求教师即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由于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对师资重科研轻实践的现状,导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协调育人培养模式,让高校教师在学生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在学生的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2.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是根据行业发展对学生未来一个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有的专家培养方案基本上以由学校独立特制,没有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行业发展的要求的参照并不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专业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相分离,这样的培养方案并不利于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充分吸取政府、行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意见,让政府、行业和企业参与到培养方案制定,改变现有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相分离的教学不足,在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在实践基地通过专职教师的参与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3.理论教学内容方法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理论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方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未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从“双师”型师资开始,增加实践教学案例,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知识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多采用案例动画导入、视频讲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必要的时候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结合当地旅游实际情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进行教学。

4.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旅游管理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洞悉行业前沿。传统的第一课堂并不能有效实现与行业的无缝对接。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引入行业、企业导师传授实践知识,有效扩充学生知识面。第二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学术讲座、创业沙龙、科研训练、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期中学术讲座、创业沙龙、科研训练以学校为主;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以企为主。在内容上重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到素质教学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社会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以学校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社会实践,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与新时代行业需求脱钩。构建“政校企学”四位一体协调育人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调动政府、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协调各方利益,共同培养“双师型”师资、制定培养方案,对原有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XYJG-2022-010;江西省旅游强省建设基地课题“基于本体的红色旅游个性化推荐模式研究”(21SKJD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利益相关者视域下红色研学旅行共生发展模式研究”(GL21124)。]

参考文献:

[1] 朱智,杨红霞.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研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4)

[2] 曹照洁.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现状与建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3] 张军谋.实践教学对促进普通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的作用[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4] 许庆勇,曹红哲,杨晨.旅游管理专业“政校企学”深度合作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1)

[5] 马勇,刘荣增,张道庆.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科教文汇,2021(08)

[6] 狄瑞波,严毛新.转型发展视域下独立学院校地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与实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3)

[7] 梁志明,李磊.基于Zigbee技术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2)

[8] 定修,涂用军,黄玲青.高职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的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06)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第一作者简介:许庆勇(1982—),男,汉族,山東成武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旅游信息化研究。]

(责编:芝荣)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