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考
2023-07-12李婷
李 婷
(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管理中心,云南 保山 678000)
通过多年的努力,隆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初具规模。文章分析了隆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存在建设成本较高且内容不完善、专业力量缺失致使建设标准不规范以及管护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健全机构、强化保障、建改并举、完善机制等对策建议,确保隆阳区高标准农田高产稳产。
隆阳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注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筑牢“滇西粮仓”根基,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隆阳区高标准农田现状
隆阳区国土面积5 011 km2,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2.8%。辖6镇9乡(5个民族乡)6个街道348个村(社区),常住人口98.15万人。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起步较早,先后由国土、财政、农业、烟草、水务、中低改办等部门组织实施。自2011年以来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2个,建设总规模4.19万hm2,总投资11.11亿元。其中,已完成上图入库并通过质检项目45个,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77万hm2,投资 4.99亿元。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组建机构,明确职责
区级指定部门、乡级成立机构负责实施此项工作,并分层召开会议从前期规划、实施过程、工程质量、建后管护、合规廉政5个方面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涉及部门和乡(镇)、村(组)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务实管用措施,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二)科学规划,建库储备
及时开展“十四五”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征求项目区乡(镇)、村(组)干部、群众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让群众参与到规划中来,使项目规划最大程度做到论证充分、符合实际、群众满意、科学合理。汇总建库上报,目前已形成区级项目库,入库项目70个,规划建设面积1.49万hm2,规划总投资3.62亿元,项目库机制灵活,逐年动态调整。
(三)严格程序,规范建设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行业标准、规范要求加强项目申报、立项、选址、招投标、施工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时序、施工图纸和设计标准施工,严把工程材料和建设质量关,杜绝一切不合格材料入场,确保材料达标、施工规范、质量合格。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建设成本较高,建设内容不完善
近年实施的项目中,规模连片、坡度平缓且施工条件好的“好田好地”越来越少,高标准农田建设受山形地势和施工条件限制越来越大,建设成本越来越高,而地方财政无力配套,建设资金保障乏力,存在建设任务不减、资金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以致于项目业主被动调整建设规模、调减建设内容,造成项目建设不完善、工程措施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
(二)专业力量缺失,建设标准不规范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集水利、土地、道路等多内容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尚缺失项目质量管理规范及详细的工程质量标准,具有综合性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的人员也稀缺,专业技术力量较薄弱。由于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多部门实施,在资金保障、建设内容、组织实施、技术标准等方面要求不统一,造成已建成项目存在土地平整不到位、沟路建设不齐全、农业用水保障难等问题,建设质量总体不高。
(三)后续问题突出,管护机制不到位
三分建、七分管,管理维护是关键。当前,表现突出的问题就是“重建设、轻管护”,主要原因是各级管护责任主体未完全发挥作用,管护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或不管不顾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工程缺陷、破损部位和设施未得到及时有效修复甚至是长期带“病”运行、“疲劳”运行,导致“小病灶”变成“大问题”,缩短了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四、建设潜力与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一)建设潜力分析
隆阳区地处高黎贡山以东,有分属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的大小河流140多条,总长580 km。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明,耕地面积8.78万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04万hm2,但因雨量少、日照长、气温高,工程性缺水严重,属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地区。根据最新自然资源耕地统计数据,隆阳区坡度小于 25°的耕地面积有6.2万hm2,通过多年各涉农部门建设,已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1.77万hm2,其中达到“符合”及“基本符合”标准的 1.23万hm2。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及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特点,扣除自然资源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发展空间用地及集中连片小于33.33 hm2的地区,隆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面积约有2.67万hm2。
(二)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结合隆阳区实际,综合考虑土地与生活、生产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性等方面的内容,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土地对生产活动的承载力部分指标值进行单层次初步分析。隆阳区土地资源量、生产用地规模、土地生产效率承载力较高,说明隆阳区耕地资源储量相对较好,农业生产种植结构相对合理,农业产值产出率相对较高,是农业综合开发比较适宜的地区。但土地生产效益还要提高,应在控制土地资源量的同时增加单位用地面积的投入和产出,建议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过程中提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相应比例,进一步提高农用地产出率。
五、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动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等涉农部门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若干责任明确的专门机构,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认真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二是建立不定期会议制度。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明确职责任务,限时解决问题。三是充实完善专业技术力量。一方面针对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严峻形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或抽调区水利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技术力量充实专业技术队伍,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及时理顺、扩充农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序列范围和晋升通道,有序推进专业人才区外调入和从大中专及职业院校毕业生中招录水利、交通等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做到现有人才留得住、调入人才调得来、招录人才愿意来,以此加强和完善专业技术力量。
(二)畅通渠道,强化保障
一是吃透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多渠道筹资,鼓励现代化程度高、产业链条齐全、与农民联系程度深、适合在隆阳区长远发展的大型农业集团企业或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从中获得长远发展收益。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保障区级配套资金到位。三是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上级下达任务和留足发展用地的基础上,争取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建设潜力,积极找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也就是补充耕地节余面积,探索将补充耕地节余面积进行跨区域交易,通过交易收益增加本级财政收入,缓解区级资金压力。四是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规范使用、管理,及时分解下达和拨付建设资金,形成实际支出,禁止资金被闲置、截留、挤占和挪用,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三)建改并举,提升质量
一是扎实推进在库项目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建设标准和上级批复建设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不减投资、不减建设内容、不减规模效应、明显提升质量,干一块,成一块,好一块,富一方。二是完善项目储备,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结合隆阳区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水资源利用等相关专项规划,以山区、半山区为重点,按照适度规模与相对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沟、路、土地平整等工程和土壤改良、培肥地力等农艺措施并重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隆阳标准”,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项目储备,使项目储备“近中远兼顾、大中小皆有”,为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实质性项目支撑,筑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阵地。三是全面排查摸清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中存在的设施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破损老化严重等情况,汇总建库,全面开展改造提升,补齐短板弱项,做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质量达标。
(四)完善机制,稳定运行
一是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层层压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责任。二是落实管护工作经费,将高标准农田管护经费列入区级年度财政预算并按以奖代补方式下达,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后续管理维护,对一些工程缺陷、破损部位等进行及时补缺修缮,充分发挥资金“四两拨千斤”功效。三是从严监督考核,将管护工作纳入乡级和村级年度考核主要内容,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及时总结、提炼,形成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经验在全区推广,将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纳入村规民约,依法严管,扎实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严禁将高标准农田用于村庄建设和发展其他产业,真正做到“良田粮用”。
昌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