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初中生物学的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

2023-07-12孙晓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生物学初中

孙晓燕

摘 要:我国教育体系中,初中学科众多且每一门都具备特定的育人价值,不同学科体现出的魅力与特色不尽相同,这极大地丰富了初中教育内容,并为初中生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生物作为初中生必须学习、学好的学科,其育人价值亦不可小觑,挖掘与认清初中生物学育人价值,有助于生物教师科学且充分运用生物学并将教育效率最大化提升。本文将重点围绕初中生物学的育人价值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剖析生物学科本质,提出教学方面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学科本质;育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2-0138-04

初中开设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育人价值,且学科本质存在较大差异,若可以挖掘这些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全面把握学科本质,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利于教学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将重点探究初中生物学的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为最大化发挥生物学育人价值做好准备,这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次研究可以给相关教师带去一些教学和育人方面的实质性帮助。

1.初中生物学的学科本质

初中生物学的学科本质可以从自然科学属性、不同于其他学科属性两方面论述。

(1)自然科学属性下的科学本质

生物学的自然科学属性直接反映科学的本质,科学本质的内涵可以参考《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为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不仅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同时包括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特有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是在无数人参与和研究产生的结果,今后也需要在探索中走向更深层面,这些都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影响因素。生物学源自自然界,某个方面的认知成果在不断延伸和扩展后会形成知识体系,才有望成为一门科学。所以,生物一定是基于自然界发展起来的,开放、动态、不断涌现新概念和新观点是它的基本特征,过时的概念和思想只会被新思想、新概念所取代。简而言之,生物下的科学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们认知的加深而不断变化,虽说具备相对稳定性,但也并不意味着这就是终极真理,这也是提倡科学视角下进行合理怀疑的根本原因,怀疑是审视的出发点,也是创新的源动力,合理怀疑会加速科学进步的步伐。生物学习也是一种探究过程,也一直处于探究过程中,探究便会产生科学思维方式。其中,生物探究所需要的思维要求理性且客观,尽可能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追求实事求是,科学精神即是如此。此外,还包括逻辑和实证两项重要内容,会采用实证去印证猜想,会采用逻辑进行推理和辩证。现代视角下,生物研究不提倡“单打独斗”,而提倡“通力合作”,也正是基于科学本质的内涵,新课标才会将生物学课程视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认定课程的精要在于讲述科学事实、反映自然科学本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领悟生物学家探究中持有的观点和思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参与、获取信息、寻求证据、验证猜想和发现规律,看重学生理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协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最后受益终生。

(2)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属性下的学科本质

一是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性表现在四个方面:研究对象有生命,并非静态存在产物,这奠定了研究过程中获取生命体验、感悟的必然性,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生命教育。此外,也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不提倡采用机械且固定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存在复杂系统,使生命现象也相对复杂,是复杂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思维去理解。同时,研究对象是历史产物,所以有必要在研究中使用历史视角、历史考察方法。最后,研究对象包括自身,也就是人,人既是研究主体也是研究客体。

二是思想观念的人文性。人文性泛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物学的学科思想最核心的便是进化思想和生态学思想。生物学从诞生之日开始,便具备天然的人文色彩,承载着特殊价值观念,在多个国家刮起思想革命风潮。其中,进化思想强调生物并非神造,而是通过进化得来。而生态学的发展与地球资源、环境密切挂钩,不管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紧密关联,也形成后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包含的内容有生物与环境的整体性、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复杂性等。这两种思想都在告诉人们生命来之不易,是亿万年遗传基因和环境相互碰撞、交融的结果。除了这些,生物学中还体现出了群体、适度与平衡等思想,人文气息可谓十分浓郁。

三是概念和规律的概率性。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多样且复杂,这造就了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的概率性,这并非数理逻辑的产物,大多是基于观察而归纳出来的产物。因为生命系统都极为复杂,加上生命世界无穷且多样的变化,使生物学规律大多是统计意义上的规律,只是需要重點关注生物学规律的概率性或天然性。系统学习生物学便会发现,概念虽多但定律极少,也由此体现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

2.初中生物学的育人价值

初中生物学的育人价值可从德智体美教育、学生成长成才两个层面论述,具体内容如下。

(1)德智体美教育层面的育人价值

德育方面,生物学持有进化和生态学两项观点,可引申出辩证唯物主义可持续发展观,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思想价值观,也可以借助动植物的爱护内容、珍爱生命主题和内容丰富学生情感并协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过程中,可以充分理解和把握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且生物学发展历程中到处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等精神的“身影”,为初中德育的落实提供了丰富素材。

智育方面,学生可以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认识生命世界和多种多样的生命,包括生命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界存在的规律等,对学生清楚认知自身有较大益处。同时生物学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影响也非常显著,可较好训练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整体式思维、复杂性思维等,学生认知事物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将有效提升。而且生物学实践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来自生活、来自生产的各种问题,如植物栽培能力、动物饲养能力、生物多样性调查能力等。

体育方面,生物学中的人体结构和功能知识、营养保健和防治疾病知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等知识,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采用科学手段实现强身健体,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美育方面,生物学详尽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各种美,包括细胞内在的和谐美、概念和模型的科学美等,利于学生加深对美的认知并受到熏陶,也让学生认知和接受“美就在身边”这一真相。要知道,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学生成长成才层面的育人价值

第一,生物学可以让学生领悟到各种美,会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生物学中的美便是自然界中的美,多种多样、色彩斑斓的美,大到生命系统,小到细胞,都在体现着美,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明白虽然生命的组成部分小之又小,但十分复杂,就像精密的仪器,在运转中支撑着生命体做各种各样的行为。学生随时对地接受着生命教育和美的熏陶,将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坚强、乐观性格,因为他们知道生命得来不易。

第二,生物学可以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他们更好认知世界。学生接触生物学过程中,会接触到各个思想和观点,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是唯物观点。主要指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具有物质性,带有生命的物质通常会经历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等。二是辩证统一的观点,主要指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和辩证统一关系,生物界中各生物有统一性体现,统一基础上存在竞争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三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因为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生物体本身、生物界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中。就简单地细胞而言,会经历发生、生长、衰老、死亡的动态过程。

第三,生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精神包括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生物学之所以对学生有如此大益处,是因为生物学从现实产生并用科学的方式解读生物界,其中包含很多原理、理论和前人所做的科学实验,有关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在教材中占据较大比重,如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等,都在用事实印证观点,这些都会引导学生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投身探究活动中,要像以前的生物学家一样尊重客观事实,更要勇于挑战权威,这就体现出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而传承诸多科研品质,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第四,生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学科中蕴含丰富的人文元素,可以输出人文教育,有助于促成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结合,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有较大益处。一方面,生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强调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两项内容,明确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让他们在自然面前具备应有的道德和责任。生物学科中的环境污染内容、人类生存内容都会让学生认可、接受和肯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可从自身做起,投身可持续发展战略伟大事业中。另外一方面,生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观念便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习中了解到中国为环境保护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等,都会让学生更具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可塑造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3.基于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的初中生物学教学建议

(1)切入思想视角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生物学中蕴含丰富的思想,通过各个观点、各个概念体现出来,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思想并达成既定育人目标。

第一,初中生物教师要竭尽所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科价值观。生物学科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具体说来,传统价值观认为,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是人征服自然的关系,但是伴随人类自我拯救意识的觉醒,这一观点被逐渐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人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且人与自然之间从来都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也因为这一意识被肯定,才有了后续保护环境的各种政策出台和各种举措落实。生物学中的这些内容便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还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客观精神。当然,渗透和体现这些价值观的内容需要向学生重点灌输,更可以搭配相关实验让学生认知真相和转变观念,更好地展现生物学学科的价值。

第二,初中生物教师要竭尽所能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基本观点。生物学科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基本价值观,对学生做人、做事有启发意义,对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这些基本观点要及早挖掘和确立。第一个观点,唯物观点,需要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问题、观察世界,要了解万事万物的构成皆是物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物质,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化才有了今天千姿百态的生命,鼓励和提倡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认知世界、更好生活。第二个观点,辩证观点。生命和自然环境等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约和辩证统一的,正是有了一系列的辩证统一,生命才可以存活至今,才有了今天既斗争又统一的复杂关系,也由此形成了动态的生物平衡。第三个观点,发展观点。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这是生物及生物界的统一特征,所以要鼓励学生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要随着事物的改变而在认知上发生改变,引导学生不要故步自封。

(2)切入现实生活视角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初中生学好生物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身现实生活,初中生物教师不妨将生物教育教学引向现实生活,从而让学生更受启发并受益颇丰。

第一,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生物知识用于现实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例如,人便是一种生物,了解自己也就是在学习生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人的构造、器官功能、各个组织等有清晰认知。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讲述给家人听,用来协助家人理解一些疾病或一些生活现象,如学完“传染病及其预防”后,学生可以向家人介绍肺结核病、肝炎、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然后告知家人正确的预防方式。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完“发酵技术”知识后,亲自为家人酿制葡萄酒、制作酸奶和泡菜,让家人可以品尝,如此可以让学生肯定生物学科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可以让学生从中收获成就感、喜悦感,利于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充分动脑思考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增强学习驱动力。

第二,借助生物“竞争”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互助意识。在生物学科中,竞争关系随处可见,因为生物进化一直都在秉持着“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虽说残酷,但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保障。在学生了解生物界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复杂关系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竞争无处不在的客观事实,并将生物界的各种竞争引申到人类竞争中,让学生具备竞争意识的同时,也鼓励他们不要害怕竞争,启发他们在此基础上树立“合作”意识,明确携众人同行,才可以实现共赢,方可顺利在各种环境中立足。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生活中多多帮助他人,可特意树立这方面的榜样,从而发挥指引和促进作用。

第三,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强化环保意识。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时间允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借助这个机会让学生真正发现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使他们发现美、认知美和欣赏美,最后引导他们创造美,达到以美育人的作用。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中、捡垃圾活动中、植树活动中,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体现在行动上,使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做好生物教育教学保障工作

第一,让课堂民主化。生物学中的很多重要思想、观点不能仅仅通过“灌输”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认可,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讨论、辩论、质疑、猜测的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便于学生的各式各样观点相互碰撞和交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便可保障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科中的内容和思想。

第二,活动要多样。除了组织学生外出实践并近距离亲近大自然外,生物教师还要组织其他更新颖、独特的活动,为学生学以致用、收获诸多感受和体会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包括调研活动、宣传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活动、歌舞活动、劳动活动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而提升社會责任感、爱国情感,也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渗透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实现跨学科教学,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打开学生的格局。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与语文学科相关联,因为语文学科中存在一些描写自然界客观事物的课文,可以将生物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世界和丰富对课文的理解。此外,生物学科还可以与思政教育相联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等,避免学生片面思考问题,并提高学生做人、做事格局,促使学生可以为了社会和谐、国家蓬勃发展而读书,走上实现人生价值的璀璨道路。

4.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一门探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初中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学科,学好这门学科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因为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较高,若可以加以利用,便可以达成更理想的育人成效。本文重点探查了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也将生物学学科本质进行了详尽阐述,希望可以给初中生物教师带去一些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李艳光,肖佳雯. 基于ADI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学、地理跨学科教学实践——以“一路‘象北”一节为例[J]. 生物学教学,2023(02).

[2]柏洁. 基于模型建构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以“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为例[J]. 生物学教学,2023(02).

[3]董亚军. 基于PBL模式的初中生物学深度学习初探——以多元化情境在初中生物学中的应用为例[J]. 学周刊,2023(01).

[4]刘佳. 指向大概念的初中生物学单元复习实践探索——以“呼吸与健康”为例[J]. 中学生物教学,2022(36).

[5]罗准,李超群,赵发法. 利用湘西地区自然资源推进初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教学[J]. 中学生物教学,2022(36).

[6]吴益. 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以苏科版“地面上的植物——植物的花”为例[J]. 中学生物学,2022(12).

[7]刘利娟,周晓莉.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生物学“情境+素养”命题模式探讨——以学习主题4“植物的生活”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2(34).

[8]卢琴,丁金玉. 指向科学思维培养的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1).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生物学初中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价值的实践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