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智能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2023-07-12庄翌明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信息技术

庄翌明

摘 要: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智力发展逐渐趋向多元化,教师要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信息技术是发展学生创新素养、信息素养、科技素养的重要科目,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责任。本文基于多元智能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阐述了其意义,并提出几点建议与策略,以供分析与参考。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2-0039-03

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对人类智能的重新定义,将人类智能由语言与数理逻辑的单一存在,转变为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等八种智能,由此人类智能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状态。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当代教育与教学提供了的新的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的基础课程,在学生思维与想象力集中活跃的学龄阶段,教师要把握好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黄金时期,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智能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下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素质教育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多元智能视域下,学生个体被放大,主体性越来越突出,自我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泛,由此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多元智能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改变了传统讲、听、练的单一模式,转而以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为导向,构建丰富多样的课堂,而学生在相对灵活、宽松、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其学习与创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与创造的能力,从而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创新是当今时代人才必备的素养与能力,多元智能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多元智能更加趋向于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与发展,而当教学目光转向学生个体后,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天分则会被充分挖掘、培养与利用,从而形成个体化学习,让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产生无限可能,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仅在于语言和逻辑,还包括空间想象、运动、音乐、人际、自然探索等,由此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从而在基础学习之上,进一步关注自身兴趣与特长的发展,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塑造。

(3)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提升

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减负增效一直是各学科需要秉持的教学原则,多元智能视域下小学习信息技術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双减”下教学成效的提升。一方面,以多元智能发展为导向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增强了教学各个方面的实操性,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下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另一方面,多元智能也促成了教学评价的转换与升级,给予了教师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向,让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审视更加全面,从而制订更为完善的教学计划,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多元智能理论下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与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因素,对教学的走向、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中的获得等皆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是影响最终教学成效的根源所在。因此,多元智能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其前提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首先,课堂主体由教师自身转换为学生,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等;其次,教学标准由统一转换为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行个体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天分,如绘画天分、语言天分等;最后,教学目标由单一转向多元,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而制定教学目标与内容,从而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顺利推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理念的更新同时也带动了教学方式的更新。多元智能视域下,为了顺应与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则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或形式,以此来保证目标与策略的一致性。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点出发,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如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出发,采用更为精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如分层教学、互助教学等,以此确保教学的整体质量。最后,教师也可以从综合素养的培养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等能力,如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成立兴趣研究小组、开展信息技术比赛等,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尊重学生差异

多元智能视域下的教学与一项因素密不可分,即学生的个体差异,前文中也多次提到过这一因素。学生由于自身性格、成长环境、经验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性格、认知、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但差异不是决定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学生所具备的亮点与优势才是。对此,则需要教师尊重学生差异,观察、分析与挖掘学生的优势与天分,让们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提升的机会与发展的可能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凸显,以此帮助教师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优势与特点而制定个体化教学方案,让学生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4)优化教学评价

评价在教学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评价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复盘与审视。多元智能视域下,为了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评价机制的设立也需要进一步更新与优化。首先,在评价项目上,由单一的知识与技能扩充到多元智能以及综合素养与能力的表现上;其次,在评价标准上,教师也需要遵从学生年龄与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就近发展情况来分析与判断,让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再次,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转换评价发起对象,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当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让学生自我审视;最后,在评价语言上,教师仍需要以正向、激励的语言为主,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让学生得以积极、健康地学习与成长。

3.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即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包括口头表达、文字表述等,是学生学习与生活必备的基础能力。语言智能在学生未来职业中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包括主持、演讲等。基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以“认识机器人”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在于带领学生了解机器人的产生、现状和发展。围绕该知识目标,教师可以转换课堂身份与角色,让学生扮演教师,教师扮演学生,由学生结合自己提前所掌握到的信息,組织好语言,以此上台向大家讲述机器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创设一个“机器人展览大会”的情境,由学生依次扮演讲解员,向“参观者”普及机器人知识。如此,既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经过亲身讲述,学生也能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

(2)开展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肢体智能

肢体智能即学生可以灵活控制自己的肢体,能够灵活运用肢体来进行身体活动或表达一些肢体语言。大脑控制着肢体的运作,肢体的灵活反过来可以带动大脑的运作。基于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游戏,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肢体与大脑。以“机器人行走”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机器人行走的基本命令,认识机器人运动的基本过程。结合该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镜像指令”的游戏。即由学生扮演“机器人”,模仿机器人运动时的形态特征,并根据教师发出的动作指令做出相反的动作。如指令“前进一步”,学生则要后退一步;指令“左转”,学生则要“右转”。在做动作时,学生要保持好“机器人”的状态。该游戏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切身体验机器人的运动与行走特点,还可以锻炼学生大脑与肢体的反应能力,同时也为课堂增添了一些趣味。

(3)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逻辑智能

逻辑智能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与技能的核心思维能力,即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式,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建立一定的逻辑顺序,是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基于此,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逻辑智能。以“机器人传动”的教学为例。该节课要求学生对各种传动方式的学习,掌握机器人结构的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大屏幕,以3D立体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皮带传动、链传动以及齿轮传动的运作方式与原理,最后让学生总结传动与机器人内部系统的运作顺序,并按照自己的逻辑与推理,尝试解释扫地机器人的传动方式与运作原理。通过立体动画的呈现,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机器人内部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具象的方式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行跨科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即学生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的感知、运用与创造,是美术的基本原理,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美术学科相融合,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与创造素养。例如,在对机器人建立了一定认识,了解了机器人的基础活动与生活中机器人的功能体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机器人相关知识、编程软件操作技能以及基础的美术技能,自己尝试设计一款机器人图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及憧憬和想象来大胆设计。比如,有的学生设计了可以泡茶的机器人茶艺师,有的学生设计了可以制作蛋糕的机器人糕点师,有的学生则设计了可以和人类打羽毛球的机器人运动员等。在该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将信息技术、美术技能进行了整合运用,同时还充分锻炼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有效促进自身空间智能的发展。

(5)自主合作教学,培养学生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亦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后所要学习的重要能力,关乎着学生与人的相处方式、交往方式,以及在集体中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基于此,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例如,在学习完“机器人与生活体验”单元后,教师可以设立研究课题,以小组形式开展如下自主合作任务。任务一:在生活场所中进行调研,探索机器人在现代社会领域的用途。任务二:思考“机器人会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吗?会取代人类吗?”等问题。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纸盒子、塑料制品、易拉罐等可回收的生活废弃物,设计组装一个机器人模型,并进行成品展览赛。

(6)设立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内省智能

内省智能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学会汲取他人的长处,从而让自己更加完善。对此,教师可以将其与教学评价联系起来,设立多元化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内省智能的发展。例如,在上述“机器人与生活体验”单元的自主合作案例中,教师可以设立三种评价方式。方式一:学生自我评价。即让学生自我审视,罗列出自己在学习任务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方式二:学生相互评价。可以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也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通过同学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方式三:教师评价学生。教师可以立足整体,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分析,挖掘学生尚未察觉到的自身的优势。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内容也更加多元化,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信息化教学、跨学科教学以及自主教学等方式,实现学生语言智能、肢体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以及人际智能等多元智能的培养与发展。教学中,教师需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并优化与完善教学评价,从而保证多元智能的有效发展,促进学生自主能力与创新素养的培养,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范晓畑.多元智能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4).

[2]董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路径微探[J].学周刊,2020(31).

[3]郑华军.多元智能理论下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J].新智慧,2020(29).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