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童年”导航三部曲

2023-07-12卜庆振

师道 2023年6期
关键词:亲子鲁迅数字化

卜庆振

当世界进入全球数字化时代,儿童走进数字生活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为数字童年导航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在“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领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方面,都为学生更好地拥抱数字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2022年4月,国家发布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侧重的核心素养,信息科技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笔者认为,守护数字童年,重點在于培育与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围绕国家制订的相关标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开展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拥有健康完整的数字童年导航。

一、立足国家标准,构建“全学科”导航系统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给出了学业质量描述,这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有这样一段描述:

对于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问题,能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短视频和协同写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流与协作,并贡献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源。

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是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信息科技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技能,很多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建议。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第三学段(5-6年级)“教学提示”中建议:

根据开展读书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推荐适宜的学习资源,如拓展阅读的书目、参考资料,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在部编版六三制语文教材中,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专题,其中的语文要素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学生对于当时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背景比较陌生,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读懂人物精神。除了借助教材补充的资料,阅读与鲁迅有关的书籍是一个重要路径,但学校图书馆有关鲁迅的作品并不充足,所以借助网络搜集资料并组织专题阅读是更为便捷的方法。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在单元的学习目标中明确了这一方向,即:

能够熟练使用百度、知乎、哔哩哔哩等网络资源,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借助“小管家”等小程序,实现跨媒介阅读与运用,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初步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精神,概括出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课内阅读的主题,选择相关主题的鲁迅阅读资源,如《朝花夕拾》《小学生鲁迅读本》等,以及相关音频、视频作品等,整理读书笔记、阅读反思单。

围绕单元目标,我们逆向设计了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和大任务:为庆祝中国共青团建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东平县各中小学团队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小东和小萍作为学校少先队中队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并研究了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走近鲁迅”单元,计划组织开展以“青春献礼二十大 传承鲁迅民族魂”为主题的“教室里的鲁迅先生印象展”。引导同学们感受鲁迅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激励自己向鲁迅学习,勤于思考,关注社会,为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亲爱的小伙伴们,请你一起来参与此次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吧!

在单元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设计了学习使用“百度”“知乎”的活动。教师演示通过使用“百度”“知乎”两个网站进行搜索“鲁迅+关键词”来获取信息的方法,介绍区别搜索信息可信度的要点。展示“小管家”小程序中“亲近鲁迅”单元的资料分类,呈现已有信息,介绍单元成果“教室里的鲁迅先生印象展”的要求,邀请学生搜集和补充信息,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为两周,并附资料搜集与使用的评价量表。

2022版新课程方案倡导的大单元教学、主题化学习、项目式学习,都是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借助信息科技,能够更好地落实学科实践,为解决真实问题而恰当地使用跨学科学习,从而实现全学科育人的有机融合,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达成数字化素养层面的国家标准。

二、创新数字思政,打造“浸润式”导航应用

如果说疫情时代,数字化学习是我们被动选择,那么,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学习就是我们的主动选择。如何更好地借助数字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疫情时代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泰安市,基于疫情期间的实践经验,创新推出“‘阳光5分钟首课负责制”数字思政策略。

“阳光5分钟”是各校集中打造的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结合了国情、乡情、校情和学情,体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包括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教育教学等内容。

以笔者最近执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为例,这是梁启超先生写的一篇议论文,重点论述了人类的责任观,围绕“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的观点,涉及个人应当为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尽责任的高度。

文章用到的事实和道理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直接学习本文会有被动说教之感。我们从学生喜欢的内容和形式入手,选择了脱口秀演员鸟鸟的一段视频《“躺”和“卷”怎么选》作为首课。邀请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归纳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并思考其中的论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梁启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学习他的语言风格,尝试撰写一篇小论文《少年的最苦和最乐》。这一学科实践活动,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相融合,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同时,借助数字思政,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巧妙地促进了当代少年责任感的自我提升。如吕雨泽同学写道:

人生一场,只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好吗?非也!能有一直无忧无虑的“极乐生活”才好吗?非也!努力会失去闲暇,闲暇则会失去成绩。那到底是一味学习好呢,还是追求快乐好呢?都不行,我认为劳逸结合,才是最好的办法。

相比起来,努力当然更胜一筹,但也并非最佳选择。太上进了不可行,若是把身子累病了,那可就事倍功半了。但也不能总是休息。一件事如果沒有开始,哪里来的结果呢?老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可怕的还不是未曾开始,而是只差一点。说到底人是要付出一份努力的。

有一份不服输的韧劲,可小胜。以劳逸结合为旨,方大成。

三、组织亲子共读,提供“高质量”导航设备

亲子网络共读可以兼顾儿童的数字生活和现实生活,是高质量陪伴的重要组织形式。我校开展的“乐善阅读”活动,正是这一方面的重要体现。“乐善阅读”借助微信群、视频号、小打卡等数字化平台,侧重亲子从乐读到善读,在共读中建立良性亲子互动,促进亲子共同成长。2022年12月至今,“乐善阅读”倡导每月共读一本书,涵盖了家庭教育、科幻小说、学习理论、经济社会等领域。家委会主任刘培霞引导亲子报名领读,每天由一个家庭在群内领读,录制视频、音频,发布读书笔记,视频号集中展示,活动有声有色,有品质,有深度。从孩子领读到妈妈领读,再到亲子共领读,一家三口领读……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弥漫,影响到全校更多家庭,共读群约400个家庭加入。其中,刘晓萱的妈妈在阅读分享中说:

当我读到最后一章《认知优势的未来》,里面讲到我们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学习存在着两大极端,我们要享受学习之易,也要忍受学习之难。当我讲到这里孩子说:“妈妈,你自相矛盾,我们这个时代怎么一会是最好的,一会又是最坏的。”我就慢慢给他们描述书中的内容,他们好像也听懂了一点。当我说到我们要享受学习之易时,他们都听得很入神。就在他们听得都津津有味时,我突然不讲了。孩子说:“妈妈你光讲享受学习之易,怎么没有讲我们要忍受学习之难啊?”我告诉他们,如果想知道,就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与此同时,2023年寒假期间,共读群还组织开展了“相亲相爱一家人 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重在引导亲子参与家乡民俗活动,体验年味,感受传统文化和浓浓亲情。共同逛年集,记录一下家里购买的年货。学习如何分辨春联的上下联,了解年画的寓意,张贴春联和福字、年画。一起准备年夜饭,享受亲人团聚的乐趣。查阅一下家谱,听长辈讲述家族故事。一起参与拜年活动,观察村庄社区的旧貌新颜,感受变化。走亲戚,一起吃饭聊天,感受亲情的美好。正月十五参与民俗活动,整理开学物品等。活动成果中的照片、视频、笔记、手绘或其他手工等制作成果都可以自主上传到“东平二实中欢喜过大年”活动专区,线上生活与线下生活携手并进,亲子参与度高,年味十足。

面向全国的公益课程,本身就要依托数字化平台,才能更好地传播。如“生命知疫”“豫见美好”等公益课程,帮助疫情、洪涝等灾难下的儿童理解生命,看见美好,影响20多个省市,近百万师生。

总而言之,我们构建的“数字童年”导航三部曲,包括围绕儿童真实的线上和线下生活,开展真实有意义的体验活动,从学校内的全学科学习,到贴近学生生命需求的数字思政,再到亲子乐读善行的高质量陪伴。积极地运用数字化资源,可以让线上更好地支持线下,让线下更好地保障线上,让儿童幸福地拥抱健康完整的线上生活和线下生活。

(作者单位:山东东平县第二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亲子鲁迅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鲁迅,好可爱一爹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鲁迅《自嘲》句
数字化制胜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