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否定副词“险些”句式初探
2023-07-12姜南
一、引言
“险些没VP”这一句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其特殊性在于“险些”一词本身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含义与否定词“没”之间是否构成羡余否定。
例1:两位年轻人一看见她们,便猛地一下勒住了马,险些没把它蹲倒。
例2:优化组合落了选,连个工作都险些没保住。
(本文例句均选自BCC语料库)
例1中否定词“没”并未起到否定作用,“没”是羡余成分。例2中“险些”一词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含义和否定词“没”构成了“双重否定”,“没”是真值否定。两个例句均属于“险些没VP”句式,但所表达的肯否含义却背道而驰。经检索语料库发现,“险些”一词最早见于元代。
例3:关公见先主,礼毕,先主曰:“兄弟坏了袁绍两将,我性命险些不保;若非赵子龙,岂能得脱?不想今日相见。”(《全相平话五种·三国志平话》)
“险些没VP”句式最早见于明代。
例4:只听得滑浪一声把金莲擦下来,早是扶住架子不曾跌着,险些没把玉楼也拖下来。(《金瓶梅》)
本文从“险些”一词的含义出发,研究“险些没VP”这一句式的形成机制与否定词“没”的否定真假值,进而讨论“险些没VP”的句式特点。
二、从“险些”一词看“险些没VP”句式的形成机制
“险些没VP”句式的出现源于“险些”一词,那么,对“险些”一词的考察将是研究该句式的基础。
(一)“险些”一词的构词溯源及意义
“险些”作为副词,本身具有的隐性否定含义对“险些没VP”句式的构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秀清在讨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及制约因素时提出羡余否定是隐性否定意义上浮到句法层面的结果,隐性否定词是羡余否定产生的基础。因此,在讨论“险些没VP”句式中存在的羡余否定现象之前,首先要明晰“险些”一词的意义。
1.“险些”的构词溯源
针对“险些”一词的溯源,张新武讨论了“险”字的义项,认为“险”字由“地势不平,难走”可引申出“阻难,艰难”。由阻难可引申出阻难之地——“要隘”,要隘多高峻,故引申为“高峻”。高峻则危险,故引申为“危险”。“危险”之义虚化,最终引申出“险些,差点儿”。陈秀清讨论了“险些”的词汇化,认为,“几乎”“险”和“争些”在宋代均已发展为表示“差点(儿)”的副词,“险”由于汉语双音化的潮流,受“争些”影响,于元代发展为双音词“险些”。根据以上已有研究,结合对语料库的考察,可以初步确定,“险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并且一出现即是副词。但在“险些”一词出现之初,基本用于“险些VP”句式。由“险些没VP”句式构成的句子较少,在古汉语中仅存在9例。
2.“险些”的隐性否定含义
袁毓林指出,一个不包含否定词的综合形式(synthetic form),有时也可以表示跟包含否定词的分析形式相当的否定性意义。为了跟分析式否定(如“不接受”)相区别,称不包含否定词的综合式否定(如“拒绝”)为隐性否定(implicit negation)。“险些VP”句式并未包含否定词,但句子却包含否定意义,说明“险些”一词是具有否定意义的。
例5:我们的车险些与前车发生事故。
上述例句并未出现否定词,但“险些”对“发生事故”在语义上进行了否定,句子实际意义为“我们的车没有与前车发生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险些”一词的释义为“差一点儿(发生不如意的事)”,比如险些摔倒。从词典释义来看,“险些”一词的意思为“差一点发生某事,但实际并未发生某事”。结合“险些”的隐性否定含义,本文在讨论“险些没VP”句式之前,应先对“险些”一词定性——隐性否定副词。
(二)“险些没VP”的形成机制
陈霞曾探讨过“险些VP”句式,认为“险些”后面既可接肯定式也可以接否定式。例如前文所举例子3中的“性命险些不保”即为“险些+否定式”。同时,“险些+肯定式”的运用也十分广泛,但并非本文讨论重点,便不再赘述。本文从“险些+否定式”这一角度出发,讨论现代汉语中“险些没VP”句式的形成机制。
经检索语料库发现,“险些没VP”句式在古汉语中虽出现较晚,但“险些不VP”这一形式出现较早,前文所提到的例子3也可划入“险些不VP”句式。经统计,“险些不VP”句式所构成的句子在古汉语中共存在23例,并且该句式也存在羡余否定现象。
例6:前日败阵出来,险些不把咱们这几个残人残马饿死,都是你造下的孽账。(《蜀记》)
例3中的“性命险些不保”,实际意思为性命保住了,其中否定词“不”是真值否定。例6中的“险些不把咱们这几个残人残马饿死”与“险些把咱们这几个残人残马饿死”意思相同,否定词“不”并无实际否定含义,为“羡余否定”。
经语料库检索与统计,本文将“险些不VP”句式与“险些没VP”句式进行了比较:“险些不VP”最早出现于元代,在古汉语中现存23例,其中否定词为真值否定有7例,否定词为羡余否定有16例;“险些没VP”最早出现于明代,在古汉语中现存9例,其中否定词为真值否定有1例,否定词为羡余否定有8例。
从以上统计可以明显看出,“险些不VP”句式的出现早于“险些没VP”句式,并且在古汉语中存在的例句也多于“险些没VP”句式。同时,两个句式中的否定词均是“羡余否定”多于“真值否定”。“险些没VP”最早见于明代的小说《金瓶梅》,而《金瓶梅》中同时存在“险些不VP”句式和“险些没VP”句式,由此可以推测:“险些没VP”句式是由“险些不VP”句式发展而来的,发展途径为由否定词“没”替换否定词“不”。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本文对“险些不VP”句式在语料库中进行了深入检索与统计后发现,“险些不VP”句式自元代出现以后,多存在于小说、话本、杂剧等文学体裁中,元代至近现代的古汉语中均有該句式的存在。在古汉语中,“险些不VP”的使用多于“险些没VP”句式,但进入现代汉语阶段,“险些不VP”句式的使用频率大大减少,明显低于“险些没VP”句式,在语料库中仅存有效例句20例。本文针对这20个例句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两种情况:1.“险些不”起“双重否定”的作用;2.否定词“不”与后文的联系更为紧密,一般为固定短语的组成部分,如例7。
例7:惊觉自己险些不打自招,戚夫人心虚地连忙住口。
除去此类例句,“险些不VP”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仅存例句17例,数量上远远不及“险些没VP”句式。
此外,对这17个例句进行考察后发现,“险些不VP”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否定词“不”均为真值否定,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险些+否定式”实际上也属于“险些VP”句式,并不在本文讨论范畴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险些不VP”句式起初是以“险些VP”中的“险些+否定式”的形式出现,经过历史发展,否定词“不”逐渐由真值否定发展为羡余否定。随后,否定词“没”以替换的方式代替否定词“不”,最终形成“險些没VP”句式。发展至现代汉语中,“险些不VP”的使用频率大大减少,且此时该句式中的否定词“不”已经不构成羡余否定,人们转而更多地使用“险些没VP”句式。
三、从VP的类型看否定词“没”的真假值
本文从否定词“没”出发,结合陈秀清提出的“隐性否定意义上浮说”理论,讨论“险些没VP”句式中否定词“没”的否定真假值,进而总结“险些没VP”的句式特点。
袁毓林在讨论“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时,用“差点儿没有VP”句式的“肯定vs.否定”(包括隐性否定)和其中VP的评价意义的“积极vs.消极”的配置方式来推导整个句式评价意义的“正面vs.反面”。本文针对“险些没VP”句式的研究,也从VP的“积极、中性、消极”三个层面来对该句式进行讨论。
通过语料整理,本文共筛选出80句有效例句,经统计,VP表示积极意义有11例,占比13.75%;VP表示中性意义有6例,占比7.5%;VP表示消极意义有63例,占比78.75%。
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本文继续深入考察否定词“没”在VP表示不同含义时的否定真假值:VP表示积极意义的11例中,“没”均为真值否定;VP表示中性意义的6例中,仅1例中的“没”为羡余否定;VP表示消极意义的63例中,“没”均为羡余否定。
(一)VP表示积极意义
“险些没VP”句式中VP表示积极意义的例句有11例,VP大多为“看懂、看到、保住、接稳、赶上、完成”一类词或由这类词组成的短语。当VP表示积极意义时,否定词“没”均为真值否定。当“险些”一词的隐形否定含义上浮到句法层面以后,在与否定词“没”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效果,整个句子最终表示肯定意义。如例8。
例8:职工群众的满腔热情被一瓢瓢冷水浇着,技术革新建议被逐条否定,结果生产出现了小“马鞍形”,险些没完成全年生产计划。
(二)VP表示中性意义
“险些没VP”句式中VP表示中性意义的例句屈指可数,仅有6例,且VP多为“认出、看出、说出”这类词。其中,当VP为“认出、看出”时,否定词“没”为真值否定,而当VP为“说出”时,否定词“没”则为羡余否定。
例9:这句话已到了咽喉,方重生险些没说出口。(根据原文意思,实际没有“说出口”)
例10:小姨十分憔悴,她面色苍白,眼睛深凹,弱不禁风,满都固勒险些没有认出她来。
当VP表示中性意义时,仅有1个句子中的否定词“没”是羡余否定,如例9,但属于个例,不具说服力。因此,本文将VP表示中性意义和VP表示积极意义的句子整合起来共同分析。和VP表示积极意义一样,在“险些没VP”句式中,当VP表示中性意义时,否定词“没”基本都是真值否定,如例10。
(三)VP表示消极意义
根据上文的统计,在“险些没VP”句式当中,当VP表示积极意义和中性意义时,否定词基本都是真值否定。而在VP表示消极意义的63个例句中,否定词“没”均是羡余成分,如例11。
例11:莫里少将没料到他会反击,加上那股反击力道十分猛烈,震得他被迫倒退两步,险些没跌跤。
VP表示消极意义时,VP大多为“摔倒、吓死、踩死、吓昏过去、笑出声来、喊出声来、吐血、跳起来”这类词或短语。根据句子整体含义来看,VP多带有夸张成分或主观想象,即通过故意夸大VP的消极含义来突显“险些”一词“差一点”的这一意义,从而表达一种“有惊无险”的侥幸心理。
因此,当VP表示消极意义时,“险些没VP”句式中的否定词“没”似乎可有可无。石毓智在《对“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句式的分化》一文中提出,表面上看有没有“没”,意思基本不变,实际上“没”有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譬如“差点儿没摔倒”就比“没摔倒”强调行为更接近于出现的程度高。袁毓林、王明华在《隐性否定溢出实例的合格性调查和博弈论分析》一文中也提出,当说话人要强调这种否定性意义时,直接在宾语中加入否定词语“不、没有”,形成冗余否定。因此,当“险些没VP”句式中的否定词“没”是羡余否定时,否定词“没”实际上起到的是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险些”一词的溯源以及其否定意义的讨论,对“险些”一词进行定性,即隐性否定副词。并从历时角度研究“险些没VP”句式的形成机制,得出“险些没VP”句式是以否定词“没”替换否定词“不”的方式从“险些不VP”句式发展而来。随后,本文从“险些没VP”句式中VP的不同类型出发,讨论该句式的特点以及否定词“没”的否定真假值,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当VP表示积极意义或中性意义时,句子通常为普通陈述句,可以将其纳入“险些VP”中的“险些+否定式”,否定词“没”是真值否定;2.当VP表示消极意义时,VP多带有夸张成分或主观想象,句子含有“有惊无险”的庆幸意味和感叹意味,否定词“没”是羡余否定,有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秀清.论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及制约因素[J].中文信息学报,2018,32(03):9-16.
[2]张新武.“险”字义项说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28-131.
[3]陈秀清.论“险些”的词汇化——兼论同义词语词汇化过程中的交互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6(02):139-144.
[4]袁毓林.动词内隐性否定的语义层次和溢出条件[J].中国语文,2012(02):99-113+191.
[5]陈霞.“险些”一类句式溯源[J].文学教育(上),2009(07):146-147.
[6]袁毓林.“差点儿”中的隐性否定及其语法效应[J].语言研究,2013,33(02):54-64.
[7]石毓智.对“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句式的分化[J].汉语学习,1993(04):12-16.
[8]袁毓林,王明华.隐性否定溢出实例的合格性调查和博弈论分析[J].语言研究集刊,2012(00):97-112+355.
(作者简介:姜南,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