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一次仰视大德者的沉思(组诗)
2023-07-12亓焕志
大贤郑玄
大漢强盛的光辉
几百年的日出月落
在刀剑的砍斫和战马的声声嘶鸣里
沧桑如薄暮残阳
冷冷中透出隐隐血色和西风悲凉
一个掩卷沉思晚归的牧童
老牛的犄角在墙上轻轻触动
如简洁篆刻的美丽的文字
灿烂初开在神童的足下
在卷帙浩繁、精奥艰涩的经书里
竟然一醉如痴
没日没夜地探索
辗转万里西去七年
马融深晦如炬的目光
落寞而叹:郑生此去,大道东矣
他的心血开始慢慢浸染
用最精准的文字重新注解
诠释最博远、通达的含义
在东汉
郑公的名字,足以让人肃立
一次次征辟
封授的厚禄高官
连同大司农的印信
被高高挂在远处的天空
潍水的涛声里,成就
一代经学大师
与智者为邻
与大德者隔水相望
才是一种永恒的满足与荣幸
凉台遗址
土台不高,一副敦厚的模样
四周没有古树危石
只有荒草掺杂些许荆棘
台顶平整,如同冬天的场院
可惜我不知道
不知道,凉台的客土
曾经是多么厚重
黑中泛白的土层
朴实而坚毅
在几千年的震荡、叠起、沉浮里
让勇敢无畏的生命
一次次创造、倒下、站起
人同草木腐朽
名与日月永恒
脚下,那些陶罐、陶鬶、石凿、石斧
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
像是复活了极具灵性的生命
在浅浅的土层里
挣扎诉说
又无语凝噎
只有在夜色沉沉中
忘记满身的疮疤和伤痛
枕着潍水的惊涛
轻抚大雪
倾听冷月无声
北王家庄古村落
——暮色再次开启的尘封之门
越长越高的楼群
如亭亭玉立的少女
把城市打扮得有模有样
装束之后
在这里转了三圈的我
竟然迷失了
回家的路
我转身再转身
感受早已沾满疲惫的尘埃
在一处视线模糊的村落里
有人给我拍打干净
羞赧中匆忙卸下城市的喧嚣
听见声声清脆的鸟叫
在黄昏中盘旋
依旧落在那棵古槐绿荫浓郁的老枝上
头顶瓜皮帽、身着粗布长衫的男人
在昏暗的油灯下
和蒲松龄一样有说有笑
短短的影子和长长的辫子绞在一起
酒醉一般在墙上摇摇晃晃
长满青苔的老井
幽深的井水倒映不出熟悉的脸孔
祖母用过的纺车,睡在一旁
再也无法拉扯
缠缠绵绵与丝丝缕缕
而陶渊明的锄头、苏东坡的蓑衣
还有受伤的连枷
搁在墙角,无精打采
慵懒的阳光依然洒在老屋的屋顶
麦秸草与茅棚斜斜密密
顽强守护着往日繁华
今日的落寞
还有明天,无法确定的苍凉
土墙、土坑、青砖、青石依旧默默支撑
日子艰辛沉重
炊烟还是越飘越淡了
褪去朱漆、满是虫蛀的大门
很少听见吱吱呀呀的开启声
是谁在梦里悄悄地问
你到底是去了哪里?
我亲爱的主人
在鸿岭,迷失了自己
五月,灿烂一路的脚步
紧追一个个明媚的日子
寻找归宿的诗情
宛如牡丹、芍药的灼灼盛开
芬芳在沟沟壑壑的低吟浅唱之中
弯弯的石板小路
以拙朴负重的性格
在四面葱茏的拥挤里
钟情于槐花雪样的怒放
昨天,童年贫瘠的岁月
母亲深情的臂弯里
那一篮无语的忧伤
槐花和泪花一样
一次次打湿记忆
散发出格外慈善清纯的光芒
脚下那方薄薄的畦垅
小草夹杂在长满小麦的地里
深色的碧绿向四周绵绵延伸开来
在棱角分明的火山岩石旁
真想支起一堆篝火
煮上一锅去年存下的地瓜土豆和山药
在池塘蛙鸣的鼓曲里
横斜的山路上让辛苦相伴的锄头
扶着我
醉在这难得的清欢里
那就一起来到这间草庐里吧
拂去岁月的喧嚣和尘土
摘下掩盖苍老又倦意的斗笠
和那些复杂沧桑的心事
一起挂在茅草的屋檐下晾晒
悠闲自由的风
便从久远的魏晋唐宋吹来
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
在这一蓑烟雨的暮色中
享受早已久违的静好
我的鼾声
开始摇匀在鸿岭窑洞的土炕上
徜徉最温暖的梦
醒后,终于明白
武陵人并非真的迷路于桃花源中
多少年之后
一个散淡而庸俗的人
竟也一样迷失在鸿岭庄园的深处
作者简介:亓焕志,男,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协会员。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历山诗刊》等刊物。常有作品在全国征文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