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凉山的温度

2023-07-12曾琦

现代艺术 2023年7期
关键词:彝人凉山版画

曾琦

阿鸽具象写实的彝人形象塑造大多为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景象,以此来传达出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革命性特征。在形式语言上,注重大黑大白素描基调,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画面的色调大多较为深沉,强调准确的彝人形象刻画和精细的表现方式。

版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传播方式,记录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生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在中国版画史上,有一位彝族女版画家,用她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刀法,创作了一系列以彝族人民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她就是阿鸽。她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彝族女版画家,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版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她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美展和国际版画比赛的奖项,被国内外多个博物馆和机构收藏。阿鸽的作品以彝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为主题,展现了彝族女性的美丽、坚强和自信,也反映了彝区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写实主义”又被称之为“现实主义”,奚静之认为“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考察,写实手法是一种基本的手法”,“它基本按照生活的原型来进行艺术表现”;恩格斯也提出了对现实主义的理解,“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性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写实主义的版画创作被视为主流,情节性与文学性是当时版画创作中的重点。这个时期,阿鸽经常会返回凉山彝族地区写生,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凉山彝族地区新变化的写实主义黑白木刻版画作品。阿鸽亲身经历了凉山彝族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巨大变迁,所以对家乡所发生的变化十分敏感,她也将这种变迁细腻地表现在了她的作品之中。

通过研究阿鸽这个时期版画作品中的彝人形象,可以发现其主要形式特征是用素描光影的黑白关系来表现人物形态,刀法细腻,其中所塑造的彝人形象严谨地从属于人物造型的需要,将充分的现实关怀与精湛的写实性版画语言相结合,画面的质感、光感与人物造型的准确性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阿鸽具象写实的彝人形象还具有鲜明的民主性和典型性,在这个时期,四川版画群大多都是以写实主义的版画创作为主,阿鸽的作品虽也顺应了大环境的创作方向,但在其中也有着个人鲜明的特征。首先,阿鸽作为彝族艺术家,她对民族文化、群体记忆的表达是其创作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她的作品中常常呈现出强烈的民族性特征。阿鸽是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当中成长起来的,其作品中的民族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不自觉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是主观意识下主动追求。阿鸽的少数民族版画作品中所表现的文化记忆与现实生活、造型形式、审美与精神情感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表现内容上,阿鸽具象写实的彝人形象塑造大多为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景象,以此来传达出新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革命性特征。在形式语言上,注重大黑大白素描基调,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画面的色调大多较为深沉,强调准确的彝人形象刻画和精细的表现方式。

《我的阿妈》组画是阿鸽进入四川省美协所创作的第一幅版画作品,于1965年创作完成。阿鸽以母亲在旧社会做奴隶时的真实经历为创作原型,用她最富有感情的题材创作出了这一组写实黑白木刻组画,将观者带入了凉山旧社会时期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场景中。《我的阿妈》组画共七幅,选取了彝族奴隶被迫劳动,奴隶主鞭打奴隶等典型瞬间,不仅再现了母亲在奴隶社会时期被压迫的悲惨经历,表现出奴隶社会时期彝族底层人民在苦难中挣扎的悲苦生活经历,也映射了凉山彝族人民对过去苦难生活努力抗争的精神,与新中国成立后凉山彝族人民生活的新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这幅作品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内涵。《我的阿妈》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画报》上发表之后,又被全国几十种画报相继转载,阿鸽也随之声名远扬。《华主席和翻身农奴心连心》创作于1977年,也是阿鸽具象写实的彝人形象塑造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阿鸽用别具一格的清新格调和民族特色刻画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与民族风情的优秀版画作品。画面的场景设定于凉山彝族区域的一片工地上,一位彝族姑娘激动地向彝人同胞们展示着华国锋主席与自己握手的合影,周围的彝族同胞们的脸上也带着热切的神情。整幅作品的细节处理的很好,可以看出每个细节都是富有心思且精心安排的,它基本上也代表了这个时期四川版画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尽管是在这个以写实主义创作为主流,题材选择也较为单一的创作背景之下,阿鸽的版画作品中还是具有着一定个人特色,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阿鸽黑色大色块的运用,这与彝族的民族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彝族喜黑,黑色是彝族“三色文化”当中的一种主色调,这种特征在阿鸽1975年创作的《彝寨喜迎新社员》中也有体现,高度写实的创作风格将画面中的彝人和知识青年的形象刻画得细腻生动,这个典型的瞬间很好地概括了彝寨同胞们迎接新社员时的场景,画面中的明暗对比非常强烈,彝人的服装用大块面的纯黑色进行处理,黑白疏密的对比使整个作品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阿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年创作的《决不停钻》《学习归来》《送<毛选>下乡》等作品都很好地诠释出她写实人物的塑造能力,反映出特色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阿鸽1984年创作的《鸽子》是她在写实主义创作当中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式作品,画中的小女孩肩上挎着木制背架,身上披着破旧的擦尔瓦,脚上穿的草鞋也很破旧,但女孩的手上捧着洁白的鸽子,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神温暖且坚定。阿鸽把画的主题升华为和平与自由,表现出了彝族人民内心的幸福感,有非常深刻的立意。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无比清澈的感觉,小女孩洋溢着幸福笑脸的画面也深深地印在了观者的脑海之中,这幅版画作品一举斩获了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阿鸽创作《鸽子》之后,在1986年还创作了一幅题材十分相似的作品——《雪莲花》,画中同样塑造了一位俏皮可爱、身背木架的彝族小女孩,女孩脸上同样带着甜美的笑容,手里捧着美丽的雪莲花。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1年,阿鸽就创作了水印版画《小阿依》,但在这个时期,阿鸽的版画主要表现手法还是以具象写实的造型观为主,九十年代初期大写意式的彝人形象塑造风格还没有形成,我们可以将《小阿依》视为是阿鸽对大写意式版画创作的一个形式探索。《小阿依》的题材与《鸽子》相同,其表现对象都是彝族小女孩,但是表现形式完全不同,阿鸽去掉了现实主义黑白木刻繁杂的明暗关系,用一种清爽、明亮的线条塑造生动可爱的彝族女孩形象。虽然《小阿依》本质还是没有离开具象写实的严谨的人物刻画,但是已经增加了明显的抒情色彩和中国画意味。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鴿的版画创作风格发生了一些转变,对彝人形象的表现手法偏向了速写风格,运用黑白对比、明暗变化、线条流动等手段,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气氛。阿鸽从原来传统的黑白木刻语言中跳离,开始尝试使用国画中的用线形式,在版种上也开始向水印版画转化,在色彩版面的印刻方面有了很大突破,其中的《姐妹》《小雪》《索玛》《放学路上》等作品中的彝人形象塑造从块面的明暗表现形式改变为画面轻松、灵动的单线阳刻形式,使画面中的彝人更具有个性与情趣,线条也更加流畅简洁,丰富的色彩也使得彝人形象表现得更加灵动活泼,但是人物形象的表达还是没有离开具象写实的造型观。

从奴隶制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凉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之间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阿鸽作为生长在大凉山的彝族女性,是用一种“内部的视角”来塑造彝人形象的。阿鸽笔下一个又一个具象写实的彝人形象,真实且生动,从她的作品中我读到了彝族老人的慈祥,彝族女孩的天真美好以及彝族同胞们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面貌。阿鸽真实地再现了新社会凉山彝人生活中的幸福美好,抒发出了内心对家乡那份温暖、细腻的情感。这个时期的阿鸽笔下的彝人形象造型准确生动、神态细腻传神,其高度概括生活、提炼主题的能力标志着阿鸽已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走向成熟。著名版画家李焕民曾高度评价阿鸽的画作是“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代表。阿鸽具象写实彝人形象塑造阶段的版画作品获得了诸多奖项,如《主人》获得第五届全国美展一等奖、挪威世界版画比赛荣誉奖,《春到凉山》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佳作奖,《三月》获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姐妹》入选全国六届美展等等。此外,1987年9月在日本东京佐渡举办了徐匡、阿鸽、万强麟、陈琦四人版画展。其作品《鸽子》还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充分证实了阿鸽具象写实的彝人形象版画作品对中国当代版画界的影响力。

这位来自凉山的彝族版画家在其五十多年的版画创作历程中一直饱含深情地描绘着她的彝族同胞,凉山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给阿鸽提供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创作源泉,她将对家乡深沉的爱和真诚朴实的情感倾注在她的版画作品上,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生动的凉山彝族人民形象,阿鸽的作品不仅是对彝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彝族人民精神的深刻抒发。

猜你喜欢

彝人凉山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张美寅摄影作品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美丽的彝人古镇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浅谈西南地区的太阳崇拜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