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做过“鸵鸟”吗?

2023-07-12姚扶有

心理与健康 2023年7期
关键词:借力鸵鸟心态

姚扶有

你是“鸵鸟”一族吗?

当你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是不是经常“先不管了,放一放再说”“时间还早,先处理其他的”“既然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已经没希望了,那就不必努力了”;

作业做不完了,那就不做了;

考试复习不完,那就“裸考”;

工作找不到了,那就先啃老。

诸如此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林林总总。

“鸵鸟心态”的心理归因

谈到鸵鸟心态的心理归因,其实不外乎这“三个挫伤”:

1目标过高,挫伤自信

我们做事都会制定一个目标。而制定的这个目标,恰恰就是决定我们成败的关键。我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制定的目标不仅非常宏大,而且非常模糊,比如他们会问别人“我怎样才能迅速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也说“我要在30岁做到公司副总,40岁独立开一家大公司”,嘴上说着一堆大目标,结果放弃得比谁都快。

因为他人或自我的期待,想要去完成一些严重超出能力范围的目标,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当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能力,就会挫伤自信心,继而就可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入沙坑,蒙蔽视线,试图用冷处理来应对面临的难题。

2内心迷茫,挫伤希望

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成年人,肩膀上都承担着压力和责任。可是有太多的人都会感觉自己的内心迷茫,向前看一片迷雾,向后看一片黑暗,不知道该怎样继续走下去。其实,内心迷茫基本上会伴随大多数人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很少有人从头到尾都没迷茫过,所以你并不孤单。

内心迷茫,确实不是一种让人很享受的感觉,它不仅会严重挫伤我们对未来的希望,甚至让自己怀疑人生。因此,几乎每一个人在体验到内心迷茫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地摆脱它。许多年轻人尤其是从事高重复性工作的人,在陷入内心迷茫的时候,常常会有“这辈子就这样了”“工作永远是做不完的”“既然做不完,那我为什么要忙着做完”的想法,由于缺乏人生的明确目标,做事情没有内驱动力,也没有激情,那么累了、懒了就干脆放着不管了,当一只鸵鸟好了。

3价值被否,挫伤自尊

一些年轻人在被安排了自认为低于能力预期的工作时,会产生一些自我怀疑,“老板是不是觉得我能力不行?”如果长期如此,不能被承认价值,又无法忍受自我否定时,就会出现“既然老板觉得我不行,那我又何必用心”的心态。

这是一种逆反心理,和对方“对着干”只会进一步降低他人对你的评价,安排更没有价值的任务给你,甚至最终放弃你。外人的评价很多时候是来自结果的,如果不去努力改变,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变得“真的没有能力”。

如何避免产生鸵鸟心态呢?

对待工作和生活,科学的处理原则是张弛有度,既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紧,也不能任性地撒手不管。鸵鸟心态并不会让你获得真正的放松,这更像是一时的情绪宣泄和“精神胜利”。在短期能减轻负担,但从长远来看,不愿积极争取、不愿尝试、不再努力,会导致深刻的价值否定和无意义感。如遇以上困境,建议通过一些办法调试,不要置之不理。

● 倾诉减压,释放情绪

情绪不能只积累不释放,情绪释放的绝佳方式无外乎是倾诉。

霍索恩效应(又称霍桑实验)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和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为数不多,对那些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将它宣泄出来,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

当一个人的心里有了烦恼和痛苦,会产生与人交流、被人理解、被人关注的心理需要。这种倾诉的渴望,是我们释放压抑情绪的有利时机,如果能够及时满足这种渴望,人会感觉轻松和快乐。

当然,学会倾诉,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就像人在跳板上,最痛苦的不是跳下的那一刻,而是跳下之前,心里的挣扎、犹豫、无助。请不要压抑天性,说出自己的心声,无论它多强烈、多复杂、多自相矛盾,不要压抑、不要评析,勇敢地说出来。

● 切割目标,培养自信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对于实现长远的目标而言,有非常值得借鉴的意义。如果我们心里总是想着大目标,眼睛总是盯着大目标,长时间下来,就会使你感到很疲倦,继而产生懈怠心理,甚至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从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倘若我们能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可操作、难度适中的小目标,然后逐一不断地完成,你每天都有一点收获感、成就感,就能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那么最终大目标的实现也就不遥远了。

● 克服畏难,提升能力

想克服做一件事之前的畏难情绪,要从内心层面让自己更有底气,更有依靠。尽量暗示自己,只要竭尽全力,结果不论如何,都是最好的局面。畏难情绪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善,行动又能在实际上提升能力。所以,面对难题,比起逃避,你更需要的是行动,谁的能力都不是天生就拥有的,都是在不断应对突发状况和挑战、承担责任中收获的,你应该在直面挑战中锻炼自己并提升能力。

● 善于借力,适时求助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自己解决,但有些问题仅凭我们自己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有时候,借用别人的力量,是为了在不完美的条件下,也能够达成自己的心愿。

因此,当我们在尽力之后仍然没有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时候,就要学会善假于物。当然,借力不是偷懒,不是占别人便宜,它是一种坦然的求助。竭尽全力固然是好的,只是不要忘记在埋头苦干的时候抬头看一眼周围,也许你会发现能借用的力量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当尽力时尽力,尽力的同时还要学会借力,老子说“圣人處无为之事”,有智慧的人懂得“治人事天,莫若啬”,懂得养护身心,珍惜自己,留存实力,借助外力成就所事,是大智慧。

猜你喜欢

借力鸵鸟心态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借力大数据 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做谦逊的人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
润和借力音乐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