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物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2023-07-12姜廷玉

世纪风采 2023年7期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竹筒志愿军

姜廷玉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珍贵文物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折射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广大指战员不畏强敌、不惧困苦、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反映了全国人民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

“人民英雄坦克”215号

1951年2月,志愿军坦克兵指挥所成立。坦克第一师第一、第二团,第二师第三团入朝,尔后又有4个独立坦克团、6个坦克自行火炮团轮番入朝参战。战争期间,坦克兵完成了历次作战任务,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人民英雄坦克”215号便是其中的光荣代表。

1953年7月6日,志愿军坦克第二师第三团215号坦克奉命配属志愿军第二十三军第六十七师第二〇〇团行动,接受了担任主攻美军第七师第十七团石岘洞北山阵地的任务。为了达成战斗的突然性,7月7日夜,215号坦克隐蔽开赴前线。由于阴雨天气,坦克陷入两个大弹坑里,淤泥漫到挡板上。此处距敌阵地仅1400米,四周地势平坦,不易隐蔽。在车长杨阿如带领下,又挖又垫,搞了半天,坦克还在泥潭里。天黑以后,战士们用稀泥和树枝把坦克伪装成小土丘,炮管像靠在“土包”上的木头。天亮后,杨阿如发现坦克距敌射击阵地100米,离石岘洞346.5高地主峰约有2400米。通过坦克潜望镜,清楚地看到主峰上敌人的3辆M46重型坦克。

這时,指挥所下达命令,215号坦克在翌日晚9时30分前消灭石岘洞北山旁346.6高地敌人3辆坦克,配合步兵夺取敌阵地。翌日傍晚,总攻命令发起前几分钟,215号坦克开始行动,炮长徐志强根据白天的观察和计算,瞄准敌第一辆坦克,一连发出4发炮弹,致其变成一团浓烟烈火。敌其余两辆坦克掉转炮塔开火,但没有发现目标。徐志强迅速把炮口指向敌坦克,第二辆敌坦克中弹起火,第三辆敌坦克被打哑了,而此时还差25秒钟才到规定时间。

第三天早上,215号坦克还没有出泥潭,又接到指挥所命令:今晚部队反击敌人进攻,晚21时必须把坦克开出,配合反击作战,消灭敌346.6高地上新调来的两辆坦克。215号坦克的战士们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和排障,十分疲劳,但为完成任务,他们咬牙撑着。排障开车的关键是找足木头。为了蒙骗敌人,战士们身上裹一层泥,捆上草,爬到几百米外的山上把被炮火炸断的树干、树枝拖回来,一共70多根,垫平道路,开出坦克。

战斗前半小时,开出泥潭的215号坦克瞄准敌坦克,连续发出数发炮弹,敌两辆坦克中弹起火,车内的敌兵一命呜呼。尔后,215号坦克又对准敌军阵地上的明暗火力点,一个又—个打掉。步兵在215坦克的配合下,终于控制住了石岘洞北山的阵地。

志愿军215号坦克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机智灵活,英勇善战,共击毁敌重型坦克5辆,击伤1辆,击毁敌追击炮9门、汽车1辆,摧毁敌地堡26个,坑道和指挥所各1个,出色地完成了7次配合步兵作战任务。为表彰他们的战功,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的光荣称号,为全体乘员记集体一等功,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吓退英国兵的一把军号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的釜谷里战斗中,有这样一把军号,硬是把英国兵吓退了。

釜谷里,位于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上,三面环山,是汉城以北的门户。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曾被英国女王命名为“猛虎团”的英军第二十九旅皇家来复枪团守备,企图迟滞志愿军的攻势,掩护临津江防线上溃败的“联合国军”南撤。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三四七团于1951年1月2日晚10时接到命令:在拂晓前占领釜谷里,切断议政府通往汉城的公路。全团立即展开部署,分4路纵队,以强行军的速度前进。3日凌晨,该团第七连兵分两路,向釜谷里南山隐蔽接近,尔后以强大的火力,发起攻击,一小时后占领南山阵地。英军不甘心失去这块要地。于是,在坦克和炮火的支援下,分多路向立足未稳的七连发起冲击,企图夺回南山阵地。顷刻间,炮声隆隆,烟雾弥漫,冰封的积雪被炸成了泥浆,“嗖嗖”的炮弹使七连指战员抬不起头来。但他们依托弹坑,坚守山头,顽强抗击。激烈的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指导员、副连长和几位班长都光荣牺牲了。连长化悲痛为力量,鼓励全连战士:同志们!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我们绝不能让烈士的鲜血白流,绝不能让烈士用生命换来的阵地再落入敌手。哪怕阵地上只有一个人,也要战斗到最后!顿时,阵地上回响起战士们的誓言:人在阵地在!我与阵地共存亡!英军更加疯狂的进攻又开始了。七连唯一的一挺重机枪被打哑了,连长身负重伤倒在机枪旁,机智勇敢的司号员郑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奔到连长身边,对正在为连长包扎的通信员说:“你把连长背下去吧!”然而,连长却摇摇头,双眼紧盯着郑起,嘴唇微微颤动,似乎要说什么。郑起明白了,面对着奄奄一息的连长,坚定地表示:“连长放心吧!阵地由我负责,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守住阵地!”连长十分吃力地掏出手枪,放心地交给郑起。郑起主动担起了连长的指挥重任。他的愤怒充斥了周身的血管,那双布满血丝的双眼,透出无比的坚定。他扫视一下仅有的13名战士说:“同志们!我们连长已经负伤了,现在大家都要听我指挥,我们一定要坚决地守住阵地!”13双眼睛向他投来了信任的目光,13只喉咙向他喊出了同一个声音:“司号员放心吧,一定能守住!”郑起立刻拍拍腰间的枪,摸摸身后的号,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这位司号员平时跟随在连长身边,耳濡目染,对指挥作战并不生疏。他迅速将战士分为3个战斗小组,分布成三角形,组织全连灵活作战,英勇杀敌,又打退了敌人3次攻击。机枪打坏了,就两挺合成—挺;子弹打没了,手榴弹甩完了,他们就如歌里唱的一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敌人的尸体堆就是他们的枪支弹药库。

战斗进行到下午4时,七连仅剩下7个人了。疲惫和饥饿折磨着他们,弹药严重短缺困扰着他们。此时输红了眼的英军更加凶猛的进攻马上就要发起。七连的战士们决心在关键时刻,要用生命捍卫阵地,绝不能让敌人跑掉!“同志们!子弹没有了,敌人上来怎么办?”“拼刺刀!”“枪托砸!”“石头砍!”面对着铁骨铮铮的战友,郑起感动、激奋!战斗又一次打响了,七连将仅有的一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投出后,便枪不叫了,弹不响了,有的只是战士们雪亮的刺刀!“轰”地一声,一颗手榴弹在郑起跟前爆炸,他身负重伤。就在这危机时刻,—个身影巍然屹立,一把军号闪闪发光,“嘀嘀哒嘀嘀……”郑起急中生智吹响了心爱的军号!嘹亮的号声震荡在釜谷里阵地的上空。这号声,迷惑了、恐慌了、吓住了敌人;这号声,把敌人的心吹散了、吹乱了。他们以为志愿军开始反冲锋了,纷纷向后撤退。这号声,把敌人从山上一直吹到山下。

七连只剩下7名勇士,但他们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敌人,坚守阵地一天一夜,卡住了公路,堵住了敌人,赢得了时间。这把军号为取得战斗的胜利荣立了奇功。今天它作为一级文物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一根有着传奇故事的扁担

在军博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里,陈列着一根普普通通的木制扁担。一根普通的扁担,为什么能够陈列在军博馆里,其中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广大人民群众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支援前线。1950年10月30日晚上,吉林省辑安县担架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曲洪一带领一个担架小分队赶往朝鲜前线,路过楚山郡下水洞时,忽然听到左前方有急促的脚步声和叽哩咕噜的说话声。曲洪一命令小分队在路旁隐蔽,做好战斗准备。他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进行观察,原来是一群被志愿军打散了的美国兵和南朝鲜士兵。当敌人走到跟前时,曲洪一端着扁担猛然跃起,用朝鲜语大喊:“缴枪不杀!宽待俘虏!”其他担架队员也都一边喊,一边端起手中的扁担,把敌人团团围住。这群美国兵和南朝鲜士兵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呆了,没有来得及反抗就被缴了枪,当了俘虏。事后,曲洪一荣立一等功,他所带领的担架小分队也受到了表彰。

曲洪一的这根扁担,因为它的战功和传奇经历,成为见证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件珍贵文物,从而被军博馆收藏,并陈列在“抗美援朝战争馆”里。

“抗美援朝生产捐献集金筒”

在军博馆“抗美援朝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个竹筒。竹筒已经破』日,并出现数条裂纹,竹筒两端用细绳捆绑着。竹筒的顶端用一个竹塞子塞着。在竹筒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抗美援朝生产捐献集金筒”几个大字。

湖南湘潭县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每月只有8元的收入。为了给志愿军捐钱买武器,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号召之日起,他用竹筒做了一个存钱筒,上面钻了一个小孔,在竹筒上写下“抗美援朝生产捐献集金筒”的字样。尔后每天用工余时间担水卖钱,把卖水的钱放进竹筒里一点点积存起来,全部捐献给志愿军购买武器。这些钱虽然不多,但它却使我们看到了老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在谭楚云老人卖水存钱的竹筒旁,还有一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我们从这幅照片上看到,谭楚云老人在水桶和扁担旁,正在把一天劳动所得的钱欣喜地往竹筒里存放。透过老人那满脸的喜悦,我们进一步感悟到这位老工人的爱国之心和对志愿军的挚爱之情。

神枪手李景禄记录冷枪杀敌情况的皮带

这是一条普通的腰带,志愿军某部机械连战士李景禄却赋予它一种特殊的功能——“记数器”。这条钻有几十个小孔的腰带真实地记录了神枪手李景禄战场冷枪杀敌的情况。

何为冷枪杀敌?这还要从抗美援朝战争转入阵地战讲起。1951年6月,志愿军转入防御后,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和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的形成,阵地战的作战样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对敌人实施阵地作战的方法。其中,在阵地上开展“冷枪冷炮”狙击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即在一线阵地,选择优秀射手,以单枪、单炮、单辆坦克,依托固定阵地或采取游动方式,杀伤敌暴露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之武器装备,是志愿军阵地防御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是少数狙击兵的活动,而是整个前沿阵地所有步枪、轻重机枪等射手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狙击战斗活动。这一活动在开展前,敌人白天三五成群在阵地前晒太阳、打扑克、跳舞。这一活动开展后,敌人整天蹲在阵地里提心吊胆不敢露头。1952年5月至8月,仅4个月的时间,志愿军开展冷枪战歼敌约1.36万余人,不仅大量地杀伤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还有效地限制了敌人白天在其阵地的活动。当时志愿军阵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冷枪战,冷枪战,冷枪打得敌胆寒。你也打来我也打,今天俩,明天仨,加起来就是一个歼灭战!”

这一作战方法在阵地上广泛展开后,志愿军内涌现出许多冷枪杀敌能手。著名神枪手李景禄就是其中之一。

这条皮带,是烈士李景禄的遗物。他生前在志愿军开展冷枪杀敌活动中,苦练杀敌本领,在100多天的防御战中,先后消灭敌人71个。为记数方便,李景禄就用腰带当笔记本,每打死一个敌人,他就在这条皮带上钻一个孔。现在这条皮带上一共有64个孔。他最后消灭的7个敌人还未来得及在皮带上钻孔,就遭敌人炮击而光荣牺牲了。

一把成为“功勋武器”的十字镐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使用了步枪、机枪、火炮、手榴弹等多种武器。然而一把十字镐也成为了一件特殊的武器。

1950年11月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战云山,美军骑兵第一师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狼狈南逃。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八团九连奉命于半夜时分沿偏僻小路疾进,插到云山以南15公里以外的公路上。连长命令四班埋伏在这里,卡住逃敌。“无论如何,也要坚决堵住公路,决不能放跑一个敌人”,“只要你们坚持住,后面兄弟部队马上就可赶到。”接受命令后,班长带两个组埋伏在公路左边的一片稻田里准备战斗。副班长赵顺山则带着机枪组占领公路右边长满荒草的浅沟,同弹药手于世雄、副射手田有福一起准备快速挖就一个长方形的散兵坑。结果,工事还没完全准备就绪,美军的汽车、坦克、装甲车闪着刺眼的车灯,像一条火龙似的一辆接一辆地就开过来了。此时,全班战士的心中只装着一个誓言:我们一定要卡住他们,一定要让他们尝一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厉害!这时,班长镇静地下达命令:“准备战斗!”立刻,战士们跳进草就的工事。顷刻间,沉重的坦克碾着公路冲过来,闯到距离埋伏点10多米的时候,机枪、大炮一齐开火,雨点般的子弹在头顶上掠过。很显然美军已发现这里有埋伏。志愿军还没抬起头来,一辆坦克“呼隆”一下就窜过来了。“怎么搞的!爆破组怎么放跑了坦克!”爆破组长范吉太一跃而起,黑色的爆破筒一晃,震耳欲聋的巨响,将装甲车炸瘫痪了,喷涌的火焰直冲云霄。紧随而至的汽车撞到了瘫痪的装甲车屁股上,一辆接着一辆地在公路上塞起了长龙。车上、炮架上的美军顿时惊慌失措,还没有反应出怎样应付当前的局面,就已被志愿军愤怒的子弹杀死。很快,后上来的美军部队清醒过来了。只见指挥官挥舞着手枪指挥士兵们端着枪冲了上来。赵顺山果断地端起机枪兜头就是一梭子,“哗啦”倒下了一片,后面的则抱头鼠窜。

美军凭借后续人多,疯狂地向四班阵地发起冲锋。战斗中,赵顺山刚刚按上一个新的弹夹,忽听“呼”地一声车门响,从身边的汽车上下来一个身强力壮的美军士兵,冲上来抢夺赵顺山手中的机枪。这一争一夺,两人厮打在一起。正在你死我活的争夺中,又从卡车上跳下两个大个子,张牙舞爪地扑向赵顺山。在这紧急关头,于世雄和拖着脚伤的田有福跃出工事,一人抱住一个,扭打起来。此时,赵顺山猛力一拉,美国兵失重了,仰面朝天地摔进了散兵坑。可是,美國兵一只手牢牢地抓着机枪不放,另一只手却伸到腰间去摸手枪。赵顺山则一只手死死地按住掏枪的手,另一只手紧紧抓住机枪不放。相持之中,美军依仗块头大,一个鲤鱼打挺挣脱出去,快速掏枪。说时迟那时快,一旁得空的于世雄一手打掉了美国兵的手枪。赵顺山眼疾手快拾枪射击,可是怎么也扣不动板机。瞬间,赵顺山看到了仍在与美军搏斗的于世雄背上插着的一把十字镐,猛地上前抽出来,使出全身力气,照准美军脑袋刨下去。那个同于世雄扭打的美军见状,撒腿就跑。“哪里跑!”赵顺山手起镐落,穿过抱着脑袋的双手,整个镐头刨进了这罪恶的脑袋里。这时田有福则死死地拽住同他肉搏的美军不放手。赵顺山第三次举起镐头,砸碎了美军的脑袋。就在这时,嘹亮的军号冲天而响,志愿军的增援部队赶到了,歼灭了南逃的美军,胜利完成了任务。

志愿军副班长赵顺山以十字镐为武器,一连刨死3个美国兵。赵顺山荣立一等功,这把十字镐,也成为“功勋武器”珍藏在军博馆。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抗美援朝战争竹筒志愿军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椰奶饭
做竹筒小台灯
香喷喷的竹筒饭
清风庭院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三次铁路运输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谁在掩盖抗美援朝战争的真相?——简评《真相》一文
周恩来与抗美援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