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2023-07-12汪茂盛

当代党员 2023年13期
关键词:政绩观政绩党性

汪茂盛

政绩观反映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和责任担当,正确政绩观保障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错误政绩观严重影响黨和人民的利益。

八百里太行山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一道“红旗渠”润泽一方百姓心田;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浙江“千万工程”的实施,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这些一年接着一年、一代接着一代干出来的伟大成就背后,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生动诠释了正确政绩观。与此相反,有的党员干部为尽快出政绩、争排名,不顾长远发展,贪图一时之功,急功近利,搞破坏性开发、掠夺式经营;有的党员干部干活就在领导眼前干,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党员干部弄虚作假,做假账,报虚数……这些都是错误政绩观使然,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反对、及时纠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问题,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

打牢理论之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离不开科学理论作指导。思想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闸门”,如果“闸门”不紧,行为就会“跑风漏气”。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入系统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要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多建“尺寸之功”。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蓝图再宏伟,如果不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思进取、贪图安逸出不了实绩,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干不出政绩,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拿不出真绩。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对当务之急要立行立办,对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既做显功也做潜功,以“尺寸之功”铸就“千秋之利”,坚决防止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换赛道”“留痕迹”等行为,坚决避免“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等现象。

答好“为民之卷”。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我们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终生恪守为民情怀,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猜你喜欢

政绩观政绩党性
把“痕迹”当“政绩”不可以(漫画说纪)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树立正确政绩观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