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分析

2023-07-11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

家长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游戏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

杨晓文

随着教育的深化,高校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有必要进一步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高效率的一个有效过渡,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小学课堂学习感受,使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加趣味化、形象化,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的意义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等,在“动”起来的课堂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学习想法和建议,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动”起来的课堂中,能够更加轻松与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才能充分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情感、思想方面的共鸣,能够对之后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对教师、课堂的一种期望,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活用性

对于教材而言,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但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其内容具备的意义要大于教材,教师要想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就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广泛性,不仅能够涉及课内知识,也要涉及课外知识,调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呈现数学内容,使教材中更多抽象、单一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引导学生在“动”起来的课堂中不断地探究知识内容,带着自己对知识的疑问,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答案,真正体验做数学题这一过程,进一步实现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方面的共同进步。

(三)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想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首先,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变:需要转变教师的三种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再由教学的支配者与控制者,转变成知识的促进者;再由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转变成动态的学习的研究者。其次,教师在动态课堂中凸显全新的实践角色,彻底突破传统教师严厉这一状态,与学生之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问题探究过程中,并且更加自主地进行思考、发问和行动,在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时也要主动交换学习建议,进一步和教师建立亲密的学习和朋友关系。最后,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备课阶段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大胆提问,更加灵活地变换角色,共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情境设定

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并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这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过程中都是直接引入生活情境等,虽然其中蕴含丰富的案例内容,但也会存在一定的牵强内容,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注重教学的情景化状态,并非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以及情境教学为学生带来的学习感受,为了创设情境也是“苦思冥想”,将数学课堂和情境中间存在脱节情况,与新课程理念相符,这也是很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出现变味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缺乏对内容的针对性,进而失去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真正价值。

(二)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语言经常使用“知不知道、是不是、对不对”等,这种缺乏启发性的提问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还会使数学内容的整体性教学变得支离破碎。另外,教师将数学课堂互动对话,变成单一的问答方式,就会显得十分呆板,虽然在表面上看似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教师通过灌输的方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学生也很少能自己提出相关问题,思维一直处于一个阶段,没有给予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学生之间并没有真正地“动”起来,就好像是从原本的“填鸭式”教学变成如今的“问鸭式”教学,直接降低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缺乏个性化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教师实施激励性评价,能够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并且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旦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与表扬,如“你真棒”等语言,就会在内心形成兴奋情绪,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但很多教师会忽视这一点,直接通过外在的奖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鼓励,这种方式促使学生短时间内受到鼓舞,不能从心底真正获得学习动力,这样也会影响鼓励对学生起到的一定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若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意义的问题,或者在学习方面有十分明显的进步,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若教师仅仅回答一个较为简单的答案,或者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充分,很容易出现教学评价失真这一情况。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分析

(一)开展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教师可以迎合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之后的数学教学奠定基础,有助于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可以通过引入“数学小故事”这一方式,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能够更集中注意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得数在5 以内的减法”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并且为学生呈现课本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其中所引出的数学小故事进行讲述,一些学生认为,花坛旁边原本是有五名学生,在为花浇水,教师找到其中两名学生,还剩下三名学生。不同学生对这一图片有不同的想法,都进行一一讲述,不仅能够表达清楚图片中的内容,还能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使故事内容变得有声有色,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些图片中提供的信息,你能完成一个减法计算吗?”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提出“图片中还剩几名学生?”这一问题,之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计算“5-2=3(名)”。教师通过小故事,让学生知道很多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即使学生听过多次也会充满好奇,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集中,也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构建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更好地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有效将数学知识进行内化。

(二)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内容与生活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有关数学知识的现象和问题为学生进行呈现,促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源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拉近生活和知识之间的距离。针对课本中一些单一的教学图画,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阳光运动”的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育用具有进行统计,通过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跳绳、沙包等的认识。同时,在学习“加法”内容时,若教师采用黑板、挂图等方式难以让学生充满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通过其中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轻松走进学习情境,实现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部分内容,要想引导学生掌握“26+7”这一计算过程,教师为学生制作如下动态课件:展示两捆小木棒和6 根小棒,之后再为学生引入7 根小棒,学生面对这些动态的画面可以呈现出更加主动的学习状态,之后引导学生完成“6+7”的计算步骤,再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动态合并画面,将6 和7 根木棒合并成13 根,因为10 根小木棒能够捆成一捆,通过闪光的线条与原本的两捆放在一起,形成三捆小棒,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知识内容中强化进位这一概念,这时屏幕中呈现三捆和三根。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理解“6+7=13”满十进一这一内容,从原本十位上的20变成30,得出最终的正确答案。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加法知识,也促使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中“动”起来内化知识内容。

(三)引入游戏方式,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引入教学游戏,能够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启发、引导,若学生出现错误,不能采用立即纠正的方式,而是要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总结和纠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这一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内容时,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乘车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学生制作有趣的头饰和计算卡片,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游戏情境,之后再将游戏道具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完成教学活动。游戏实践过程中,带着司机头饰的学生需要承担起司机的责任,学生的不同头饰上都标注着不同的数字,学生通过自己拿着的算式卡片进行计算寻找到自己应该乘坐的汽车,到达对应的正确地点,在上车之前司机同学要对其他同学的卡片进行验证,一旦发现学生乘错车,就要被司机罚下,在完成全部验票之后司机带领学生开启有趣的音乐乘车路程。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乘车游戏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十分高涨,能够因为自己乘坐正确的车而感到自豪,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游戏,激发学生自身的胜负欲,通过“赛一赛、比一比”的方式,激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比拼,在竞赛中增强数学知识,如“夺红旗”游戏,在学生完成加法计算过程中,回答正确能够将山峰中的旗子收入自己队伍,最后看哪一队的旗子多,则赢得最终的胜利。学生在游戏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支持。

(四)引入实践活动,发挥评价价值

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的个性原则,致力于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知,才能真正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俗话说“听了记不住,看了印象深,做了记得牢”,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迎合学生好动这一特点,为学生设计多样性的实际操作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丰富学生思维的同时强化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但教师在开展不同实践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操作的真正目的,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能够在操作前讲述自己做些什么、该如何做等,进一步对学生不愿意思考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比一个数少几”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入手,先掌握多几、少几的内容,再进行拓展先少几再多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其中的知识,尤其是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实践机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内化,促使学生通过讲述的方式运用语言进行描述,虽然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存在局限性,但也要尝试完成,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一个示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一旦遇到问题教师要做好针对性指导,不仅突出个别教学也照顾班级学生。学生在这种实践练习学习中,不仅强化对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另外,完善科学评价,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一地注重结果,也需要融入过程性评价,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在知识方面达成共识,更要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学习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课堂授课的关键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的基本条件,为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真正落实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对知识的不断探究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游戏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