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日本文献“曲线谱”述要

2023-07-11湛江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东湛江524000

关键词:现藏乐谱歌谣

田 园(湛江科技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广东 湛江524000)

关于“声曲折”,《中国音乐词典》定义为:“曲调,或依据曲调的高低上下而绘制的一种乐谱。”[1]现今多以乐谱之意加以理解说明。“声曲折”之名,初见于《汉书·艺文志》歌诗、杂歌诗九篇中:“周谣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亡)。”[2]《汉书补注》对其解释为:“曲折即歌声之谱”[3],邹汉勋《读书偶识》亦认为:“曲折即乐歌抑扬往复之节。”[4]从中可见,对“声曲折”古人多认为是表声音高低之形态。

一、国内曲线谱研究使用的主要文献

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国内对“声曲折”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对“声曲折”这类用线条表示音调高低的记谱方式也多以“曲线谱”而代称。其研究主要可分为“声曲折”之辨、曲线谱研究与佛教声明研究三部分内容。

(一)“声曲折”之辨

主要对“声曲折”含义与乐谱之关系、是否歌声之谱等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声曲折”即歌声旋律之谱,如周武彦将古今学者对“声曲折”的解释进行综述,并对“声曲折”一词进行论证,认为“声曲折”应是汉代歌诗“歌唱旋律谱”。[5]冯洁轩对“曲折”一词进行辨析,同时谈到道藏《玉音法事》认为线条的弯曲和“声曲折”一词并不相关,认为“声曲折”即声的曲折,即记录歌曲曲调的曲谱。[6]部分学者对“声曲折”其是否歌声之谱进行辨析,并否认其是乐谱的看法,如修海林对21 世纪之前的“声曲折”研究进行论述,对《汉书·艺文志》中“歌诗”“曲折”在音韵学的角度上进行论述,认为所谓的“曲折谱”亦可称为“音韵谱”。[7]刘再生从乐谱的类型,乐谱发展等方面辨析,提到“汉代的‘声曲折’如果是与明代道藏的‘步虚’谱(笔者注:即《玉音法事》)和西藏的‘央移’谱相类似的‘曲线谱’,那么,后者应是前者的继承物”,[8]认为在汉代很难产生利用曲折线条记录音乐的乐谱,所以曲折乐谱在汉代并不存在。

(二)曲线谱研究

主要对我国尚存的部分曲线谱进行本体研究,从其形态进行探源,并探讨与“声曲折”之间的联系。如蒲亨强、蒲亨建对《玉音法事》中曲线谱进行释义,并以之为基础探讨其来源、在唐宋的流传和在元明时期的流变。[9]文中探讨圈腔谱与曲线谱之间的共性,并介绍辰河高腔目连戏中传统记谱法,这类记谱法皆是将旋律的走向用点、线等符号进行标注,与《玉音法事》曲线谱相似度极高。两位学者认为曲线谱是以“古象形文—道教符文—汉声曲折谱—唐歌楼阁谱—宋《玉音法事》曲线谱—元明圈腔谱、央移谱”的顺序进行发展。杨咏对“声曲折”、《玉音法事》、央移谱、圆腔谱、“结带”记谱、芦笙谱、古琴“纹谱”等进行介绍,认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音乐的大致记录,乐谱本身起着提示和备忘录之用[10];赵光强将《玉音法事》与藏传佛教央移谱、道教符篆等对比分析,认为曲线谱应源于道教符篆,结合《玉音法事》对其曲线谱的形态进行解读,继而从美学角度分析其音乐特点[11];王思文将中国曲线谱起源、发展脉络、乐谱特点及形态特征等进行详细论述,涉及契谱、髣髴谱、声明谱、步虚谱、央移谱、圆腔谱等曲线谱种。[12]

(三)佛教声明研究

主要对唐传日本佛教声明体裁、记谱法、不同佛教声明的异同、声明乐谱的保存等进行论述。如赵维平对日本声明体裁、声明记谱法进行介绍,提到《鱼山声明六卷贴》是天台宗佛教最初声明集,并引《鱼山虿芥集》中《云何呗》介绍声明谱形态[13];王淑梅对鱼山梵呗的演变和乐谱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步虚经》及《鱼山声明集》中曲线谱应是中国古老音乐的遗留,同时指出早期鱼山梵呗可追溯魏晋时期,这与曹植生活的年代基本一致[14];王鑫沂对真言宗南山进流“声明”谱进行细致解读,引用《南山进流声明类聚》中《四智梵语》《大日赞》《不动赞》《吉庆梵语》《四智汉语》《心略汉语》《文殊》声明曲线谱和与之对应的五线谱,对其发展演变进行论述[15];此外王孺童、王明岳等也对日本声明谱及梵呗有相关论述,在此不另赘述。

二、新见日本文献“曲线谱”述要

目前对于曲线谱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内现存的道教步虚谱、西藏央移谱或日本部分手抄佛教声明谱。然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日本现存曲线谱除佛教声明谱之外,仍有大量属于俗乐歌谣曲的曲线谱文本存在。而这些未被人注意到的曲线谱抄本与佛教声明谱记谱方式相较别无二致,其年代久远、所涉乐曲极为丰富,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所发现的日本歌谣曲中的曲线谱文本所出现的时间,甚至要稍早于有确切时间记载的日本佛教手抄声明谱。而佛教声明谱在日本所藏也有极为庞大的数目,同时在日本古文献中也有佛教声明谱的踪迹。而这样庞大的曲线谱抄本,必然需经过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说明,本文基于曲线谱文献的抄写时间对日本歌谣曲类曲线谱与佛教声明曲线谱两者进行分述,试从横向的时间发展中呈现目前可见的日本曲线谱类相关古籍抄本。

(一)日本歌谣类曲线谱

该歌谣类曲线谱泛指除佛教声明谱外所有曲线谱,涵盖神乐、朗咏、催马乐与狭义上的郢曲,试做以下概述。

1.《梁尘秘抄》与《梁尘秘抄口传集》

日本后白河天皇编撰于日本应保二年至嘉应元年(1162—1169),平安末期歌谣集。“梁尘”一词来源于魏晋诗人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中“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比喻优美的歌声能使万人赞叹,房梁上的尘土都开始飞扬。书中收录日本当时流行的七五调歌谣、佛教赞歌、神歌等。现存《梁尘秘抄》卷一、卷二、卷三残本,《梁尘秘抄口传集》卷一、卷十、卷十一、卷十三残本。其中秘抄卷一、卷二、卷三与口传集卷十一载有曲线谱。《梁尘秘抄》一册三卷(见图1)与《梁尘秘抄口传集》卷十现藏于日本富山市图书馆山田孝雄文库,《梁尘秘抄口传集》卷十一(见图2)、十三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图1. 《梁尘秘抄》卷三《嘉辰》

图2. 《梁尘秘抄口传集》卷十一《今样》

2.《朗咏要抄》

又名《朗咏秘谱》,荣贤撰,后由心空增补于日本文永二年(1265),分《白部》《九月尽》《闰三月》《饯别》《落叶》《山水》《上皇山水》《隐士》《将军》《自芳菲》《九月九日菊》《月》《闰三月》《丞相本》《帝王本》《佛力》《九月尽》《菊》等35 首,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如图3 所示,词置于曲线谱右侧。

图3. 《朗咏要抄》

朗咏,据《日本大百科全书》解释:“使用两节一系列汉诗,自由拍子无拍节。把汉诗从一句分成三句,各句的开头独唱,从有“付所”指示的地方,由笙、筚篥、龙笛(各一管)的附奏齐唱。”[16]绫小路敦友《郢曲相承次第》载:“朗咏者与从诗之咏声。”[17]即用不同音高吟诵诗歌,其应与我国吟诵相类似。从曲线谱的形态上看,其记录方式与《梁尘秘抄》无异。

3.《朗咏要集》

圣玄撰于日本正应五年(1292),分《春部》《夏部》《秋部》《冬部》《管弦》《老人》《行路》《杯酩兴》《将军》《云宴》《仙家》《山岁》《佛事》等曲。声谱置于词右侧,如图4 所示。现存于日本富山市图书馆山田孝雄文库。

图4. 《朗咏要集》

笔者选《朗咏要抄》与《朗咏要集》中同一曲,从谱中可见,由于书写曲线谱的方向不同,造成读谱会出现高低不同的区别。两书“长安十二街”中的曲线谱,更似镜像。以从右至左读,在“二”字的音调上即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同时,部分字在音调上也有少许出入。《朗咏要集》与《朗咏要抄》词皆出自藤原公任所编《和汉朗咏集》,而该书中并未标注曲线谱。

4.《催马乐》

撰于日本应永十九年(1412),载有《梅枝》《席田》《此殿者》《妹与我》《蓑山》《藤生野》《迟生》《飞鸟井》《何为》《伊势海》《青柳》《更衣》《我门尔》《大路》《鹰子》等曲,附段落、拍数,曲线谱上附有拍板标识,如图5 所示,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图5. 《催马乐》

该催马乐指日本平安时代的歌谣曲,主要在宫廷贵族的宴会、游宴场所,用大和笛、和琴、琵琶等伴奏,一边敲打笏拍子①日本雅乐中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一边唱歌。由于旋律的差异,分为律、吕两种。其最早出现于日本《三代实录》的记述中,日本1001—1008 年成书的《源氏物语》中也能看到一些催马乐的曲名。《乐家录》卷五载:“催马乐古御游用之……天历五年(951)正月三日御游:《安明尊》《春莺啭》《席田》《葛城》。嘉承二年(1107)三月五日御游:《安明尊》《樱人》《席田》《鸟破急》《贺殿急》,以上为吕;《青柳》《万岁乐》《五常乐急》,以上为律……”[18]《乐家录》中所记最早催马乐曲《安明尊》等在公元951 年已出现,而这部分曲如今仍可见曲线谱,其中春莺啭、万岁乐、庆云乐、甘州等部分唐曲现已不可考。另,《乐家录》卷六催马乐歌字中载:“此等歌之难取读,故今古人重之而遣传也。”[18]154同样说明催马乐曲中应有大量唐传日本乐曲的存在。笔者在手抄本《催马乐谱》中发现有以假名记录的《万岁乐》,将在下文介绍。

5.《朗咏》

撰于享保十八年(1733),收录《嘉辰》《东岸》《二星》《水》等曲。部分曲线谱上有助音和五音标识,见图6。

图6. 《朗咏》

6.《郢曲十首谱》

撰于日本文化十年(1814),现藏于日本宫内庁书陵部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后又有1856 年太秦文均撰《郢曲谱》《朗咏谱》但内容均有缩减。该谱载有《嘉辰》《德是》《东岸》《二星》《新丰》《池冷》《松根》《晓梁王》《九下三伏》等十首,曲线谱置于词左侧,有详细的五声标识。《乐家录》卷十三载:“‘嘉辰’记于乐曲目录之中,则书嘉辰二字是诗之初句也。余皆仿之。”[18]476后在《嘉辰》中,用文字标注音高的走向,如图7、图8 所示,两者音高所示一致。而《乐家录》也是目前能发现的最早用文字论述郢曲声调变化的文献。

图7. 《郢曲十首谱》“嘉辰”

图8. 《乐家录》卷十三“嘉辰”

郢曲一词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郢都”,广义是指日本平安到镰仓时期歌谣总称,其中包含催马乐、朗咏等声乐体裁形式;狭义是指朗咏或宴曲。本文中的郢曲谱,盖依文献名。

7.《催马乐谱》

撰于日本庆应三年(1867),收录有《安明尊》《入调》《鸟破》《品玄》《万岁乐》《席田》《蓑山》《伊势海》《更衣》等九首。其中《安明尊》附曲线谱,其他曲目皆以假名记谱,见图9、图10。

图9. 《催马乐谱》安明尊

10.《催马乐谱》万岁乐

(二)日本佛教声明谱

日本佛教声明谱在日本被称为墨谱或博士。其主要指在文字的右边或左边运用一些记号表示音调高低和长短。《乐家录》就曾对“墨谱”有过介绍:“世谓‘节墨谱’者其名别而实一也。然二名连续之者曲节高下能以合于墨谱,故称美之,而重言乎。凡号节者唱声必有高下准之,竹节故记节字也。号‘墨谱’者以墨图高下而能计合之,故记墨谱也。谱即记矣。世多以声之高下为节,亦矣其中大振小振等之品号之墨谱也。是未论乎。虽大振小振皆声之高下,然则共节也。”[18]1677可见其对于墨谱的描述与《中国音乐词典》中“声曲折”的表述有十分相似之处。

然墨谱这一记录方式究竟是由遣唐使从国内带回,还是由日本僧侣依唐佛教声明编创,现存文献还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日本《元亨释书》曾对墨谱载有:“(良)忍深于声明,一日披呗策书墨谱,忽策中出光明。”①良忍(1079—1123)日本平安时期僧人,融通念佛之宗。[19]从中可见,至少在平安时代后期,墨谱(曲线谱)已然成为佛教声明中十分普遍的一件事情。而此段关于墨谱的记载,也是目前可见最早的日本文献记载,下面试对新见日本佛教声明谱做以下概述。

1.《鱼山声明集》

平安时期僧人家宽应日本后白河天皇要求在日本承安三年(1173)编撰成书,又名《鱼山显密声明集略本》《鱼山六卷帖》,也是目前笔者发现的最早手抄本声明墨谱,收录有《四个法要》《普贤赞》《九条锡杖》《去何呗》等曲,如图11 所示。该页出自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大桥政胜旧藏书,另有藏本藏于日本高野山大学图书馆。

图11. 《鱼山声明集》去何呗

2.《声明略要抄》

共分为声明略要抄、韵体杂抄、音曲抄、调子图、三笛甲乙反音图五部分。其中对声明唱曲时的用调、用律图、使用乐器及其定调、声明所用之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此外该书对《乐书要录》中的部分内容也进行了抄录。其中《韵体杂抄》撰于日本元仁二年(1225),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见图12。

图12. 《声明略要抄》

3.《醍醐声明集》

僧侣玄庆撰于日本建长五年(1254)。收录有《四智赞》《不动赞》《四智汉语》《心略汉语》《佛赞》《东方赞》《南方赞》《西方赞》《北方赞》《四波罗蜜赞》《文殊赞》《孔雀经赞》《去何呗》《散华》等曲。梵呗曲有律曲与吕曲区分,曲线谱置于唱词左侧,见图13。

图13. 《醍醐声明集》去何呗

4.《续教训抄》

狛朝葛于日本文永六年(1270)撰写,成书于日本元亨三年(1323)。该“声谱”见于《续教训抄》卷三,观音经“偈颂”谱。谱中载观音经经文“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20]该经文出自《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中。声谱置于唱词右侧,有明显线段曲折变化,如图14 所示。声谱曲折部分附有横笛谱。《体源抄》对该部分亦有介绍。《乐家录》卷十三载:“管声附物之法略曰,自商角移于征,而后或至于宫音。于一曲之终,以宫音止之,是其定法也。弦管者与助音均附之。”[18]475附物,日语来自つけもの,有附着、附属、附加之意,对于催马乐、郢曲中,附物一般指音调与乐器伴奏。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在曲线谱上出现器乐谱的原因。

图14. 《续教训抄》卷三

5.《结缘灌丁三昧耶戒声明》

撰于日本弘安三年(1280),成于日本正平十五年(1360),收录有《次礼九尊号》《次礼五佛》等,现藏于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日本语日本文学研究室,见图15。

图15. 《结缘灌丁三昧耶戒声明》

6.《体源抄》

丰原统秋撰于日本永正八年(1511)。该书在卷十介绍五声之意时有部分内容与佛教声明相关,其简要介绍了佛教声明散华用律之变,同时对部分声明的律吕用调进行了介绍[21],见图16。

图16. 《体源抄》

7.《鱼山虿芥集》

温泉寺长慧撰于日本明应五年(1496),又名《鱼山私抄》《鱼山集》《声明口传集》《口传声明集》等。书中对声明所用声调、律名等进行论述,同时对声谱中五音标识也有详细解释。载有《如来呗》《云何呗》《出家呗》《散华》《释迦》《梵音》《九条锡杖》《法华经》《五悔》《五大愿》等曲,现藏于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见图17。

图17. 《鱼山虿芥集》如来呗

8.《诵经导师作法》

撰于日本宽永三年(1626),现藏于日本善通寺宝物馆,见图18。

图18. 《诵经导师作法》“叹德”

9.《诵经叹德》

又名《叹德》,撰于日本正保四年(1647),收录有《叹德》《诵经导师作法》《诵经法则》《讽颂》等经文,现藏于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如图19 所示,与图18 中《叹德》相比,其在部分音调上稍有差异。

图19. 《诵经叹德》“叹德”

10.《声明集三时法则》

撰于日本宝永元年(1704)。收录《初夜》《礼岁》《赞》《如意轮大咒》《三重破地狱咒》等经文。部分经文附曲线谱置于左侧,如图20 所示。其他经文只在文字右侧标注有假名读音。目前藏于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日本语日本文学研究室。

图20. 《声明集三时法则》

11.《声明传授折纸等类集》

撰于日本明和八年(1771),收录《心略梵语》《供食赞》《药师秘赞》《释迦赞》《光明真言》《八字文殊赞》等,并摘有《吉庆梵语》中部分颂文。现藏于日本善通寺宝物馆,见图21。

图21. 《声明传授折纸等类集》

12.《声明用心集三种五音三笛图》

宗渊①(日)宗渊(1786—1859),江户时代后期的僧人,编辑有《鱼山丛书》《北野文丛》等。撰,撰写时间不详,收录有声明用调之图及《法华赞叹》《百石赞叹》《三礼》《阿弥陀赞》《心略赞》《独行曲》《始呗》《中呗》《如来呗》等四十二曲,现只有部分残页藏于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见图22。

图22. 《声明用心集三种五音三笛图》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曲线谱在记载过程中并不同于其他乐谱如笛谱、筚篥谱、琵琶谱会随记录一直保留。大量声明谱、歌谣类谱其名虽有谱之意,但记载却无谱,只有助音、节奏和文字。如《催马乐抄》,其中详细记录催马乐律吕各部乐曲,唯独没有曲线谱的记载。笔者猜测相较于其他记谱法,曲线谱记载的不确定性较多,所以在抄写过程中抄写人可能会由于自身喜好或不确定表达含义而放弃表示。也可能是在最初撰写过程中,就因为曲线谱的复杂记录方式,而放弃抄写。同时,这些歌谣类曲也并非一直流行于日本宫廷,如催马乐曾在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被废,直至17 世纪才重新复兴。这也是为何在众多歌谣类曲线谱中并未有这段时期手抄本文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虽然在日本曲线谱有多种记录方式,为使音高记录准确,会在曲线上加入五音标识,但笔者认为,其表达的更多是“大要”,即大概的旋律,其作用更多是帮助演唱者在看到乐谱时能够想起旋律,而并不似现代乐谱直接记录旋律的所有细节,这种“大要”记录方式,与狛朝葛《掌中要录》中用文字记录舞蹈动作的大致形式相似。而藏于各大藏馆的佛教声明谱中,一部分声明曲线谱手抄本多以梵呗部分唱段为主要摘抄对象,无序无目录,如藏于日本北野山真福寺宝生院的《赞号声明集》、藏于日本三千院元融的《声明集》、藏于日本善通寺宝物馆的《九百年忌诵经表白》《初重上栋诵经表白》等。另外一部分文献可能由于研究者对其文献保存的原因,笔者并未找到扫描本直接阅读其内容,但这些对于研究曲线谱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如《叹德文》,存觉撰于1359 年,现藏于日本加贺市立中央图书馆圣藩文库;《声明集口传》,快英撰于1545 年,现藏于日本高野山大学图书馆大山文库;《声明和字抄》,撰于1394—1412 年间,现藏于日本德川博物馆彰考馆文库等。

结 语

初看以《嘉辰》为代表的歌谣类曲线谱,似乎多符合学者早期对“声曲折”之认识,然而随着研究越发深入,追本溯源,研究者们也逐步排除“声曲折”与“曲线谱”之间非必要联系。初探日本曲线谱文献,无论是声明谱,还是催马乐、郢曲谱,其曲线谱随着时代的更迭,表现方式逐步清晰,从《梁尘秘抄》中《嘉辰》未有明确五音标识的曲线谱到1814 年《郢曲谱十首》中的《嘉辰》,曲线谱的表达方式逐渐完备,这也可以说明曲线谱的记录方式一直在发展而非一成不变。相较于其他歌谣类曲线谱,朗咏类曲线谱更接近佛教声明谱(如《朗咏要抄》)而非歌谣曲谱,佛教声明谱也会因流传与抄写的原因在部分音调上出现差异。

纵观曲线谱之研究,从国内对“声曲折”字义之辨再到对曲线类乐谱的研究,从道藏《玉音法事》、藏传佛教“央移谱”到日本佛教声明谱,对于曲线谱的研究几乎一直围绕着宗教类记谱形态,未有俗乐歌谣类曲线谱作为研究对象。而以《梁尘秘抄》为首的这一系列歌谣类曲线谱的发现将成为曲线谱研究由宗教音乐回归俗乐的重要一步。我们相信这些发现将会为研究者们提供曲线谱流变的新视角与新思路。

猜你喜欢

现藏乐谱歌谣
十二月·热烈
山之高
是你一直想着我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九月·游弋
《春天的歌谣》
《玄宗避蜀图》
乐谱: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