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如何提升品牌溢价
2023-07-11扰扰Siete
扰扰 Siete
4月初,一笔收购交易在美妆护肤圈掀起波澜—欧莱雅集团将以超25亿美元(约173亿元)收购澳洲护肤品牌Aēsop,这成为欧莱雅集团迄今最大手笔收购。
据Natura&Co最新财报,2022年Aēsop净销售额约37亿元,这个数字在2012年还不到2亿元。10年间Aēsop销售额翻了近20倍,欧莱雅花5倍价钱收购,无论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看,Aēsop都为许许多多“小而美”的品牌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叙事。
如何从一瓶沙龙洗发水成长为今天价值25亿美元的品牌?“小而美”的品牌们应该如何在“做品牌”和“做商业”间找到平衡?我们认为Aēsop至少做对了3件事:
1. 产品设计:在0-1阶段,从消费者对产品功效和体验的真实需求出发,坚持“少一点,好一点”原则,打造产品;
2. 商业模式:在1-10阶段,从批发转向零售,通过创造独特的零售体验增加品牌吸引力;
3. 品牌营销:在10-100阶段,用设计、服务以及内容构筑品牌壁垒,在全球化扩张的过程中保持品牌一致性。
拆解Aēsop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事件及人物,希望看完它的故事你能有新的思考。
击中顾客的痛点和痒点
要研究一个品牌的成长,核心先研究产品:任何消费品生意中最开始的1,一定要回归产品,之后的营销全部都是后面的那个0。
美妆护肤是一个十分拥挤的赛道,如果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痛点,也不能挠到消费者的痒点,那么这样的产品根本无法在无限的货架上被消费者看到,更不用奢求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如何理解痛点和痒点?
简单来说,痛点就是消费者希望解决的问题。拿Aēsop洗手液这个产品来说,它首先解决了手部清洁问题,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磨砂颗粒和天然植物精油,把去角质和洗后不拔干的护手问题也一并解决了,还有好闻的香气。一款产品解决了多个问题,满足了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诉求。
痒点就是消费者看到后会心痒痒的产品。消费者会对怎样的产品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好看的包装、好听的故事、有品位的人都在用……这些都可能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奇心。
Aēsop创始人Dennis Paphitis(丹尼斯·帕希特斯)在采访中曾提到过一句话,也被认为是Aēsop的爆品密码:一款产品要有功能,但如果它能带点诗意就更好了。
那么Dennis是如何找到痛点和痒点的呢?
1. 痛点:切入差异化市场,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1987年,美发师Dennis在墨尔本经营着一家美发沙龙。当时的美发产品大部分由欧洲公司垄断,气味难闻。美容美发市场虽然饱和,但Dennis仍然看到了尚未得到满足的顾客需求,于是尝试自己动手调制产品配方。
Dennis知道精油对皮肤和头发的好处,于是将含有鼠尾草、迷迭香等天然成分的植物精油添加到染发剂中。精油不断挥发的香味改善了刺鼻的化学染剂味道,同时降低了对头发带来的损伤。
第一批极具差异化的产品收到了消费者的正面反馈,销量也很好。于是Dennis从做美发产品开始,延伸到手部及身体护理产品。1991年,团队开始研发护肤产品,这也让Dennis意识到,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其中,这些加入精油的产品有机会成为一项有意义的事业。
1996年,Dennis不再从事美发工作,专心投入产品研发,搭建产品线,为日后Aēsop的产品矩阵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Aēsop写在官方网站上的品牌使命依然没变,如同Dennis的初心:为顾客提供皮肤、头发以及身体护理配方,兼顾产品功效及感官享受。
对Aēsop而言,产品是一切的根基。Aēsop设置了严格的产品标准,落实到业务的多个方面—新产品的研发思路和配方、产品的陈列标准、如何与顾客沟通产品利益点等。Aēsop认为,这些标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到位,品牌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耗。
关键点一:坚持更少更好的产品研发,注重感官体验。
Aēsop的顾客非常多样化。在产品研发上,品牌面向全球受众,围绕清洁、补水、滋养和护肤的核心需求展开工作。
原则上,Aēsop坚持“少一点,好一点”,如果能用一款产品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就不会用两件。这也正是如今在消费者中流行的“精简护膚”理念。
与大部分美妆品牌不同,Aēsop选择将精力放在产品本身而非包装设计上,80%的资源用在产品研发上,只有20%花在包装、营销等方面。美妆护肤品牌通常会按月、甚至按周发布新品,但Aēsop不追随产品趋势和行业惯例,只针对消费者的明确需求来研发产品,每年推出4款左右的新品。
关键点二:开创“调和式护肤”理念。
Aēsop著名的调和式护肤理念来自于首席客户官Suzanne Santos(苏珊·桑托斯)的一次实验。当时,她还是一名产品顾问,她无意间将两款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发现滋润效果远远好于使用单一产品。于是调和护肤法诞生了。
Aēsop的顾问会在与顾客交流的过程中详细了解皮肤问题及环境,针对性地推荐产品组合。Aēsop认为,护肤应该是简单的,皮肤健康是平衡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除护肤外,营养饮食和日常锻炼同样重要。Aēsop赞美和尊重多样性,认为传统媒体关于美丽和健康的定义过于单一,衰老应该被接受,而不是将它视为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利用她们的不安全感销售产品。
2. 痒点:为产品增加诗意,打造氛围感
拿掉标签,只靠Aēsop那有点像药瓶的棕色包装是很难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人虽然是视觉动物,但“氛围感帅哥”的出现也说明人的喜好是复杂的。
Aēsop靠“氛围感”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借助产品包装、营销活动、线上与线下渠道让消费者不断得到感知。
关键点一:用故事为简单的包装增加品质感。
Aēsop曾解释过为什么坚持使用棕色玻璃瓶。首先,玻璃是惰性的,能够保证产品配方不被破坏,在不使用大量人造防腐剂的同时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很多人都对人造防腐剂过敏;其次,Aēsop能够大规模生产和回收玻璃瓶,不需要浪费多余的资源在设计新包装上。
Dennis非常清楚有潜在顾客因为不喜欢Aēsop的包装而放弃尝试产品,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好的结果。人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有丰富选择的世界,只有这样,每个人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除了对产品包装的功能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沟通,Aēsop也会在产品包装上印制内容团队精心挑选的名人名言。你能在Aēsop的包装上找到普鲁斯特、福克纳和富勒等作家的金句。
有时候,顾客还会在包装上看到Aēsop最近正在支持的公益组织及项目。在澳洲,Aēsop一直用销售肥皂产品获得的利润支持一个反对女性割礼的组织,Aēsop将这条信息印在了肥皂的包装上。
关键点二:严格的陈列标准。
走进任何一家Aēsop门店,都不难发现货品陈列的分类和朝向是完全一致的。也正是为了向经销商说明产品究竟应该如何陈列,Aēsop才着手打造了墨尔本的第一家门店。
除常规陈列外,Aēsop也会根据时间节点和场景变换陈列主题。每年春天,在不同国家的门店,Aēsop会以植物花卉为元素调整店内陈列,为顾客带来新鲜感和视觉享受。
关键点三:与体验一起售卖。
很多人第一次在线下接触Aēsop的产品都是伴随着手部清洁体验开始的。这一服务不仅让顾客直接体验到产品的触觉及香气,也给了门店顾问一个可以与顾客交流的话题,以及足够充裕的沟通时间。
对Aēsop来说,手部清洁与面部护理体验是一次展示产品与文化的绝佳机会。真诚、专业而热情的服务足以让一个在走进门前还对Aēsop知之甚少的顾客沉浸其中,成为品牌的粉丝。
三十多年前,当Aēsop刚成立时,市面上只有几家公司在研发如今已经成为潮流趋势的“纯净美妆”产品。在采访中,团队提到Aēsop不会给自己归类,也对贴标签不感兴趣。Aēsop的成功源自对功效更好、体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追求,这也是Aēsop一直受到消费者喜爱的理由。
护肤市场的变化预示着社会趋势的变化。对天然成分、可持续理念的追求,映射出人们对自身脆弱性的认知。热衷天然化妆品,其实只是一个开始。
抓大放小,重构商业模式
开启Aēsop下一阶段的关键性人物Michael OKeeffe(迈克尔·奥吉弗)在2003年加入了Aēsop,也自此拉开了该品牌全球暴发式增长的序幕。
其实,一直到2003年Aēsop都还是个小而美的品牌,年销售额仅300万美元。虽然早期积累了一批少量用户,但这批用户其实不是很“懂”品牌。如果维持原本的商业模式发展,很难把品牌做大。
当时美妆护肤行业的通用做法是用营销带动销售。包括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在内的大部分品牌都在用“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通过广告投放和名人背书,把买家吸引进批发店,再通过出挑的包装吸引他们购买。
这种模式下,品牌成本的最大头花在了包装费用上,其次是营销费用。
而Aēsop的包装,在当时的Michael看来就像是“丑小鸭”一样,很多产品只是被简单地装进了一个棕色的玻璃容器,虽然产品很棒,但如果和其他品牌一起被放在货架上,简直毫不起眼,这样下去根本无法扩大品牌规模。
但丑小鸭只是被放错了地方的白天鹅。Micheal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这些看起来丑丑的罐子,一旦放对了地方,它自然会发光发亮。于是他决定改变品牌的商业模式。
关键点一:product to retail(产品零售)。
Michael意识到,摆在品牌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退回去做一个SPA护理品牌,要么用更好的零售体验提升现有产品的竞争力。
他选择了后者,把Aēsop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零售为中心”,通过创造独特的零售体验来增加品牌吸引力。
批发与零售模式的利弊非常明显,二者的技能点也完全不一樣。
在批发模式里,品牌把产品批量卖给中间商,成本更多花在库存、运输上,需要较强的供应链能力。如果能把关系维持好,批发商可以一直重复地把产品卖给同一批中间商,这是批发生意成功的关键。
零售模式,即我们现在常讲的DTC(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单元更小,利润更高,因为离消费者更近。所以,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持续满足更大范围内的消费者需求,这就要求品牌更好地选址、运营、策划市场活动。
2004年,Aēsop在墨尔本St Kilda(圣基尔达)大街开了第一家品牌门店。
当时的团队对如何做零售一头雾水,只能边摸索边开始,花了9个月时间慢慢开启了转型。品牌把70%的精力都花在了转型上,剩下30%花在让品牌活下去。
第二家品牌门店开在了墨尔本的市中心,之后的2年时间里,Aēsop不停修正自己的商业模型,持续在前后端进行迭代,保持着长期主义的思路。
Micheal曾在采访中提到,创始人Dennis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会他用长期主义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即使在品牌现金流出现问题时,他也不会做出有损品牌或是客户关系的短期决策。
关键点二:出海及本地化改造。
这之后,第三家店在中国台湾开出,品牌门店开始逐步遍及各大洲。直到有一天,Michael发现其品牌国际市场消费者数量超过了本土消费者。
当海外用户的消费潜力被验证后,进入那些尚未被覆盖的海外市场成了品牌下一阶段扩张的主要方式。
当时,市面上有两种主要的出海方式:一是找海外分销商,在亚洲市场更常见,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渗透相对更快;二是品牌直接进入市场,但成本更高,执行起来较困难。出于自身情况考虑,Aēsop选择了第一种方式。
但海外扩张并不容易,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不一样。对Aēsop来说,如何在适应全球各地不同文化理念的同时,依旧保持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是巨大的挑战。
例如,当Aēsop从日本经销商手中收回品牌时,发现Aēsop几乎变成了一个日本当地品牌,失去了Aēsop的感觉。于是,Micheal全家搬去日本,花了2年时间研究日本文化及消费者,逐渐扭转了局面。
而在日本的成功也给了Aēsop很大信心。2012年6月,Aēsop和日本设计公司Torafu Architects合作开了其日本第一家零售门店。
关键点三:资本引入。
同年12月,彼时Aēsop预计年收入仅640万澳元,但却以6 800万澳元的价格将65%的业务出售给了巴西美妆集团Natura&Co。后者成立于1969年,是巴西最大的全球性个护集团,全球客户数量超1亿人,旗下曾先后拥有Avon(雅芳)和The Body Shop(美体小铺)等品牌。
之所以达成收购,有两大原因:
其一,二者在产品理念上高度一致,与Aēsop一样,Natura信奉绿色天然可持续的产品理念;
其二,Natura是DTC领域的老大哥,最著名的是它的直销网络。在收购Aēsop时,Natura在全球已有1 500万销售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条款中有一项细则规定,收购完成后Natura和Aēsop会保持独立经营。Aēsop的总部仍在墨尔本,Michael依旧是Aēsop的CEO,Dennis作为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顾问继续跟随品牌。
这或许能够解答Aēsop虽然引入了资本却没有改变品牌风格的原因。Micheal曾指出,公司应尽可能久地留住创始人,尤其是想在创意和商业间取得平衡,因为创始人对品牌价值观的了解是不可替代的。
Natura在收购Aēsop时,双方签订协议在2016年Natura完成对剩余35%业务的收购。到2015财年结束(2016年6月),Aēsop在全球范围内开出了160家店铺,产品进驻100多家百货店,销量增速达40%。同时,Natura对Aēsop的收购也在当年全部完成。
构筑品牌壁垒
很多“小而美”的品牌在经历收购和全球扩张后,或多或少都会迎来品牌力的弱化。有时为迎合市场需求,甚至产品定位发生变化,最终品牌变得面目全非,不但没有赢得新客群,反而失去了最忠诚的用户。
Aēsop显然是个例外。在被Natura&Co收购的10年里,Aēsop开出了209家新门店,销售额增长19倍,达到了37亿元。只有少数品牌能像Aēsop这样拥有庞大而忠实的拥趸。
在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中,Aēsop始终保持品牌与服务的一致性,这也被认为是推动它快速增长的关键要素。
Dennis曾透露他对品牌的理解:所有伟大品牌的灵魂都是围绕一套具有连贯性的准则建立起来的,这些准则又以独特而引人注目的方式对外传达出去。
在品牌从10迈向100的关键阶段,应该如何做才能在增长的同时留住品牌精髓?我们认为Aēsop的经验值得学习。
做品牌就像种一棵树,树根的部分是品牌的内核,也是它的灵魂。当一个品牌想清楚究竟这个品牌为什么存在,给消费者提供什么价值,就是想清楚了品牌的内核。
品牌内核往往是一把手工程,或者说是创始人工程。一致性和系统性比较强的品牌背后,通常都有一个足够坚持边界的创始人或团队,有时这个品牌甚至是创始人价值观的外化。Aēsop印证了这个观点。
树干部分,是品牌如何将这个内核落到地面。它决定了品牌怎么做产品,如何与客户沟通,以什么样的视觉形象出现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客户无法看到树根,只能通过树干和树叶感知这棵树的灵魂。作为一个与客户产生重交互的渠道,门店是Aēsop的骄傲,也串联起了品牌、产品、服务以及内容四大支柱。
因此,我们选择以门店为主线,从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向内拆解Aēsop。
关键点一:以“爱”为出发点的设计。
世界上不会有兩条完全相同的街道,也不会有两间完全相同的Aēsop门店。无论客户身处上海的东平路、墨尔本的柯林斯街还是洛杉矶的世纪城店,都能在不同的设计中找到熟悉的元素—
店铺的外立面总是很好地与街景融合,不留神甚至可能与它擦肩而过;
标志性的水槽区域,可以在这里享受手部清洁服务;
与工作人员亲切友好地交流,还有熟悉的草本茶;
产品的分类以及标签摆放的朝向……
这一切都根植于创始人Dennis经营美发沙龙时的经验。在Aēsop尚未诞生时,Dennis就意识到有趣、迷人的室内空间与客流量直接相关。在那时,他就已经在尝试通过调整物品的摆放方式改善顾客的视觉体验,希望能够在客流量大的嘈杂环境中创造出平静的空间,让顾客感到舒适放松。
Dennis对感官享受的关注奠定了Aēsop的内核。在公司成立15年后,为了向零售商展示Aēsop想要的零售样板,Aēsop开出了第一家店。它位于墨尔本一家地标酒店停车场的斜坡上,如今看来这个选址并不那么“Aēsop”,但这家店让团队第一次有机会掌控那些看起来无关痛痒,实际上却对客户体验非常重要的细节—温度、灯光、音乐、气味、触感甚至是建材的纹理。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Aēsop开始筹建位于墨尔本市中心的第二家店和台北的第一家海外门店。由于开店时间重叠,团队需要同时与几个不同的建筑设计师沟通。Dennis并不想Aēsop成为一个典型的零售连锁品牌—将标准色刷在墙面上,再放一个大大的品牌Logo。在不同的街道里重复使用同样的设计在他看来是一种“无脑经营”,它破坏了街景,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观感。
Dennis曾在采访中分享他对顾客和设计的认知,“对Aēsop而言,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全面一体化的。我们是‘思考者,而不是品牌人或营销人。我们尝试做的事情是用我们的产品为顾客配置解决方案,这背后需要通过线下门店和线上渠道共同搭建好具有连贯性的背景。当这些元素和谐共舞,销售自然而然就会发生。”
“顾客非常聪明。他们可以从产品中‘闻到真诚的味道,也能通过品牌的行为感受到品牌的思考。设计是一个去除冗余的过程,当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删除时,设计才算完成。设计是一种出于爱的行为,而不是为了追求速度或取悦所有人。”
在这个过程中,Aēsop形成了特有的设计理念,既适应品牌全球扩张的需求,又不失去自我,融入当地文化,与本土顾客产生链接。
了解街景是设计开始的第一步。Aēsop对中国内地首店所在的街区东平路同样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评估。东平路的历史与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了Aēsop设计灵感。这家门店以旧上海的宅邸为设计概念,进门后的“客厅”用来陈列产品,窗边的水槽前放置了舒适的沙发,顾客可以一边体验手部清洁服务一边与Aēsop顾问或朋友交谈,享受慢下来的时间。
Aēsop特意留出了一个铺满绿色瓷砖的空间给“浴室”,将旗下全系列香水摆放在“衣柜”中。更慢、更私密的试香体验令人感到愉悦与放松,注意力可以完全集中在感受香气上。如前文Dennis说的那样,当所有元素和谐共舞时,销售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关键点二:用“款待”文化服务全球顾客。
在小红书上搜索Aēsop门店,还能看到东平路店刚开业时部分顾客对营业时间和服务质量的不满。虽然大众点评标注的营业时间到9点结束,但实际门店因客流量太大,又需要提供“一对一”服务,而将排队入店截止时间提前到晚间7点半,不少慕名而来的顾客只能吃闭门羹。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服务文化,设计的质量可以把控,服务的一致性却很难控制。Aēsop为此建设了品牌独特的“款待”(Hosting)文化。
在美发沙龙时期,Dennis就在思考如何为顾客提供更体贴的服务。当时美发沙龙通常只为顾客提供奶茶,但Dennis增加了意式浓缩咖啡的选项,随后开始提供从自家花园采摘的草本植物制成的热茶,最终形成了Aēsop独特的奉茶体验。这是“款待”文化的开端。
在对外招聘信息中,Aēsop提到“款待”文化是欢迎客户最自然的方式。它的本质是对他者的体贴。这种体贴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包括“一对一”的服务、奉茶服务、手部清洁服务以及面部护理服务。
顾客乐于谈起热茶的草本香气,印有名言被喷洒了香水的旅行袋,以及Aēsop是如何让洗手这个无聊的苦差事变得令人享受而难忘。
与顾客的近距离交流逐渐成为Aēsop的标志性服务。这也是水槽在门店空间中被如此看重的原因。水槽的位置、水龍头的款式以及它的材质……在每篇关于门店设计的内容中,水槽都会被着力描写。
在关于Aēsop服务的轶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门店顾问禁止与客户展开无意义的对话,天气情况就是其中一种。顾问被鼓励了解客户关注什么,如皮肤类型以及生活的环境等。在提供手部清洁服务时,帮助顾客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配方,同时体验产品留在皮肤上的感觉。
这种“慢”节奏是Aēsop刻意为之的。这是一个时间极度匮乏的时代,客户追求更快更好的效果,但事实上皮肤健康是一项需要持续付出努力的工程—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感受皮肤在不同时间及环境中的变化,找到最适合它的产品组合。
Aēsop首席客户官Suzanne在一篇报道中提到,“在浴室里,我们试图快速清洁自己,往脸上拍打护肤品,迅速刷牙。浴室其实是一个值得静下来思考的场所,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呵护和观察自己。我们一直鼓励客户带着这种感觉使用每一款产品。”
这样的服务流程和理念自然导致门店无法承载太大的客流量,尽管短时间内在上海开了2家门店,但依然很难完全满足喜欢尝鲜的本地消费者。
有顾客在大众点评中留言“销售不专业,与国外体验差距很大,仿佛背负了业绩压力”“不知道为啥店开到中国就变味了,店员全程跟着,也没有服务”“这个服务质量我只能说是不能恭维”等。
随着欧莱雅集团完成对Aēsop的收购,可以预见的是它将被更多人所知晓,承受更大的流量。如何调和发展速度与品牌所倡导的“慢”理念?这将成为Aēsop不得不面对的严肃课题。
关键点三:想象一个喜欢阅读的迷人女士,为她提供内容。
写寓言故事的伊索是西方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30年前,Dennis选择它作为品牌名字并非一种偶然,只是Aēsop讲故事的方式有所不同。它不喜欢用广告直接告诉顾客它对人类智慧的推崇,而是将它渗透至沟通的方方面面。
写在产品包装、门店以及网站上的名人名言不再赘述,令我们真正感到惊喜的是Dennis与设计师沟通时的一个细节。在与日本设计师绪方慎一郎合作建造东京南青山的店铺时,Dennis寄来的参考资料包括小津安二郎的一部电影和Francis Bacon(费朗西斯·培根)的一幅画,没有附加任何文字解释。
Dennis对人类智慧发自内心的兴趣与追求让Aēsop从中受益。对内容经年累月的投资为品牌筑起了又一道差异化壁垒。即使它的爆品洗手液不断被“网红”餐厅和咖啡馆当作彰显品味的标签,它的品牌质感也并未因此在顾客的心中折损。
Aēsop深知自己并不是一个为所有人打造的品牌。如Dennis形容的那样,Aēsop是一只有点分量的金色手镯,戴在一个博览群书、皮肤被晒得黝黑、迷人的欧洲女士手腕上。这位女士还喜欢通过旅行丰富自己的经历。
有了如此清晰的顾客画像,不难想象品牌会为她提供怎样的内容—经典文学、历史、文化、旅行、设计、诗歌。当我们面对品牌庞大的内容库,试图找到一条线索时,回头才意识到答案早已公之于众。
余下的所有工作都关乎于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载体。
Aēsop的顾客喜欢讨论“千店千面”的设计,于是品牌花心思打造了一个专门的网站“设计大观Taxonomy of Design”,事无巨细地分享设计灵感。内容颗粒度细到东京银座门店为什么会使用一种散发温暖感的红砖,它与本地历史文化有哪种关联。围绕它,设计师又选择了何种色调的搁架以及散发着抛光光泽的水槽。
整理这些内容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否值得,它为Aēsop带来了多少生意增长?这并不是一道可以被计算的数学题。
妇女节期间,Aēsop把门店变成图书馆,在这个被企业视为促销节点的日子里不卖产品只送书。这样做损失的销售额或许可以计算,但长远来看,这实际上是在为树根浇水—令品牌的靈魂变得更坚韧。
Dennis说,“我认为,在不损害品牌本质的情况下,生意扩张是有可能的。我们要有信心发展,但也要保留与众不同的核心。Aēsop的员工在工作中追求质感、谨慎与克制。这些品质在零售市场上几乎是反经验的,这个市场急于迎合短时间的关注和无限的选择。”
2019年10月,品牌推出《Aēsop:The Book》一书,开篇引用了来自《小王子》作者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召集人们收集木材,为他们分工,再发号施令。相反,你应该教他们向往广阔的海洋。”
接受欧莱雅集团的收购,意味着Aēsop将继续迈向更大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它是否能够继续保有自己的核心,不做广告、不启用名人,让欧莱雅集团看到它所指向的广阔海洋呢?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刀法研究所,ID:Digipont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