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2023-07-11李进福郭秋玲郝晓玲
李进福 郭秋玲 郝晓玲
(山东省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济南 250101)
脑梗死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脑血管疾病,由脑组织中血管阻塞造成血液障碍,引发局部组织缺氧缺血,导致脑细胞坏死[1]。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发病后可出现肢体障碍、语言障碍、晕倒、半身不遂等多种症状,可能引发偏盲、脑疝、偏瘫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脑梗死造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可对肢体支配产生影响,引发肢体运动障碍[3]。临床针对此类患者主要以药物、康复训练等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但恢复周期较长,部分患者效果欠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部分学者将脑梗死的研究方向转向了中西医结合。中医认为脑梗死是由正气亏虚、外邪侵入、瘀血阻络所致,应以活血祛瘀为主要治疗原则[4]。益气活血通络汤来源于补阳还五汤,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5]。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2 年11 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58.28±5.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8 h,平均(20.71±4.21)h;合并基础疾病:冠心病17 例,高血压15 例,糖尿病8 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8 例,脑叶19 例,小脑3 例。研究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49~76 岁,平均年龄(57.76±5.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8 h,平均(20.56±4.37)h;合并基础疾病:冠心病18 例,高血压16 例,糖尿病6 例;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0 例,脑叶18 例,小脑2 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相关诊断标准[6~7],且脑梗死经影像学确诊;首次发病;发病时间48 h 以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发病有前肢体障碍或残疾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发病有前神经系统疾病者;合并凝血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降颅压、控糖、保护脑神经等,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93200)3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 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1024303)100 mg/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组方:黄芪30 g,川芎10 g,赤芍15 g,葛根30 g,当归15 g,地龙10 g,桃仁10 g,红花15 g,枳实10 g,全蝎10 g,鸡血藤30 g。口角流涎者加白术15 g,白豆蔻9 g;自汗加白术15 g,防风9 g;偏身麻木明显加天麻10 g,胆南星9 g,白芥子9 g;口舌歪斜明显加僵蚕10 g,蜈蚣2 条;语言謇涩明显加石菖蒲15 g,郁金10 g,远志10 g。加水煎至300 ml,早晚温服,1 剂/d。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根据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定疗效。NIHSS 评分减少幅度不低于90%,且无残疾(残疾程度0 级),语言、肌力未见异常,则为显效;NIHSS 评分减少幅度为45%~90%,且残疾程度1~3 级,语言、肌力恢复至2 级及以上,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2)神经功能:NIHSS、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和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估神经缺损严重程度,NIHSS 分值0~42 分,其分值与神经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SS 总分46 分,包括语言、眼球运动、定向力等9 个维度,分值与神经缺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MRS 分值与神经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以上量表评估时间均为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3)血液流变学:于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毛细管黏度计法测定红细胞比容(HCT)、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仪器选用迈瑞BC-10 血细胞分析仪(购自武汉宏康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包括上肢(33 个条目)和下肢(17 个条目)两部分,总分100 分,分值与肢体功能呈正相关;采用改良Ashworth 痉挛分级表评估肌张力,分值与肌张力呈负相关;采用Berg 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力,分值与平衡力呈正相关。评估时间均为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5)不良反应:观察两组头晕、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NIHSS、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NIHSS治疗前治疗后MRS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SSS治疗前治疗后40 40 t P 22.04±2.35 22.19±2.27 0.290 0.772 8.42±1.57*7.39±1.25*3.246 0.002 28.80±3.69 28.94±3.76 0.168 0.867 45.21±5.33*48.56±5.92*2.660 0.010 4.13±0.60 4.18±0.57 0.382 0.703 2.59±0.54*2.24±0.46*3.121 0.003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V、LBV、PV、HC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HCT(%)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nHBV(mPa·s)治疗前治疗后LBV(mPa·s)治疗前治疗后PV(mPa·s)治疗前治疗后40 40 t P 7.39±1.49 7.43±1.52 0.119 0.906 4.82±0.77*4.26±0.68*3.448 0.001 24.30±4.28 24.18±4.36 0.124 0.902 20.13±3.65*18.09±3.34*2.608 0.011 2.86±0.50 2.80±0.48 0.547 0.586 1.97±0.36*1.76±0.32*2.757 0.007 48.92±6.59 49.12±6.66 0.135 0.893 40.85±5.54*37.92±5.21*2.437 0.017
2.3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改良Ashworth 痉挛分级表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nFMA治疗前治疗后Berg 平衡量表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改良Ashworth 痉挛分级表治疗前治疗后40 40 t P 32.54±5.77 33.17±5.69 0.492 0.624 48.07±7.12*53.65±7.59*3.391 0.001 73.58±9.57 73.66±9.68 0.037 0.970 50.21±8.24*44.62±7.80*3.116 0.003 27.11±3.67 26.68±3.58 0.530 0.597 47.54±4.42*50.57±4.63*2.994 0.004
2.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其中头晕、呕吐、皮疹各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其中头晕、呕吐各1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由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等引发,急性期以溶栓治疗为主,若错过溶栓时间窗则以抗血栓、抗自由基等药物治疗为主[8]。本研究对照组选用的阿司匹林、依达拉奉均是治疗脑梗死常见用药,依达拉奉具有高脂溶性,可穿过血脑屏障对过量自由基进行清除,纠正脑水肿,尽可能避免因脑血流量减少而造成的脑细胞、脑神经损伤,进而保护神经细胞;阿司匹林则可通过对环氧化酶-1 产生抑制,阻滞血栓素合成形成血栓[9~10]。两药联合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补血供,保护脑神经,但部分患者效果欠佳。
脑梗死在中医上属“中风”范畴,病机在于脾失健运,气虚而血运不畅,内生痰浊进而化热,瘀滞脉络,上于脑络,导致神明失用、清窍被蒙,故治疗应以活血、祛瘀、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治疗后研究组NIHSS、MRS、改良Ashworth 痉挛分级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SS、FMA、Berg 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并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究其原因在于,益气活血通络汤方中黄芪具有益气升阳、补气生血之功效;当归、川芎、鸡血藤均有活血补血、调经活络之功效;地龙具有通经活络、清热息风之功效,可治疗痹证、半身不遂等病症;桃仁则有活血祛瘀之功效;红花具有活血散瘀之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葛根具有升阳止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之功效;枳实有散痞化痰之效,可治痰阻气滞;全蝎有息风、镇痉、通络之效,可治半身不遂、中风口。诸药共奏活血益气、通经活络之效[13]。且现代药理证实,红花不仅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微循环,还可发挥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血栓形成。赤芍中含有的丹皮酚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对多种致炎剂所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发挥有效抑制作用,缓解渗出和水肿,对免疫性炎症也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益气活血通络汤可对局部炎症反应发生抑制作用,进而减少神经细胞受损,改善神经缺损状态[14]。由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与神经缺损密切相关,因此肢体功能随着神经功能的改善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临床研究发现,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引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红细胞比容增高可减少脑血流量,若动脉压同时降低,则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急剧上升[15]。HCT、HBV、PV、LBV 是反映血液流变学的常见监测指标,这些指标上升可提示血液循环出现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HBV、LBV、PV、HCT 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益气活血通络汤辅治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究其原因在于,益气活血通络汤成分中含有全蝎、黄芪,现代药理学证实,全蝎中含有的脂肪酸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可对静脉血栓形成产生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抗凝活性,其抗凝机制是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进而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黄芪中含有的黄芪多糖可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避免大量血栓形成,进而加快血液流速,改善血液循环[16]。
综上所述,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