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课程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2023-07-11生晓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5期
关键词:云班课移动学习

生晓婷

关键词:移动学习;课程资源建设;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在学习中的广泛使用,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快捷,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很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对高职教师来说,这种影响深远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八条重点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1]。对高职院校而言,移动学习课程资源的改革势在必行。近些年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同时也在积极构建适合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数字教育资源库,方便学生更加方便、灵活地使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平台是移动学习的强大支撑,而丰富个性化的课程资源是开展移动学习的源泉,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移动学习必将是无源之水。

1 移动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缩写为M-Learning)是一种借助移动设备,充分利用可携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移动学习所使用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必须能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2] 。

1.2 特点

移动学习的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等灵活多样,这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和限制,使得学习变得随时随地。作为学习者的非主要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兴趣、爱好等。

移动学习实现学习过程全记录,学习效果全掌握。通过学习者的网络行为大数据统计,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动性等,教师可据此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跟进和掌握。

移动学习便于师生、生生间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信息的实时双向沟通,沟通方式可以是文字、语音、视频、动画等,而且沟通时间相当充裕,这种学习的交互性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关注度。

2 传统课程现状

2.1 课程资源信息化程度低

Python编程基础课程是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这门课程線下资源仅局限于教材或其他教辅材料,而相应的线上资源相对匮乏,课程资源信息化程度偏低。基于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程度低,优质资源更是少之又少。

2.2 线上课程资源吸引力弱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该课程的现有资源库中绝大多数资源类型单一,基本以讲义、课件以及文本为主,形式老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点击率很低,实际意义很小甚至没有。而智能化、容量大、含金量高的课程资源则不够丰富,课程资源和现实中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差距偏大,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3 移动学习资源碎片化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上碎片化的学习内容也越来越多,但这些内容杂乱无序,不成体系。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学生中迅速普及,学生在方便沟通的同时,也意味着可能随时被干扰。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时无从下手,难以实现系统性学习,因此并不适合高职学生。

2.4 传统大班教学模式落后

Python编程基础是实操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多指导和学生多练习,而目前该课程采用大班教学,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时间完全不够用。目前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源多样,如普高统招生源、对口单招生源等,生源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高职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做到尊重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较困难。而基于移动学习的优质课程资源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提升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最终达到因材施教。

3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3.1 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移动学习一方面可以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使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课前提前学习,课后及时梳理和巩固技能,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时效性高、质量好、企业化的课程资源,更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及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提升职业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基础薄弱,专注度低,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故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Python编程基础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将专业知识重构为连贯、有趣、有用的微知识库,既方便移动学习、网络传播,使学习变得轻松,又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2 方便课堂翻转

翻转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资源,以学生为中心,把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外,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新知识[3];把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上,以实现课堂上师生更多地沟通和交流。课前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发布导学任务和资源,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课中带着问题学习,实现先学后教的课堂翻转。教师可借助云班课这样的在线平台辅助教学,设计调查问卷、考勤签到、头脑风暴、课堂测试、抢答、小组讨论、分组任务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3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基于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易于在移动网络平台上大范围传播,极大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很多学生对Python感兴趣,但他们缺少系统性学习的机会,而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建设能为他们提供这样的学习平台。笔者希望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借助蓝墨云班课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

4 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

4.1 建设路径

在教学资源建设初期,首先对学情、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Python编程基础课程特点、参与移动学习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需求,依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在课程资源设计与制作阶段,首先根据学习者学习特征,选取移动学习的资源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微视频、案例、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并在在线平台组建资源[4]。教学实施阶段,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情及时给予辅导,调整教学进度、难度,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进而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最后结合教学反馈和学生反馈,及时完善课程资源建设,详细如图1 所示。

4.2 设计思路

课程团队与企业专家组建项目团队,共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校企融合、课内外融合、技术与人文融合三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5]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和重构教学资源。依据工学结合、过程导向、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等课程建设理念,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共同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经教育加工,分析出Python程序基础、Python 程序语句、Python 函数与模块、Python 序列数据、Python文件操作、数据库操作等主要学习任务,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细化学习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4.3 設计原则

4.3.1 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学习起点差异性大。因而在开发移动学习课程资源时,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趣、成功的移动学习用户体验非常重要。这意味着需从趣味性、灵活性、实用性上下功夫,可以通过可视化、交互性、迷你学习单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或者依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选择最优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组合呈现。

4.3.2 内容设计需简洁、体系化、有用

移动设备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碎片化、易受环境干扰等因素决定了移动学习课程资源内容设计需简洁[6]。移动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需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系统地吸收碎片化的内容,进而达到体系化的学习效果。想要让碎片化学习体系化,设计教学内容时须遵循“先结构化,后碎片化”,否则碎片化学习弊端大,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而在设计时课程资源既要简洁、独立、匹配性高,又要资源前后之间连续性、关联性强,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结构。课程资源的设计需整合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体现系统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全方面和系统深入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4.3.3 学习过程全记录

在建设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挖掘移动学习的优势,借助移动平台多样化的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思考和师生互动的机会,设计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课程资源。例如在视频资源学习过程中,在某知识点处添加测试互动,实时掌握学习情况,随时了解学生的注意力。学好某知识点后通过课堂测试、在线问答或实时同学间、师生间互动帮学生答疑解惑。课后教师通过移动平台大数据报告,分析学生学习进度、学习难点、学习需求、兴趣点等,实时调整、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5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实施

Python编程基础作为笔者所在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课程,信息化课程资源已发布在蓝墨云班课和中国大学MOOC,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5.1 蓝墨云班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蓝墨云班课不仅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上有一套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实训指导材料和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资源,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等。云班课还提供多种课堂互动、多元评价、实时统计等多种活动,方便教师开展教学。例如课前,教师利用签到功能让学生签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头脑风暴、问卷调查、在线讨论、在线提交作业、测试等各类互动活动。教师还可以使用举手、抢答、随机选人、小组评价等功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云班课具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可记录每位同学的学习轨迹,进行准确的过程性考核,将网络教学平台与移动社交媒介深度融合。教师课堂讲解后,学生配合使用移动平台辅助学习,99%以上的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完成学习任务。经过教改实践,学生知识技能都进步显著。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能够熟练地使用Python 进行程序设计并具备初步调试程序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5.2 中国大学MOOC 个性化自主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编程技能水平,教学团队组建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学徒制“工作室”,通过选拔机制选拔学徒,由企业专家、教学团队成为师傅,师傅带学徒,学徒带其他学生。学徒通过中国大学MOOC移动平台自学课程,师傅实时指导,学徒再次转换身份为师傅,实现少数带动多数学生的“传递式”学习。

中国大学MOOC为学生提供自主个性化学习平台,平台上基本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视频、课件、试题库、实践等[7]。该课程面向的是零起点学习者,平台为之提供个性化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资源。首先教师在MOOC平台发布每周自主学习清单,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同时发布学习视频、多媒体课件,实验工具等资源。然后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自主学习,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并完成测试、作业、实验、评价等。教师根据学生互动情况、评价、平台学习过程数据,分析学习情况,实时调整、发布下周学习资源,改进教学设计。借助平台,通过多元互动及时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5.3 实施效果

经过教学实践,教学团队任教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理想,99%以上学生通过课程考核。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学徒制“工作室”,选拔尖子技能选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技。近3年奖项硕果累累,多次获得江苏省大数据应用技术竞赛二等奖、三等奖,蓝桥杯大赛获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获得总决赛二等奖。

6 特色与创新

6.1 实现课程资源微型化、系统化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习惯,设计微型化的课程资源,方便持续有效地在线学习或下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采用真实企业项目案例优化课程资源,内容设计连贯、系统,方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获得所需知識,掌握最新的技能。

6.2 实现教学非线性化

整个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所表达的意义不是线性的,而是层层递进,循环往复。学生作为教学中具有自我意识的成长主体,是不可预测、非静态的,教师需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纳入学习之中理解。学习过程中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网状的,相互不断交流、紧密互联,且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在师生的沟通中有心灵的碰撞,相互间不断有发现自我、发现世界、相互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主角各抒己见,教师不再按部就班地处理问题。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逐步积累的线性过程,而是从部分到整体,又从整体到部分的交替过程。

基于移动学习的课堂不再是线性的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真正变成了交流心得,动手实践,充分学习新知识和让学习者知识生成的地方。

6.3 实现学习过程个性化

通过蓝墨云班课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支持,能够实现开放的交互学习,只要能上网,所有人都能进行学习。注册同一课程的学生可以通过加入学习小组或者在线论坛讨论等方式,互相沟通、交流。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课程资源的建设,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6.4 实现人才培养聚合化

一方面,蓝墨云班课和中国大学MOOC为对Py?thon编程应用开发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自学和分享的平台,聚合对编程感兴趣的人才,培养了更多更优秀的程序开发人员。另一方面,在大师工作室组建Python应用开发团队,给有意在此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创建了一个互学互助的环境,他们在企业导师、课堂团队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企业完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此外,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习,以赛提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7 结语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升级,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IT新技术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这也为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后续将探索研究、设计与开发新型数字课程资源,并通过一定周期的应用实践,反思和完善新型数字课程资源应用策略。

猜你喜欢

云班课移动学习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云班课环境下的职业学校课堂学习研究
手机APP云班课教学应用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