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程化护理模式对胃肠镜检查术患者身心应激、检查效率及舒适度的影响

2023-07-11初海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流程化镜检查身心

初海英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微创手术室 264001

胃肠镜检查术是基于消化系统内窥术的条件基础上,在光线照明系统作用下直视患者腹腔内脏器病变部位和性质,筛查胃肠道部位病变;或对部分活体组织行病理检查,属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手段〔1〕。胃肠镜检查结果与操作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安全性,但其侵入性操作特点作为检查过程最主要的刺激源,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呛咳、呕吐及疼痛等机体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因害怕而回避/抗拒检查,延误病情早期诊断与治疗时机〔2〕。因此,如何规范胃肠镜诊疗护理细节,缓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改善其心理、生理舒适度,增强患者检查配合度尤为重要。传统护理多以经验性护理为主,多注重于检查技术和实施流程的完成,缺乏患者身心体验与风险管理的重视,导致临床满意度低下。流程化护理是通过全程监测患者围术期身心需求,规范和细致各操作环节,优化护理流程,有利于风险因素尽早识别并解决的护理模式〔3〕。实践证明〔4〕,流程化护理可有效提高胃肠道患者检查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风险。为此,本研究将流程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胃肠道检查术患者中,观察对其身心应激、检查效率与质量以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期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行胃肠镜检查术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胃肠镜检查术指征〔5〕;②年龄≥18岁;③无重大手术及外伤史;④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急性重症咽喉部疾病或出现消化道出血征象;③伴有其他精神认知类疾病;④中途退出或临床资料不全。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2019年4~12月与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各230例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传统组男131例,女99例;年龄25~70岁,平均(46.58±5.34)岁;疾病类型:胃炎63例、反复腹泻47例、胃溃疡78例、长期血便42例。实验组男128例,女102例;年龄22~74岁,平均(47.87±9.60)岁;疾病类型:胃炎69例、反复腹泻51例、胃溃疡83例、长期血便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期间均实施护理,包含常规宣教、基础护理(检查前准备、检查时生命体征监测、检查后留观)、对症护理及常规心理疏导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内容。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流程化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护理小组 由具备丰富胃肠镜诊疗经验与临床护理技能的专科医生1名、护士长1名、护士2名共同成立该小组,明确组内成员护理工作,医生负责患者病情评估与诊疗工作、流程化护理方案的制定;护士长负责人员分配、护士能力考核;护士负责患者病情评估与观察、流程化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通过科室内学习、讲座、PPT案例分析等方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涵盖胃肠镜诊疗特点,操作方式、患者护理重点、并发症与护理对策、流程化护理方案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等,同时包含患者沟通技巧、心理护理、资料收集方法,问卷使用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经临床知识与操作系统考核均为合格方可正式加入该小组。

1.2.2流程化方案的制定 组内成员通过病例分析、组内讨论、查阅文献等方式将常规护理的缺陷与不足之处综合性分析归纳,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优化胃肠镜围检查期间护理流程和方案,制定以改善患者舒适度与配合度、减轻患者身心应激、提高检查效率与降低风险事件为目标的护理流程,见图1。

图1 胃肠镜检查术护理流程

1.2.3流程化方案的应用

1.2.3.1护理评估单的制定与应用 入院时由护士通过院内电子同步、问卷交谈等形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医疗信息(疾病史、用药情况、既往手术史、辅助检查、门诊次数、住院记录),制定初步护理评估单,准确评估患者胃肠镜认知程度、居住地、其他合并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检查配合程度等。根据年龄、文化程度等评估结果,判断患者健康教育接受程度和需求;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判断检查期间身心应激反应程度;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判断检查前后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和风险隐患,并对重点风险问题积极处理和标注。

1.2.3.2路径式护理管理的实施 以胃肠镜检查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方法〔6〕为标准,根据患者病情、护理与个体需求,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自制贯穿入院-检查前-检查后的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路径,以时间为横轴,规范化护理措施为纵轴,为患者提供全程、适宜且优质的护理服务,见表1。

表1 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路径

1.2.3.3流程化质量控制管理 定期组织科室内交流会议,针对当前胃肠镜检查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与潜在风险问题进行归类与分析,涉及检查前交接与检查后查房两环节,以及重点时间段的质检,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与具体方案,以期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护理安全。①检查前交接:白班护士对日行胃肠镜检查患者的个人资料(姓名、床号、住院号、诊疗内容及诊疗前护理重点与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交接班时强化患者检查前胃肠道准备药物发放情况、检查项目完成情况、禁饮禁食完成情况心理状态、肠道准备质量评估情况以及检查申请单的信息核对情况等方面内容的交接。②检查后查房:实行医护随同查房,由医生先汇报患者检查结果、病情;责任护士汇报患者排便、饮食、睡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查后用药情况、现存护理问题;护士长负责监察护理方案的执行与记录。根据疑难问题与风险共同商议和优化护理对策。③重点时间段的质检:早上8∶00由医生和护士长负责患者检查前后禁饮禁食情况、生命体征记录、胃肠道准备质量的检查;上午10∶00由护士长检查护士护理措施执行情况(检查方式、观察重点、检查后护理技能);中午12∶00由护士检查患者检查后用药情况(时间、类型、不良反应)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检查后患者饮食宣教情况;下午17∶00由护士长负责患者检查前后的护理落实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检查和记录。

1.2.3.4护理质量评价与反馈 定期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会,全面反馈护理方案执行和效果,及时收集和采纳患者及家属对检查护理服务的意见与建议,并每周收集胃肠镜检查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通过调查反馈的信息转化为测量护理质量的要点,及时分析其原因,以利于临床调整和完善护理工作计划,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7〕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心理状况进行比较,该表从焦虑(7个条目)、抑郁(7个条目)两维度进行评分,共计14个条目,采取0~3分,总分为0~21分,9分为焦虑、抑郁临界点,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水平越高,身心应激程度越严重。②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检查效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检查效率从检查时间、离开时间(检查开始至患者离开观察室)进行评估;不良事件包含检查术中与术后24 h出现的低氧血症、心律失常、胃肠穿孔和出血事件;检查效率越高与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表明本次护理质量越好。③采用视觉数字评分法〔8〕以及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9〕对两组干预期间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视觉数字评分法共10分,0分=严重不适,10分=无不适,分数越高表明舒适感越好;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胃肠镜消毒效果、护士接待服务、隐私保护、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化、检查室环境管理等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身心应激反应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身心应激反应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检查时间与患者离开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2.3 两组舒适度与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舒适度与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内镜检查因其微创、直观、清晰等特点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胃肠镜检查可清晰顺利地观察患者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更可通过对疑似病变部位进行细胞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后确定诊断,被誉为诊断金标准〔10〕。但其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大部分患者因存在诊疗误区,或胃肠镜仪器的入侵所引起的生理应激性反应将加剧患者心理恐惧,最终影响检查依从性与检查效率〔11〕。可见胃镜、肠镜检查成功率与患者心理状态、配合度以及检查环境、检查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对患者个体性特征,结合身心应激反应程度提供相适应的护理服务,对保障检查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起重要作用。流程即以确定的方式,完成指定任务,实现特定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或一系列规律、连续性的行为活动。流程化护理模式的核心在于细节的量化和关键点的控制,关键在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使护理服务逐步向专业化、舒适化、程序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12〕。相关研究表明,该护理与传统护理相较,其通过改进检查期间流程与环节,使人员分工明细、各环节衔接紧密,尽可能降低护理风险,可提升患者主观感受和遵医行为,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与质量〔13〕。焦虑、抑郁为胃肠镜检查患者围检查期最常见的负性心理反应,主要由胃肠镜检查认知不足、检查前后引起的躯体不适、检查中操作的未知性所带来的恐惧等因素而引起,严重影响患者围检查期配合度与依从性。本研究表明,流程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改善胃肠镜检查患者身心应激,提高患者检查期间舒适度具有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为:本次研究通过护理小组的建立,有利于医护者明确自身职责,强化其自身护理管理意识与能力,通过科学利用资源,优化护理流程,落实交接工作可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而促进护士责任意识,保障护理质量。其中护理风险评估表的制作与应用有利于临床人员及时掌握患者风险隐患及问题,为护理措施的改善与针对性提供依据,在胃肠镜诊疗期间,流程化护理以时间为横轴,多阶段干预措施为纵轴,设计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贯穿入院-检查后的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其中检查前胃肠镜多形式宣教有利于增强患者疾病认知与检查耐受能力,同时心理状态的评估和身心调节方式的指导均有利于缓解患者身心压力,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最终改善其身心应激水平,提高患者检查期间舒适度,改善患者检查依从性。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可直接或间接对患者造成影响或危害的不安全事件,也是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利用合理科学研究依据、护理人员技能与经验依据、患者病情与主观意愿等因素相互结合,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可起积极防治效果〔14〕。本研究对流程化护理的实施,通过加强医护患三者的配合与协调度,优化检查流程与环节,使各阶段措施有条不紊地连贯进行,能显著减少等待与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整体效率。通过加强胃肠镜检查护理质量控制,针对既往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与时间段,制定无缝隙管理措施,重视检查前后并发症的宣教与防治,强化各阶段重点内容的监测与督导,侧重检查前后患者身心体验与躯体不适症状的干预,最终实现护理管理的连续性与衔接性目标,最大程度降低检查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在患者检查后-离院期间帮助患者掌握检查后注意事项与健康管理内容,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在离院后实施定期随访干预,以满足患者居家需求为导向,让患者在检查与居家康复期间体会到完整、细致且优质的服务,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和满意度。实施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检查时间与患者离开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实验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此结果更证实了以上观点,与既往学者结论一致〔15〕。

综上所述,流程化护理模式的应用通过完善护理干预流程与环节,强化医护间的配合度,能有效强化胃肠镜检查医护者护理管理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与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内容的针对性与连贯性,对优化胃肠镜检查效率,改善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增加胃肠镜检查安全性,促进胃肠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流程化镜检查身心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探讨
给身心降个温
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
西藏地区大力开展纤支镜检查技术的必要性
手术分级流程化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