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双螺旋嵌入式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11谭晓丽
摘 要:建构主义知识观遵循知识共同生产的内在逻辑,契合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和“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导向决定了选择案例教学模式的必然性。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案例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的运用往往流于操作层面,缺乏基础理论的探讨和实践分析。本文以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为例,基于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学共同体”双螺旋嵌入式结构,详细分析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4案”法的案例教学实践,指出了案例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案例教学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建构主义;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ouble Helix Embedded Cas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
—Tak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an Example
Tan Xiaoli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jiangHangZhou 311121
Abstract:The constructivism view of knowledge follows the internal logic of knowledge coproduction and conforms to the teaching concepts of "studentcentered" and "equal dialogue"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termines the inevitability of choosing case teaching model.At present,the mature case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has not been formed in our country,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is often in the level of operation,lack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practical analysis.Taking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double helix embedded structure of "teachinglearning commun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vis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se teaching practice of "4 cases" method for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detail,points out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case teaching,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ways to optimize case teaching.
Keywords:Constructivism;case teaching;teaching model
我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培养,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教学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培养模式来看,当前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课堂模式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出现理论与实践割裂、碎片化的现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缩短理论和现实的距离,提升学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回应党和国家对高层次和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
一、案例教学引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
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进入从数量扩展向质量迈进的新阶段。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内涵式发展强调立足于国家需求,突破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激发师生创新活力,建立创新、开放、贡献为导向评价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近5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教育部连续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制度性文本,2020年,教育部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对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式的重要路径,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式教学方式,实现了角色构建、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的功效,涉及课堂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深度变革,呈现出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灌输式向自主式转变,由单向度向双向度转变。我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理论与实践不连接现象。从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来看,更注重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求的紧密贴合,尤其突出学习和研究的探究性、实效性、针对性。案例教学能够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案例教学建设引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2015年,《党中央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案例教学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提出“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
二、“教—学共同体”:案例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它始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分支。建构主义核心理念是学生在建构知识学习体系,强调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建构知识,集合丰富的资源体系和创设多维的学习情景设计提升学生能力。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学生作为知识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主张知识传授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建构式”的生产过程,以情境互动论为核心,突出真实情境下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聚合“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子概念。某种意义上,建构主义知识观与“苏格拉底问答法”有内在耦合性,二者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强调“平等对话”的批判性思维,共同参与知识生产、传播、增长和进步,实现学术共同体的交流互动和学术繁荣发展。“哈佛模式”最早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哈佛模式”开始于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应用于哈佛商学院,并被推广到世界各大高等院校,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教—学共同体”:双螺旋嵌入式结构
教—学共同体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观设计的一种模式。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的秩序和权力框架,反映了行为体之间关系模式,它由组织目标、任务及环境相关要素决定。教学活动本身的双向性决定了“教—学共同体”组织结构,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中“教—学共同体”要求师生很大程度的合作探究,学生对案例教学范式的建构发挥着主要作用,教师角色由知識传授者向案例引导者、倾听者角色转变。“教—学共同体”的双螺旋嵌入式结构,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呈现互助、互补、互动的教学相长。这种“教—学共同体”的双螺旋结构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得“沉默的大多数”被唤醒。案例教学由五个环节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组/集体讨论)—效果评价。在案例教学环节中,注重发挥学生思辨能力,通过辩论中学生对“概念”的不同理解达成共识,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发挥着“守门人”作用,既是精品案例的开发者又是案例讨论的引导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践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我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建设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为政府管理提供行政服务意识、树立公共权力规范之道。案例教学是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回应公共管理复杂性治理困境。
(一)案例开发:基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设计
案例开发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和首要环节。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以解决公共管理问题使学生具备公共管理学科思维为培养目标,这决定了案例教学方法的必然性。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研究生以公共部门和事业单位为主要来源,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公共参与热情度高,具有现代公共服务精神。某种程度上,公共管理案例以各种典型的公共现象或事件为素材,研究生结合基层实践经验,吸收新观点、新方法并将其与理论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实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基于本土化的公共管理案例,涉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等领域,研究生通过学习系统的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与理论,将实践问题于课堂中寻求解决方案。案例开发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能够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通过讨论、分析,碰撞思想的火花,一些地方改革案例实践通过打磨能够成为案例精品,推动案例库的建设。
(二)案例讨论: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角色转变
案例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的变革重塑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从教学手段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环节侧重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以教师知识传输向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的知识建构。课堂讨论模式,分为群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以平等讨论追求知识共识,实现课堂上的民主和平等。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由于学生大多从事公共管理,能够结合公共管理复杂情境将案例置于场景中,通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批判性思维融合各种思想、信息、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目的。这种苏格拉底“问答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基于平等参与的对方辩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在双方对话中解决矛盾,通过辩论求得概念的不同诠释,建构教—学共同体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事件发现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案例大赛: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平台
案例大赛是案例教学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展现学生对于公共管理实践的思考,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急管理能力等实践能力。从2016年开始,全国公共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不断重视案例教学,开启了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到2022年第六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共有来自211所院校的2110支队伍参赛,引起广泛关注。对于案例大赛而言,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求公共管理理论和思想的中国化实践,通过“课堂外”的实地调研、案例撰写与分析、现场论辩等方式,提高学生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大多数公共管理专业院校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升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创新举办校内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学生可选择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撰写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报告等,学用结合,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论认知,促进公共管理教学的发展。
(四)案例入库:案例教学成果转化机制
案例入库对于推动学科发展、丰富理论研究、提升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典型案例是学术对话的有效载体,是师生对于实践问题多维度的理论解读,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动案例库建设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途径。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的公共管理学科及案例教学相对来说都是舶来品,故此本土化公共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及经验极其重要。全国公共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加强案例教学,建立专业学位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将各培养院校的案例入库作为重要指标体系,并启动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案例库入库工作。同时,鼓励各大院校开发建设各层级案例库,比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的《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收录了本土性和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库。教师通过开发案例,将案例引入课堂,挖掘和提炼总结经验知识,再将案例入库形成经典案例,突出专业学位知识的实践性和推广价值。
四、提升案例教学效果的路径分析
案例教学作为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各高校的案例教学建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全国MPA教指委的调研结果显示,87.7%的研究生认为案例教学比较好或者非常好。很多同学对于案例教学内容印象深刻,比如在追踪调研中,“请回忆一下,研究生阶段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什么”,大多数同学认为“××案例分析”“应急管理”“××角色由我扮演”等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平台。虽然案例教学推动了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变革,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案例整体质量不高影响教学效果。案例开发缺乏重视、开发时间紧凑、案例陈旧或脱离实际都可能影响案例质量。二是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影响实施效果。案例教学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建构知识学习,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知识结构及专业学位学生工学矛盾突出问题,导致主动性和热情不高。三是案例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规范。大多数院校对于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或课程论文,而开放性案例课程的灵活性一定程度更需要学习过程评价,传统的考核方式与案例教学“水土不服”。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案例教学方法的路径建议。
一是加大案例教学的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健全案例开发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开发高质量案例需要教师持续的时间和精力跟踪研究,需要高校院系对教师在案例开发及案例库的资金支持。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物质角度加大案例教学资金投入,建设案例讨论教室、小组讨论中心,提供一定数量案例教学资金;从精神层面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精品案例与教师职称评定、科研考核、年度评优评奖挂钩。其次,鼓励案例教学教师参加MPA教指委组织的案例教学研讨会,培养单位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利用全国性或跨地区案例教学培训活动,分享案例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再次,强化案例大赛制度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参与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提高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与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案例教学的配套设施,搭建好案例教學“硬环境”和“软实力”的平台,构建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良性格局。
二是加强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案例教学的整个环节而言,分为案例准备阶段、案例活动阶段及案例评价阶段。案例准备阶段需要发挥教师的导引作用,将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与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综述、搜集相关素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引导学生参与全过程案例活动。案例准备阶段对于案例选择的话题性质,既是实践又要体现科学分析的理论高度。案例活动阶段,通过分组或集体讨论的模式,让学生采取辩论的形式,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求得不同概念理解上的“共识”。对于案例讨论的关键地方,教师需要进行引导。案例总结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案例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案例教学效果对整个案例进行总结完善,并鼓励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平台促进知识传播与交流,达到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三是重视高质量案例库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是加强案例教学的重要支柱,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需要重视案例库建设。一方面,建立案例库团队合作机制,在案例选择、案例撰写、案例库更新过程中,吸纳专业教师、非营利性机构组织和人员等的工作经验,发挥各自优势,组建案例库专门团队,有组织开展案例选题、案例编写和案例维护更新等案例库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不同培养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全球案例发现系统和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作为知名的高等院校案例库,为不同培养单位案例库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通过不同兄弟院校培养单位合作,积极组建跨校案例大赛联盟,吸引优质案例搭建系统化的案例优化渠道。以全国性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为载体,将案例进行精心打磨与系统优化,推动学科创新和理论创新,助力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少波,吕成祯.德育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认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9(5):512.
[2]楼艳.德育共同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1):3740.
[3]孙怀林,肖鹏.基于实践能力提升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8):9598.
[4]郭丛斌,方晨晨,祝军.案例教学是否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9):4453.
[5]王家忠,弋景刚,王泽河.案例教学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25):10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2025);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谭晓丽(1988— ),女,汉族,湖南茶陵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比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