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艺术中“中国视角”下的叙事创作

2023-07-10谭心

艺术大观 2023年17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

谭心

摘 要:通过分析影视艺术作品中“中国视角”下的叙事创作发展现状,探究在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叙事创作期间的重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进而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水平的提升,并且能够切实基于“中国视角”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以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带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關键词:影视艺术;“中国视角”;叙事创作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7-00-03

影视作品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同时也肩负着传播国家文化、促进价值传承的责任,在影视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内创作者进行题材创作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这一需求下针对影视艺术进行深度探索,围绕“中国视角”做好影视作品的叙事创作,满足受众群体视听需求的同时提升影视作品的叙事创作水平,是促进我国社会文化传播,并且强化我国影视艺术领域发展水平与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艺术中“中国视角”下的叙事创作发展现状

(一)创作理念:从硬性的宣讲到软性的讲故事

随着我国影视艺术领域不断发展与革新,影视艺术的叙事创作理念同样也逐步变革,由传统的硬性宣讲——展现教条性口号标语的模式化叙事,逐步发展到通过软性讲故事的形式——保留影视叙事观看体验的同时提炼故事价值,并传递出符合国家民族的价值取向。这一“中国视角”改变了传统生硬的内容表达方式所存在的教条弊端,通过软性讲故事的过程可以满足受众群体对于影视叙事体验沉浸感的需求,又能使受众群体在影视艺术观赏中获得共情并认同其中的价值内涵、精神追求等,促进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此同时,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使得影视艺术成为最广泛的大众传播载体,给影视艺术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影视作品在国际化传播中,逐步将中国本土文化由传统模式下的概念化、符号化的“硬内容”转化为更容易受目标对象理解、感知与体验的“软内容”。围绕着这一创作理念进行叙事创作,更容易使外国群众理解,在此状况下有效提升了我国影视作品的亲和力,进而提升中国影视艺术在国际当中的影响力,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二)创作题材:“接地气+价值观”的新主流影视内容

在创作题材方面,我国影视艺术的叙事创作切实围绕“中国视角”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从而达到提升影视制作效果、促进优秀价值传播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愈发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影视剧的欣赏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对于影视艺术作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影视艺术创作题材方面实现了创新,逐步基于“接地气+价值观”形成了新主流影视内容,使我国影视艺术领域各种类型题材相继涌现而出,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例如,历史战争题材作品《功勋》中能文能武李延年系列充分展现志愿军政委优良的指挥艺术,突出展现了人民军队如何从困境中不断学习进步继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古田军号》对我国领导人在革命初期探索群众路线时的真实深刻的展现,刻画和丰满了革命先辈真实的面貌。围绕中国建设中的各项重要政策举措的现实题材作品,如《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人世间》等。融合明确的历史观,遵照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并以贴近观众生活经验的方式创作的现代题材作品,其中获得质量和口碑双丰收的《人民的名义》《县委大院》《警察荣誉》《狂飙》都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这些优秀的作品,无一例外地秉承了“接地气”的方式,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内容的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影视作品剧情沉浸的体验感,如《狂飙》现象级的全民讨论热度,又巧妙地融合了“价值观”内容,满足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需要,增强了我国影视艺术在全体民众间的影响力。

(三)创作方式: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外合作

影视艺术中以“中国视角”进行叙事创作,创作方式方面逐步实现了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外合作,既拓展了我国影视艺术领域的发展渠道,又可以呈现出更多的精品创作内容,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此外,通过中外合作的形式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也能够逐步打开国际化市场,使我国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中国故事”在国际化领域中得到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影视艺术中“中国视角”下的叙事创作的重点

(一)秉持文化自信,直面文化碰撞

在我国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叙事创作的过程是其中最为关键性的部分,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影视作品的传播已然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所以,在“中国视角”下进行影视作品的叙事创作也充分结合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文化共同体内涵元素,并且在展开叙事创作阶段秉承文化自信、直面文化交流。例如,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中会综合利用影视化的创作手法对语言、文学、美术、音乐以及舞蹈等各种类型艺术进行统筹应用以及综合性的转化,从而给受众群体带来立体化的感官体验[1]。而在当前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中,出现文化碰撞的现象也相对较为常见,而这也是世界文化大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在这一趋势下,我国影视艺术的叙事创作,也必然要坚持秉承文化自信,直面文化碰撞,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影视艺术作品。《流浪地球2》充分利用影视艺术的融合性功能,推动了本土电影工业的全方位进步,不仅在视觉输出影视特效上上升了一个台阶,更在拍摄制作环节给整个行业探索出了实用的模式。《流浪地球2》在稳定的影视艺术产品质量基础上,叙事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相较于好莱坞个人主义英雄公式化的叙事模式,《流浪地球2》充分秉承了我国的文化自信,直面文化碰撞,不在狭隘的民族主义中画地为牢,提出并贯彻在现实国际环境中提出的世界共同体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大的关注度。秉持文化自信,直面文化碰撞大大促进了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水平的提升,又有助于推动我国影视艺术作品的国际化传播,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追求文化主体性,走向“文化间性”和融合

在“中国视角”下,我国影视艺术作品的叙事创作同样也要充分注重追求文化主体性,进而在此基础上走向“文化间性”和融合,而这也是促进中华文化实现国际化传播的重要途径[2]。在实际中,要求创作者能够充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同时又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创作与之相符合的影视作品类型。在此阶段,要注重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同时又要注重对于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此基礎之上才能给受众群体带来良好的试听体验,切实提升我国影视艺术作品的叙事创作质量。

三、影视艺术中“中国视角”下的叙事创作策略

在影视艺术发展中,为了切实“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基于“中国视角”进行叙事创作,从而在此基础上展现出我国特色,有效实现中国文化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融入,达到提升影视艺术作品叙事创作质量、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的效果。所以,在影视艺术发展中可以适当地从如下几方面展开叙事创作。

(一)尊重文化共性基础上的“中国视角”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则必然会带动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3]。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迅捷,因此需要加强对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视,逐步促进影视艺术作品成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中国思维方式的载体,使我国能够通过影视艺术作品逐步增强文化的对外传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4]。所以,需要基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展开影视艺术作品的叙事创作,达到提升影视艺术作品质量的目标。而为了切实基于“中国视角”做好叙事创作,需要创作人员深度思考跨文化传播这一要素,并且又要转变思维,充分借鉴文化传播的文化间性理论,同时又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文化独立存在的主体性,而是要在尊重文化共性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在实际中,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创作要求创作人员能够做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进而在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中对文化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在叙事阶段也要注重对不同文化的综合性体现,从而使影视艺术作品展现的文化内涵能够超越自身文化界限,逐步寻求文化之间的共性,达到提升影视艺术作品创作质量的效果。例如,2023年农历大年初一国内上映的《流浪地球2》同步海外多地发行。区别于传统好莱坞式的个人主义超级英雄模板批发式的文化输出,《流浪地球2》以东方哲学叙事融合世界共同体的理念,从影视作品隐喻时代变迁下大国的担当与责任,让全世界的观众意识到面对世界性危机时团结与合作的力量,体验到成熟、积极和自信的中国面貌,引发了海外舆论场的广泛讨论。展现尊重文化共性基础上的“中国视角”,这也是我国影视艺术能够走向国际化市场、做好国际化传播的关键。

(二)兼顾历史语境和艺术虚构

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对历史语境以及艺术虚构两个维度的充分统筹是提升影视艺术作品叙事创作质量的关键,基于中国视角下展开影视艺术作品叙事创作同样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历史语境以及艺术虚构两大元素,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升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效果。在此阶段需要充分尊重历史逻辑,保障影视艺术作品叙事的真实性,在保障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艺术虚构也是提升整体创作水平的重要一环。例如,《中国机长》这一影片取材于我国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所经历的一段生死旅程,在影片中中国机长成功地处置了飞机玻璃脱落所造成的危机,同时也给航班上的所有人员带来了生存的机会,又创造了世界民航历史上的奇迹[5]。在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中,选择这一题材充分考虑了该题材的历史语境,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性的艺术虚构,整个影片通过氛围营造给人带来了密闭空间内的紧张感,人物本身与事件本身的戏剧性又让人有所思考,同时又充分展现了这一段空中旅程的惊心动魄,整个叙事过程采用了全程写实的手法,对于历史事件进行了还原,同时又在影片中通过“穿越云层”这一艺术想象使整个影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但取得了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充分尊重了历史事实、还原了事实,提升了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质量与水平。

(三)统筹叙事逻辑与抒情张力

在中国视角下进行影视艺术作品的叙事创作,同样也需要创作人员充分统筹叙事逻辑与抒情张力,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叙事创作效果,并且促进影视艺术作品的质量与水平得到提升。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对于家和国、人与家之间的情怀进行表达是突出其抒情张力的重要一环,在此阶段需要更好地定位集体和个人,区分集体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又需要保障叙事过程中的逻辑性,更好地平衡叙事与抒情的过程[6]。例如,《功勋》系列中能文能武李延年剧集中政委关注每个部队成员的家庭环境、心理状况,一个记录本记录大家的状况,心系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关键时刻激励战斗队伍、面对敌军挑拨稳定军心,教导脱离队伍逞强斗狠的战士依靠团体回归团体。这一切都依靠坚定的集体主义信念,人与家国的情怀。《烈火英雄》中的硬汉队长,在面对着火情逼近的情形,拿出手机挨个拍下了每个消防员与家人之间告别的特写,这一画面的展现使整个抒情与叙事的效果得到了质的提升,让观众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消防员都是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个体。在人物牺牲之后,通常又会运用背景音乐以及慢镜头进行烘托与渲染,这样既可以引发受众群体的共鸣,又能够让受众群体切实感受到影片中消防官兵的大无畏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在影视艺术作品叙事创作中对于叙事逻辑以及抒情张力的充分把握与统筹决定了整个影视艺术作品的艺术高度、内涵表达,又有助于促进整个作品主题的升华。

四、结束语

在影视艺术作品创作中,需要基于“中国视角”推进叙事创作的过程,同时要兼顾文化元素在其中的融入,从而通过影视艺术作品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我国影视艺术作品在国际化舞台当中拥有更为广泛的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效果。所以在本文研究中,深入分析与探究了影视艺术作品中“中国视角”下的叙事创作策略,用以助推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水平与质量得到源源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跃,段连.中国电影叙事研究的新方法:后经典叙事学与伦理转向语境中的理论实践[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1(04):92-96.

[2]王晶红.中国影视艺术中的本土“叙事话语”试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9-21.

[3]夏婧.传播学视角下的微电影叙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4]刘思.浅析中国电影艺术中意境的叙事结构[J].艺术市场,2022(08):108-109.

[5]田万里.中国历史题材影视剧之叙事、审美分析[D].山东大学,2010.

[6]孙依群.“叙事冒险”VS“冒险叙事”——观察中西方电影差异的叙事视角[J].现代传播,2011(03):163-164.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
论植入式广告与影视作品的艺术融合
影视艺术中的文化隐喻探讨
中国网络剧的编剧、拍摄与制作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试论影视艺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的意义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战马》之马
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
闽西影视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展望
借助影视提高初中生阅读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