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艺术编排与表达应用的研究

2023-07-10夏宇轩

艺术大观 2023年17期
关键词:木偶表演者肢体

夏宇轩

摘 要:随着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对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肢体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艺术塑造具有重要价值,为了不断提高音乐表演所需要的艺术表现力,就需要表演者不仅仅停留在演奏和歌唱的层面上,还需要通过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来使得作品更具有震撼力和立体感。本文通过对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论述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音乐表演;肢体语言的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7-00-03

音乐是一门高雅而且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是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深处的灵感和触动,将之以音符的方式展现出来,而后来者想要欣赏这部作品,就需要表演者尽其所能将作品的内涵展现出来,除了器乐的表演,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今年春晚上阎维文老师和周深演唱的《我的祖国》为例,阎维文老师作为多年的老艺术家展现出沉稳坚毅的一贯风格,透亮清朗的声音感情饱满,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上并不花哨,手势上的简单变化和挺拔的身姿将神州大地描绘得有声有色;周深作为目前年轻歌手中的顶流代表,在高铁上的动作和表情就会更丰富一些,伴随着与周围人的配合,以美声的内核做支撑,面带微笑的表情展现了祖国朝气蓬勃年轻有活力的新时代的一面,两位风格不同的表演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将一首《我的祖国》表演得不失磅礴大气,又包含了青春活力,展示出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多娇的景象,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赞美之声不绝于耳。但如果两位老师只是单纯地台上对唱,而不辅以任何的表情和动作,不仅无法达到上述的表演效果,甚至连自身的情绪都无法调动起来,使得声音发紧、气息上浮,台下的观众也会失去欣赏的兴趣,最终表演失误,无法把握现场的气氛。

一、音乐表演与肢体语言

(一)音乐表演概述

随着我国文艺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的综合类大学增设了音乐学科的建制,专业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也在我国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音乐,音乐也成了相当一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学科,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也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音乐为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类使用原始工具集体劳动的呼声中就萌发了幼芽,自此不断发展演化生生不息,诞生了许多的表演形式和演奏乐器,不论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交叉,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总是趋同的,并且不断融合演化,直到今天依旧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情调节剂。

音乐的表演形式并不只是简单地歌唱,也可以包括器乐演奏、歌剧、戏剧等,这些表演都是以音符为载体来表达内心情绪的艺术,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效果,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面的人在面对同样的音律,内心的情感总是趋于一致的,因此就有了音乐不分国界的说法,而雅俗共赏正是对这种广泛的艺术的高度评价。

(二)肢体语言概述

肢体语言是生物之间用于沟通或传递某种信息的方式,以视觉的方式传递给其他的生物,可以是简单地点头、挥手、微笑等,这是经过不断的行为实践养成的动作上的习惯,这种传达是主動式的,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带有明确的个人情感和含义,对于人与人的沟通而言,伴随着肢体语言的加入可以更准确地传达主体的思想[1]。比如,两位老朋友见面,除了语言上的问候,可以伴随着微笑点头握手、拍拍肩膀、拥抱等动作加深问候的情感,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与音乐的表演效果不同,肢体语言的表达含义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性,根据各地风俗的不同,肢体的不同动作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但是在音乐的表演方面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演者肢体的动作不会带有过于复杂的情感,无论是四肢还是面部的表情,在一段曲目中所想要抒发的情感是相同的,尽管不同地域的人们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总体的风格是近似的,比如想要表达欢快的艺术效果,各地通常的形式都是载歌载舞,从动作上带动积极的情绪表现情感。

(三)音乐表演中的肢体语言

在音乐表演中,除了词曲作者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杰出的表演者可以将词曲作者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让作者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这部作品想要抒发的意境,因此一部经典的作品离不开表演者的二次创作,这种创作是在准确无误地表达原作品的旋律曲调和歌词的基础上,加上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的,得体的肢体语言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词曲的表达,一个形神兼备的表演者需要多年表演的积淀和扎实的表演功底,才能够将一首歌唱出味道,唱到观众的心坎里,才能成就一部经久不衰的作品。也正是多年来艺术家的不断实践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艺术表演体系,也促使观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欣赏体系,听到歌唱祖国的旋律,脑海里就是威仪坚韧的国家队歌手的形象,听到柔美抒情的曲调,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位美丽的女歌手载歌载舞动情的身影[2]。因此肢体语言对于音乐的表演具有很强的辅助性功能,缺乏了肢体语言的音乐表演是空洞的,甚至是无法表演的。

二、音乐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一)肢体语言对表达音乐风格的作用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通过表演者举手投足间的表现可以展现出作品的风格和特点,高度紧张紧绷的身体是无法表现音乐情感的,需要表演者用积极兴奋的状态来带动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以肢体语言丰富声音上表达的情绪,两者相互配合,将作品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形成表演者和观众的双重享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比如,在演唱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这类曲目时,就需要表演者展现出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豪迈的形象,相应的肢体动作就需要充满激情用以表达其对生活的热爱。

实际上不仅仅是歌曲,在乐器的演奏中也需要肢体的动作来表达音乐的风格,比如《肖邦波兰舞曲》中的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演奏家喜欢在第二部分中段的结尾处加入挥臂的动作,用来展示军队的斗志高昂和激情澎湃的表达效果,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二)肢体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音乐作品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通常展现在歌剧或具有明确创作环境的给出特定场景的歌曲,如爱情歌曲、亲情歌曲等曲目,通常都会将表演者作为歌词中的主人公,向观众诉说着作者当时的情感[4]。比如,韩红1999年马岭河景区缆车事故之后作词的歌曲《天亮了》,作品中以当时大难不死的孩子潘子灏的视角展现了在生与死的瞬间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韩红老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低沉握拳的形象将现场的氛围渲染得格外沉重,让观众不由得想要去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在高潮部分的激昂表演又展现出具有希望的一面,缓解了之前渲染的凝重悲伤的气氛,让人不要太沉溺在伤痛中,面部的表情和眼神的变化成功地塑造出灾难中的孩子的无助和灾难过后感受到人间大爱燃起希望的形象。

而在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有一段著名的花腔唱段《木偶之歌》,表演者Bogna Sokorska所展现的形象就是很典型的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在上好发条开始运作之后,表演者完全融入木偶的状态,身体僵硬的动作和面部的表情十分机械化,把握了发条绷紧和松弛的两种状态,给了观众直观的感受,塑造出了一個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机械木偶的形象,类似这种歌曲的表演已经不仅仅是歌曲的演唱,对于肢体的控制能力甚至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肢体语言对辅助音乐表演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作用,肢体动作还有特定的作用,是为了声乐演唱而服务的作用,可以使演唱效果发挥得更好。在演唱时,表演者的动作可以帮助其找到正确的唱法,将身体的各个共鸣腔打开,通过肢体动作幅度的大小来展现作品的力量,也可以使得声音上更具有表现力,提高了声音的质量。

声乐演唱是一种情感宣泄的艺术,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心理支撑,如果只是木讷地站着就无法建立这样的支撑,通俗而言就是歌手找不到感觉,找不到那种正确表演歌曲情感的感觉,表演过程僵硬而尴尬,无论是歌手还是听众都无法有酣畅的体验。

三、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艺术编排与表达方式

(一)表演中面部表情的丰富变化

在音乐表演中面部表情是最容易与观众达到共情的,五官细微的变化可以很容易让人体会到情绪的变化,音乐的感染力也大多来源于此。因此,在舞台上经常会出现表演者面部的特色用来反映表演者此刻的状态。眉毛的舒展和紧皱,或是微微上挑,眼神的明亮、坚定、紧闭等,都可以反映出音乐本身想要表达的意图,再辅以面部肌肉的变化,就可以轻易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一种与观众进行精神交流的方式[5]。

同时,这种方式也需要表演者进行控制,毕竟音乐表演并不是简单的撕心裂肺、面目狰狞地怒吼,也不是单纯的双目微闭、怡然自得,如果不是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就无法通过面部表情与观众交流,而且对于表情程度的拿捏也需要分外控制,如果太过夸张就失去了真实感,反而会起到负面影响,而这种抽象的技巧并不是老师简单的讲解就可以轻易学会的,而且学生大部分情况下无法观察到自己表情,而对着镜子练习又会在心态上与实际表演时有些区别,因此这种技巧属于是学生受到老师理性和感性的教育之后,学生自己对于音乐本身的把握和理解,是长期舞台经验的积累和自身表演习惯的表达。

如果经常学习老艺术家的表演方式,会发现其对表情的控制是恰到好处的,这与多年来的经验是分不开的,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对音乐主旋律的把控可以帮助其正确地把握内心的情感,避免出现用力过猛或苍白无力的情况。

(二)表演中四肢动作的表现张力

四肢的动作是音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真实的情感流露,随着歌曲情感的变化,表演者运用正确的四肢动作控制现场的氛围,需要符合歌曲的风格背景和时代主流特征,比如在军旅歌曲中,就不宜动作幅度过于花哨,表演者只需要保持精神抖擞,演唱铿锵有力就可以很好地展现军人的气质特征,这样也符合广泛的观众对军人形象的理解。而且因歌曲类别的不同,四肢动作的幅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运用美声唱法时,对于四肢的运用就会相对弱化一些,通常表现为站立歌唱,伴随头部的微动和手部的轻微动作,更多地依靠表演者的情感流露和眼神中情绪的表达,以歌曲的情感渲染场上气氛,描绘出一派祥和神圣的盛世景象[6]。较为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元旦,廖昌永老师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唱的《灯火里的中国》,以大气浑厚的男中音为大家描绘出中国大气磅礴的壮阔,展现了新时代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激发了国民的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动力。而在较为欢快喜庆的曲风中,就需要表演者加入更多的四肢动作,以《好运来》的表演为例,除了表演者自身需要随着旋律舞动,为了衬托喜庆祥和的氛围还会辅以众人的伴舞,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渲染出时尚动感的表演风格,更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用作大型节日的开场舞活跃气氛十分合适。

(三)表演中躯干的收与放

肢体的收放更多地应用在情感更为丰富的歌剧、戏剧中,与普通的歌曲相比,歌剧和戏剧所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依旧以《木偶之歌》为例,女主人公奥林匹亚是一个名叫斯帕兰赞尼的科学家制作而成的木偶,而男主人公霍夫曼因为戴上了魔法师佩琉斯制造的眼睛,便在魔法的影响下认为这个木偶是一个长相甜美动人的女人,并对这个女木偶产生了爱情。在木偶的表演中,表演者不能融入过多的人类情感,应全身心将自己作为一个机械木偶而表演,给人以毫无生命力的感觉,运用自身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将木偶上发条前后的变化凸显出来,既要保持不协调、僵硬的动作,又要将规律的眨眼、扇扇子的动作表现出来。

四、结束语

肢体语言的运用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表演过程中对肢体语言的使用也十分广泛,对艺术作品不同情感的展现、对音乐表演的成果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表演者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舞台实践才能将这门艺术正确地传达给观众,引起台下观众广泛的内心共鸣,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正确地理解作品创作的环境背景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目前许多表演者缺失的正是这方面的能力和积淀,使得许多作品丧失了原有的艺术魅力,因此综合来看,在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艺术编排和表达的应用是音乐表演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正确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明确肢体语言的重要意义,增加表演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赵艺杰.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艺术[J].艺术大观,2022(20):19-21.

[2]张媛园.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表达方式[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马悦.论肢体语言在表演创作中的重要性[D].云南艺术学院,2020.

[4]赵鹤.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5.

[5]肖威.浅谈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功能及运用[J].戏剧之家,2022,32(29):96-98.

[6]陈慧娇.音乐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编排与运用[J].艺术品鉴,2022,12(05):163-165.

猜你喜欢

木偶表演者肢体
木偶和木偶戏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走近木偶传承人
木偶
妙猜两数
木偶的眼泪(一)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