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感训练在拉弦乐练习中的应用

2023-07-10杨昊

艺术大观 2023年1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杨昊

摘 要:音感训练是乐器学习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演奏于音准上无品位、无固定按键支持,纯靠演奏者的听音分辨与肌肉记忆相结合的拉弦乐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对音高难以很好地辨别,没有形成较好的音感认知,是困扰诸多拉弦乐器演奏者的常见问题。为了使具有不同音感能力的拉弦乐学习者在音高分辨等方面得到提升,笔者以二胡、小提琴的练习为例,从不同听感能力学习者的听感特点、常见学习难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练习方案参考。

关键词:练耳训练;听感;拉弦乐;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7-000-03

一、拉弦乐演奏中演奏者音感能力的不同体现

这里所提及的音感能力是指对于乐音音高的感知分辨能力,也就是与视唱练耳训练有着紧密联系的“音高感”。在不同的拉弦乐学习群体中,由于对乐音音高有着不同的感知反应,因此时常在演奏时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在各种不同的音感能力的演奏者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类。

(一)对音高无分辨能力的演奏者

这一类型主要是指由于自身的生理机能的缺陷所造成的对于音高无辨别能力的演奏者,如存在耳朵机能较弱,耳朵无法完整捕捉乐音音源、音量等问题。由于这类学习者存在生理上的不利条件,因此对于实际的演奏存在较大的难度,因而这类学习群体也往往缺乏学习音乐的信心或动力,所以属于较少出现的特殊案例。

(二)对音高无明显分辨力的演奏者

这一类演奏者是较为常见的存在弦乐学习困难的群体,这类学习者通常对于乐音音源能完整地接收,但由于自身对于乐音音高无较好的分辨力和敏感度,通常对于有较大音分差的音程也难以进行辨别,比如在没有做出其他可视化的提示下,纯按自身听力分辨,难以对存在明显差异的半音音程或全音音程等进行音高辨别的情况,即在同时听取有较大音程差距的两个音时,无法分辨其存在有音高差距的现象。

(三)对音高有一定分辨能力,但误差较大的演奏者

在这类演奏者中,通常对相对明显的特定音程有相应的分辨能力,如单一不连续的半音、全音、三度、五度、八度的分辨等。但对于在连续进行的旋律中进行整体分辨时,时常会产生较大的分辨误差,即使对原有具备分辨能力的特定音程也会出现音程混淆的现象,如原来对大二度等音程有较好辨认能力的学习者,很可能在连续的旋律进行中,在大三度与小三度的音程辨识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即使将出现辨别有误差的双音从旋律中截取出来,使其单独辨认,也很可能出现辨认偏差的现象。

(四)拥有较好的相对/绝对音准感,但个别复杂音程反映较为迟钝的演奏者

这一类型通常是能很好地进行音高分辨的学习者,对较为简单明显的调性、旋律走向能很好地进行分辨,因此对于常规演奏,能够将所演奏的乐音音准的误差控制在耳朵听感能接受的舒适度。但这类学习者对于某些特殊的连续半音音程、复杂调性转换、音程辨别的习惯性盲区等,时常会出现难以准确分辨的情况。这类学习者中,既可能存在拥有相对音感的个体,也可能存在拥有绝对音感的个体。

(五)具有完备相对听感的演奏者

这类演奏者通常能够依据演奏时相对的音程关系,准确地对乐音进行辨别,并演奏出相对标准的音高。通常能够敏感地捕捉不同音程间的相对音程关系和音高差别,对乐曲的音准有相对准确的把握。但由于其自身相对音感的听感属性,只能依托于相对的音程关系进行辨别,整体的音高判断的准确度较为依赖基准音的精准度,同时,在没有标准的基准音作为参考的情况下,很容易由于主观的分辨判断而出现整体性的音准偏差。

(六)具有良好的绝对听感的演奏者

“绝对听觉能力的形成是以学习固定音高乐器为基础,由乐器的长期熏陶形成了唱名与音高严格密切对应的感知能力。”[1]这类演奏者通常是在无任何基准音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在将听到的乐音准确地对其实际的音高进行辨别,甚至对于非乐音的声响,都能辨别出其反映出的实际音高。其受个体天赋影响较大,很多具有良好绝对音感的学习者在对乐音有系统学习的过程以前,便有了这种分辨音高的敏感度。许多先天不具备绝对音感分辨力的个体,后天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虽能达到与之相似的效果,但仍属于较精确的相对音准感,很难达到绝对音感者的分辨敏感度。

“我国整体的音乐环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浓厚的民族风格,首调唱名的概念根深蒂固……随着音乐的世界性发展,固定调唱名的概念也早已遍及我国。目前,我国视唱练耳使用的是首调唱名与固定调唱名两种……大多数是以传统音乐为训练目的”。[2]而在學院派专业教育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一直是以“固定唱名法”为主体,而首调的教学只是在近年来才逐渐开展起来,因而在对听觉的训练中,常常只是简单地把对固定唱名训练的方法移到首调听觉训练中,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并引发出了许多节外生枝的问题。[3]

二、拉弦乐器中音感训练常见的难题

在拉弦乐器的实际学习中,由于上述不同音感者所存在的特点和局限性,存在诸多音感练习的难题(如表1所示)。

可见,拉弦乐学习者存在较大的个体学习差异,对不同听辨能力的学习者而言,其存在的学习难题与首要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例如,对于音高分辨存在误差的学习者而言,学习难点在于提高音高听辨的准确性;而对于已经具备较完备的相对/绝对音准感的学习者而言,分辨个别音高并非自身学习中最大的难题,主要难点也体现在对整体性的调式调性,和声音级体系,首调与固定调记谱法的转换理解以及即兴演奏的理解升级等,需要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提高。

三、浅析针对不同音感能力的拉弦乐器学习者的练习方法

视唱练耳正是建立“约制反射作用体系”的专门训练,是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不断的刺激,来形成一种反射,以达到训练的目的。[4]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具有不同听辨能力的拉弦乐学习者应该采取不同的练习方式使其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对音高无听辨能力的学习者的练习方法

要使这类学习者先达到较为理想的听音能力,先要改善生理缺陷所带来的听觉影响。这类学习者通常是具有一定生理上的听力障碍的,听力障碍的患者在听力损失程度和听损造成原因上都有不同的区分,例如,根据WHO的划分标准在听损程度上可分为轻度听损(26-40分贝);中度听损(41-60分贝);重度听损(61-80分贝);极重度听损(80分贝以上),而基于听损原因分类则大致可分为传导性听障、神经性听障和混合性听障这几类,因此基于学习者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首先,应从听障的原因进行了解,如果传导性质的听障可建议经过外科治疗或佩戴助听仪器一定程度上恢复听音的能力,再探求音高分辨训练的可能性。如果是神经性质的音障,则目前只能考虑植入人工耳蜗,再观察具体的恢复情况。

其次,从听障的程度进行分析,如果为轻、中度的听障人员,则尽量以使用助听设备或外科等医疗手段作为提高听力的方法;而如果听损程度已经到达重度或较严重的程度,则只能考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方式。但由于这类听障人员听力受损较为严重,因此,对于音响的感知力较低,对于实现分辨音高、进行演奏学习的难度较大,可能性较低。

同时,除了考虑听损原因和程度以外,应具体分析学习者具体的年龄阶段及听障造成的影响,如从幼儿期就存在听障的个体,如果没有在成长阶段便得到较好的听力治疗,则其到了成年以后,即使恢复了一定程度的听力,也基本失去了听辨的能力;而如果是受过一定音乐环境的影响的个体,则能使用治疗辅助手段恢复听音能力,仍有一定的学习可能。

(二)对音高无明显分辨力的学习者

这类学习者的首要训练目标是改善其对较有区分度的音程关系的辨别能力,如半音、全音、五度、八度等,可以进行专项训练,借助带有电子音叉的软件或仪器进行听音练习,通过较长时值的单音或相关音程对比的播放进行区分听辨,同样也可以与钢琴上的对应琴键进行对照,进而提高常见音程的分辨能力。而如果对音程的关系仍难以进行很好的分辨,则在学习中应多以固定合理的手型进行把位练习,通过空弦及同把位同度或高八度的音进行对照练习,即形成较好的把位感和按指精准度,以“比较稳定的手指按音的位置和指距关系,让学生逐渐习惯准确的按音位置”[5],得到良好的肌肉记忆及同度、八度音程的认识,对换把的准点把握也会相应提高。

(三)对于音高有一定分辨能力,但存在较大的误差的学习者

对于这类学习者,除了可进行前面提到的听音练习听音训练以外,还应着重对各个音程进行专项练习,如在二胡和小提琴中的半音练习,大小三度、四度、六度、七度的专项练习等,通过对各组音程的专项练习,提高对不同音程的分辨能力,同时,学习者还应该多对演奏的内容进行模唱练习并通过不断的纠正后,再进行演奏,这样不仅学习者可以在演奏之前就对旋律有较为准确的音高判断,也可以在学习中发现自身在音高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并进行相应的专项练习。

(四)具有较好的相对/绝对音准感,但个别复杂音程反映较为迟钝的学习者

这类学习者应该着重进行针对性的听音训练,消除自身对于复杂音程的分辨盲区,可以通过一定的听音练习软件进行练习,如常用手机软件中的“练耳大师”“音壳音乐学院”等专门训练听音能力的练耳软件,通过系统的练习,找出容易出现分辨迟钝的音程,并进行专项练习。而在具体的演奏练习中,则可多进行各类半音化练习,全音阶、五声、七声音阶练习,以及各类琶音换把练习等进行巩固。

(五)具有较完备的相对/绝对音感的学习者

如果学习者本身便有较完备的相对音准认知能力,则应该具体以相对音准认知体系的听音规律进行练习调整。例如,在大多数二胡学习者中,由于传统民乐的常见学习是以简谱记谱为主,且二胡与许多常见的民族乐器一样,转调记谱形式是基于首调体系,是通过改变同按音位的音名标识及指法的按指顺序和按音模式实现的,因而对于二胡学习者的相对音准感的培养是有较大帮助的。但这种学习的倾向也同样容易造成其在进行后续转入五线谱的视奏练习时产生一定的难度。对此问题,较好的练习方式是进行系统的五线谱视奏听音训练,经过五线谱的谱面图像记忆与实际音高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及有针对性的音程区分练习,可以很快地对线谱的转调形式和记谱方式有进一步的认识。应该“通过与合唱指挥、键盘和声、即兴伴奏、器乐(弦乐)、音乐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相关内容……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最终促进视唱练耳的学习。”[6]

(六)具有绝对听感的学习者

对于具有绝对音感的学习者而言,同样需要在练习中不断突破其对音高分辨的惯性理解,融入一定的首调理念学习,使自身能更快地对旋律的相关调性、首调音级、和声走向等做出反应。因此,在进行相关练习时,可以进行简谱与线谱的转换练习,使自身既可进行固定调模式下的线谱视奏,也对首调模式为基础的简谱进行对照练习。例如,在对小提琴的练习中,由于传统的小提琴演奏法基于西方的音乐体系,因此多以五线谱作为记谱模式,因而小提琴学习者可借鉴二胡等传统民乐的训练模式,将线谱训练和简谱训练相结合,使固定调音感的学习者得以更好地接触到首调体系的模式,在听感分辨上也不再只以本身的固有习惯作为唯一准则,在实际应用上也能更好地和具备相对音感的演奏者进行沟通和合作[7-8]。

四、结束语

拉弦乐器是练习难度较高的乐器种类,拉弦乐器的学习者,除了掌握科学的演奏法以外,还要使自身更好地对音高、音准感有清晰的把握,上述列举的各类情况是在拉弦乐的学习中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及训练方式的探讨,主要希望能对具有不同听音能力的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有实质意义的练习方式上的提高。不同拉弦乐器的学习者可以进行训练方式的相互借鉴、相互结合,以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9]。

参考文献:

[1]王光耀.绝对听觉与相对听觉的比较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0,39(04):126-130.

[2]唐俊岩.简述视唱练耳教学的演进[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04):66-68.

[3]张炜.“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比较与训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105-107.

[4]孙家国.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106-109.

[5]侯雪.二胡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训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音乐,2006(01):119-121+130.

[7]黄茜.从作品中来 回作品中去——視唱练耳整体听觉教学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3):131-139.

[8]黄明智.论不同层次视唱练耳专业生培养[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03):71-74.

[9]冀飞,何雅琪.听力损失分级及平均听阈的应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1,19(03):227-231.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