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静之于生命

2023-07-10周红军

银潮 2023年6期
关键词:题跋书稿古籍

文 周红军

宁静,是一种深入生命的状态。

我经常想起享年99 岁的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版本目录学家,被誉为“南京古籍活字典”的沈燮元先生,他曾用古人七言绝句来总结自己:“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细细琢磨,又想起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一句诗——“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意思是静的时候好比在仙境中一般淡泊、宁静,追求高的目标时要比高山还要高。

宁静是一种态度。日常生活总有很多忧愁、无奈。但只要认准目标,在繁重时看到方向,在坚持中磨练心性,一切会无拘无束、丰富多彩。

1978年,近55岁的沈燮元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并担任子部主编。他带领大家宁静地置身于集自全国781 个大小图书馆、博物馆的13 万多张善本目录卡片的汪洋大海中,凭借经验和学识,一一查核,耗时近18 年,《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最终于1995 年完稿。此时沈燮元已步入古稀之年。

宁静是一种境界。以宁静之心对待学业、工作、人际交往,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沈燮元在这个“冷板凳”上一坐就是60多年,退休后更是一如既往继续从事“枯燥”的工作。古书里的学问很深,要懂文字学、音韵学,比如看印章要懂篆文,看毛笔字要懂书法。往往一个草书字不认识,整篇文章都读不通了。因此研究古籍要出成绩太难了。

退休以后,沈燮元一直在整理黄丕烈题跋集,他的《士礼居题跋》不仅对照原书、书影,将旧辑本中的讹误一一纠正,还千方百计搜寻那些散落各处尚未被发现的“黄跋”。历时10年,沈燮元完成了80 万字的手写书稿。2017 年,他将书稿交给出版社。但在他离世前数年,沈燮元还在对书稿进行校对,不断地增加、修改内容。沈燮元的目标是,继《士礼居题跋》后,还要编校诗文集和年谱。他说:“‘黄丕烈三部曲’弄不完,我是不会‘走’的。”

“静于诸境静,高却众山高。”宁静的态度与宁静的境界,使生命有了沉潜的能力,当我们把时间和精力、真心和真情以及所有的欢笑和快乐,沉入到无怨无悔的事业中去,那么,自己的生命之剧也会被演绎得生动精彩、不留遗憾。

猜你喜欢

题跋书稿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我是古籍修复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