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半山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3-07-10舒建军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5期
关键词:行距密度玉米

舒建军

(泸定县泸桥镇综合服务站,四川泸定 626100)

0 引言

我国具有悠久的玉米种植历史,长期以来,农户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多采用家庭小作坊式种植模式,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优化玉米栽培领域中,忽视玉米种植模式全方位细化研究,尤其没有深入研究玉米的产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联系[1]。泸桥镇位于我国四川省大渡河谷地带,大渡河东岸是巍巍的二郎山,西畔是巍峨的贡嘎山。泸桥镇辖区面积379.42 km2,平均海拔1 321 m,政府所在地海拔1 406 m,耕地面积为580.53 hm²,人口主要居住在大渡河两岸的冲积平坝上。以前,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的主粮生产,现转向以玉米和洋芋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基于此,通过试验研究探讨玉米产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玉米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土地

为了试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试验开始之前,首先选取试验场地,并且划分试验场地范围[2-3]。泸桥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暑,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年平均天数为279天,平均年降水量为664.4 mm。针对玉米产量与玉米种植密度之间的联系,从泸桥镇高半山区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无结块的种植地块。试验土地的光照条件需要满足生长的要求,并具备充足的地下水资源。根据检测,选取的试验场地土壤中蕴含有丰富的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满足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种植品种的玉米生长需求。试验场地全年温度最高低于40℃,最低高于2℃。试验场地的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所以在试验期间可以优化控制玉米种植的环境,尽可能规避因为环境而造成试验结果偏差问题。

泸桥镇坡地面积相对较大,土壤中含有较少的有机质,土壤蓄水能力相对不足,在玉米种植生长期内容易受到干旱因素的影响。现如今,在农村地区普遍缺少劳动力,一般情况下农民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只是施加两次肥料,一次是播种的时候施加底肥,一次是看天施加肥料,就是在大雨过后直接将肥料洒在土表上。这种施肥方式非常不科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收益。

1.2 试验材料

选择种植的玉米品种为农大84。

1.3 试验设计

生态环境对玉米品质具有显著的影响,土壤因素、湿度因素、温度因素等都会对农作物的品质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温度是对玉米粒形成和灌浆最为重要的条件。在玉米灌浆期间,合适的平均气温在22℃~24℃之间,若是温度不超过16℃,那么其光合作用将会下降,使得灌浆的速度下降,玉米粒重减小,玉米成熟期推迟。当温度高于25℃的时候,玉米的叶子将会出现过早枯黄现象,甚至玉米粒存在脱水过快,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降低玉米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22℃~31℃温度范围之内,对玉米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高温天气环境可促进淀粉合成。

水分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条件,对玉米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中度水分会抑制玉米的生育期,水分胁迫会引起蛋白质和叶绿素快速下降。

以泸桥镇半高山的气候环境、地形环境、试验环境为基础,优化玉米种植试验的方案和步骤,选择应用拉丁方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验。控制其他变量,将试验区域内的种植密度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4.50万株/hm2、5.25万株/hm2、6.00万株/hm2,在不同的玉米种植密度条件下设定五种不同的行距,分别为窄行距33 cm+宽行距87 cm、窄行距50 cm+宽行距83 cm、等行距67 cm、等行距60 cm、等行距50 cm。三次重复,试验区域面积均为18 m2[4-5]。

1.4 试验方法

在种植玉米的试验中,负责试验的技术人员与玉米种植农户相互配合,有序开展玉米种植试验。在玉米种植期间做好灌溉、施肥等工作,提高玉米种植管理期间的统一性、科学性和时效性[6-7]。在玉米施肥期间采取多种举措控制施肥深度,保证达到种植标准。在玉米种子播种之前,结合耕耘施加底肥。以泸桥镇试验基地的玉米种植时节作为依据,对玉米苗实施追肥管理,当玉米进入到拔节期以后,施加尿素,施加量在270 kg/hm2。完成玉米追肥作业以后,用清水对玉米秧苗的根部做好处理工作,以免玉米生长期间因施肥过量而侵蚀玉米苗[8-9]。完成玉米播种以后,采用喷洒作业方式进行玉米种植田的整体浇水工作。在玉米生长中期和后期,选择使用漫灌方式完成浇水。当玉米进入到成熟期以后,进行收获测产[10]。

2 试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产量有直接的影响。在4.5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五种不同类型行距的平均玉米产量为10 716.2 kg/hm2。在5.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之下,五种不同类型行距的平均玉米产量为11 870.1 kg/hm2。在6.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之下,五种不同类型行距的平均玉米产量为12 833.8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在6.00万株/hm2时,玉米产量更高。根据调查,当地农户在种植玉米的时候习惯将种植的密度控制在4.50万株/hm2。若是将种植的密度值从4.50万株/hm2调整到5.25万株/hm2,那么平均产量将会增加1 153.96 kg/hm2;若是将种植密度从4.50万株/hm2调整到6.00万株/hm2,那么平均产量将会增加2 117.63 kg/hm2。通过调查结果发现,泸桥镇玉米种植密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可适当提高玉米种植密度。

表1 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产量统计表

在6.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比较分析不同行距的玉米产量,发现在等行距50 cm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最高,达到13 223.1 kg/hm2;在窄行距50 cm+宽行距83 cm条件下,玉米的产量为12 996.1 kg/hm2;在等行距60 cm条件下,玉米的产量为12 905.8 kg/hm2。综合看来,在玉米种植的时候,适当调整玉米的行距也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当在6.0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等行距50 cm可实现玉米高产。

3 结论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吸收养分,进行光合作用等具有直接的影响,在玉米种植期间,玉米的种植密度需要合理控制,从而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和玉米的种植密度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

在高海拔环境下的玉米种植,存在一定的种植难度,从而影响到玉米的产量,这是因为气候、地形等影响。泸桥镇农户在种植玉米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玉米的种植密度。首先,全面调查种植区域的光热资源情况和土壤肥力情况,与种植的环境相结合,选用合适的农业种植机械设备,从根本上保证玉米的种植质量。其次,要积极组织玉米种植农户参与玉米种植的各项培训活动,以熟练掌握玉米种植技术。农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深度分析地区玉米种植技术,优化玉米种植措施。从本试验结果可知,当种植密度在6.00万株/hm2、行距为50 cm时,玉米产量最高,可作为当地玉米种植的重要参考数据之一,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行距密度玉米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收玉米啦!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我的玉米送给你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