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说古代暑假

2023-07-10曾龙

科教新报 2023年26期
关键词:鬼谷子山泉经学

曾龙

说起暑假的起源,有两种传说颇有趣味。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旷世奇人鬼谷子,他当时隐居在云梦山的鬼谷洞教徒授艺,由于鬼谷洞内有一口山泉井,每到暑期,山泉就会喷涌而出,使水充满整个洞穴,让鬼谷子无法上课,所以只好放假。“放暑假”的传统也就从此开始,并沿袭至今。

另一种说法是暑假本来叫塾假,是以前古代私塾的放假模式。一般是在夏天放假,为期12天,所以人們也把塾假叫成暑假。

不过,在古时学校的学规里,一直都没有提到过放暑假的规定。直到隋唐时代,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才开始确立了国子学的假期制度。不过,它和我们如今的寒暑假不同,当时的假期主要有三种:田假、授衣假和旬假。旬假是指一个月每旬放假一天,即每十天放假一天,供学生们休息;田假则是专门为农忙时期而放的假,这时,农家子弟都会赶回家里去帮忙;授衣假,则起始于唐朝时期,意为九月天气变冷的时候,专门放假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准备御寒的衣服。

古代学子的假期丰富多彩,如玩陀螺、抖空竹、斗蛐蛐等传统游戏都是增添假期趣味的方式。当然,要说假期最为兴盛的活动非游学莫属了。比如汉代学子为了向经学大师学习,他们会不远万里前往求教。当时游学者涉及地域之广,班固《两都赋》以“四海之内”加以形容。像许慎、蔡玄等许多名士都曾有过游学切磋经学、开阔视野的经历。

猜你喜欢

鬼谷子山泉经学
翰墨乾坤
那么多,那么好
『即使不来也要做』
歇一下,笑不停
如果你不看,我就白写了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元代朱子后学经学著述整理之特色
汉魏经学的“人才进退”问题
经学还是子学?——对政治儒学复兴之路的一些思考
试探《鬼谷子》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