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现实困境及应对措施
2023-07-10杨桃
【摘要】本文论述研学实践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活动方案、纳入教学计划、构建评价体系、多方筹措经费、壮大师资队伍等应对措施,彰显研学实践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 研学实践 困境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3-0008-03
研学实践是一种把教育活动和实践体验相结合,衔接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一种创新型教育方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小学生研学实践面临大好机遇,值得各地各校认真研究,切实发挥该项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政策导向
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推荐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积极推动各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综合上述文件精神,研学旅行也可称为研学实践或研学实践教育,是一种将集中食宿与集体旅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旨在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与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研学实践作为群体性校外活动,有着校内其他课程不具备的优点,包括研学内容开放性、主体灵活性、方法探究性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
研学实践在国外开展较早,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政策已较为完善、教育活动较为多样、管理特色较为明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虽然研学实践在国内推广较迟,但其自推广以来就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成为素质教育的“助推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受研学实践自身固有的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等因素影响,在具体开展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时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现实困境
(一)对研学实践的认识有待提高
观念陈旧是影响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开展的关键因素。当前,部分教师、家长并未真正理解研学实践的内涵及意义,对其认识仍停留在较浅层面,认为这种方式只有“游”而无“学”,属于可有可无的一种教育活动,于是出现了研学旅行“三不高”的局面:一是学校开展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家长的认可度不高,三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加上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许多家长未能从提高孩子综合素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认识研学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二)研学实践方案缺乏针对性
我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存在很大差异,公共基础设施各具特色,故而在进行研学实践目的地选择和方案制订时,部分地方和学校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制订的方案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例如,区内某校在制订一个主题为“关于到百色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方案时,没有充分结合百色红色教育基地的分布情况,对百色起义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蕴含的红色精神认识不足,仅是在方案中简单提示“传承红色基因,感受革命精神”,并未就如何参观、如何引导学生听讲解、如何举办现场活动等具体研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导致研学旅行流于形式,很多学生仅是“走过场”,“游”而不“研”,未能发挥研学实践的应有价值。
(三)研学安全存在薄弱环节
安全无小事。研学实践具有特殊性,需要学生离开学校到另一个地方参与学习活动,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课堂上所不能获得的知识和体验。因此,安全问题成为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现实中,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制订研学实践方案时,尽管也会考虑安全因素,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如没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没有做好安全预案,没有对参与人员进行足够的安全提示及警示教育等。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或学校仅是将安全预案形成了书面文字,但在实际行动中并未真正执行,如没有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及应急物品、没有为参与人员购买必要的短期人身保险,致使安全预案成为一纸空文。
(四)监督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研学实践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与相关的监督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可能会诱发如下问题:首先,监督不到位可能会引发研学行为失控现象,对活动成效造成干扰;其次,监督与问责机制不完善,可能会导致研学实践活动过于随意,甚至出现违背政策初衷的问题;最后,在监督评价不到位的情况下,研学实践内容难以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检测,导致评价信度不高,研学的真实性、规范性、科学性无法保障。
(五)研学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相较于学校教师,研学实践机构的教师需要负责活动组织及知识讲解,也就是说研学实践教师一方面要承担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要承担教学职责,这就需要研学实践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很多研学实践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研学实践教师多数由讲解员担任,面向中小学生进行讲授的方式方法有待优化,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优化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研学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众对其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存有偏见,很大程度上与宣传力度不够有关。《意见》强调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为此,建议各地各校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将研学实践的内涵、理念、活动方式、重要价值、实施情况等,通过传统纸质媒体(报刊)、新媒体(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纠正社會公众、学生家长对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偏见,营造全社会支持研学实践的良好氛围。
(二)纳入教学计划,完善课程设计
学校应将研学实践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对研学的时间、形式、内容等进行科学设计,并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确保研学实践有时间、有课时、有师资。针对研学时间,不同学段应进行科学设计。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研学时间为3—4天,初中阶段的研学时间为4—6天,高中阶段的研学时间为6—8天。在制订研学实践方案时,应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学科课程和研学活动的有机联系,可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增加学科课程未涉及的内容,使学科课程体系得到拓展,让学生的探究、创新及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开展主题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研学实践时,可与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结合起来,通过实地研学,让学生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诗句的意境。
(三)优化活动方案,降低安全风险
一般而言,研学实践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两种方式。若采取自行开展方式,在活动开展前应先制定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同时学校要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委员会传达、学校网站公告等方式,让家长知晓研学活动的时间安排、费用收取、出行路线、注意事项等,同时应根据学生人数安排相应数量的随行管理人员,必要时可发挥家委会作用,让有意向参与的家长协助做好管理工作。若采取委托方式,则应与具备相应资质、服务有品质的研学机构合作,签署安全责任书及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建议为每一个参与研学的人员购买短期人身保險,化解学校应对安全风险的压力。研学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因此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消除家长顾虑。在活动开展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针对可能出现的掉队、走失,以及可能出现的感冒、发烧、摔伤等问题,应事先告知学生正确的应对方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努力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四)构建评价体系,注重结果运用
当前,针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不利于充分发挥研学实践的育人作用。为此,各地各校应针对研学实践的内容科学制定评价方案,综合考察学生在研学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态度、认识、行为、结果等,注重将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对学生参与研学的情况进行科学、详细和客观的记录,通过制定评价表、评价活页的方式,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要为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学生建立研学评价档案,将其与学生成长档案袋关联,及时将评价结果归档。要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可考虑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评优评先、升学等方面的参考数据,以评价结果运用进一步提高公众、家长对研学实践的认可度。
(五)多方筹措经费,减轻家长负担
研学实践得不到家长的普遍支持,一定程度上与参与该项活动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有关。个别地方或学校在策划该项活动时,未能充分考虑全体家长的家庭经济状况,一味追求研学活动的“高大上”,导致活动收费过高,受到家长质疑。鉴于此,建议各地各校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交通、文旅部门可以针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出台租车、乘车及场馆、景区门票优惠或减免的政策。学校可以利用校友会、家委会的资源优势,探索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活动等方式支持研学实践,切实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研学实践。
(六)壮大师资队伍,提供优质服务
组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需具备相应的综合学科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知识讲解与传授能力等。为此,各地各校各研学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研学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完善“教师把控、导游引导、专职研学导师指引”的管理体系,明确研学教师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研学实践服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认真学习、不断实践的积极性,能在“旅行+实践+研学”活动中真正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研学实践学科素养、专业知识、医疗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专门机构学习,提高其整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研学实践机构及师资的监管,可考虑建立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该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为学校师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研学实践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政府、学校、社会、家长的重视。政府部门要在研学实践场地、研学机构、交通运输等方面做好监管工作。学校应认真制定本校研学实践工作方案,将其列入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在资金、人员、时间等方面给予保障。社会要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提供优质环境,营造全社会支持该项工作的良好氛围。家长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重视孩子全面发展,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总之,只有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家长共同支持的合力,才能进一步提高研学实践的质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珂玮.文庙研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教育观察,2022(14):1-4.
[2]谢伟燕,吴支奎.五育融合视域下研学旅行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22(1):104-109.
[3]刘彬,王毛文,匡正.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困境及突破策略[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204-205.
[4]付文武.中小学研学旅行的价值、困境与实践路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1):38-42.
[5]许芳杰.中小学研学旅行:现实困境与实践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6-8.
作者简介:杨桃(1969— ),广西玉林人,本科,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建设、儿童校外教育等。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