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生态·生长

2023-07-10武隽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段理念生命

武隽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以下简称“华中里小学”)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教育,在打造明净清爽、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基础上,创编了关于湿地的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湿地生态及其保护的相关知识。本组文章将带领我们走进这所学校,剖析其文化传承与发展脉络,明确其新时期的“数智”管理模式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特有的精神力量。学校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传承与创造并存的过程。华中里小学的文化发展,从“十一五”期间以“生命教育”引领的学校文化到“十二五”期间以“生态教育”引领的学校文化,再到现阶段以“生长教育”引领的学校文化,每一代华中里小学的开拓者都不约而同地传承这份绿色情愫,并在此基础上继往开来。

一、传承:学校文化的发展脉络

1.生命教育

“十一五”期间,学校提出“生命教育”理念——以个体生命为基础,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原则,引导生命个体走向完善,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理念下,学校力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围绕课程改革等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全体师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生命质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努力打造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环保教育品牌;讲求人与社会和谐共进,积极挖掘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旨在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消防安全”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2.生态教育

“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营造绿色的教育生态环境、关注鲜活的个体生命特性、开掘学校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共建绿色生态校园,共创美好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学校建设绿色的生态环境,开发丰富的生态课程,推行体验式生态德育,探究共荣的生态课堂,开展多样的生态评价,进行和谐的生态管理,从而积淀绿色生态文化,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奠基。

3.生长教育

“十三五”期间,在原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学校凝练出“生长教育”理念。“生长教育”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关注生长环境,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生命教育”强调个体的生存到“生态教育”强调个体与生态环境融合再到“生长教育”强调个体在生态环境中成长,“人”的地位都是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除了关注生命本身,更关注生命在环境中的态势,关注生命的精神需求和成长过程,这无疑是对“生命”更大的尊重。从这个层面看,“生长教育”是对“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的延续和发展。

二、发展:“生长教育”的内涵与实践

(一)“生长教育”的内涵解读

华中里小学紧扣“生长教育”理念确定了以下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办学理念:适性共生,适切竞长。教师要在尊重學生个性发展、珍视学生多元差异、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适合自己的教育。

校训:朴华、慧中、仁里。“华中里”的“华”对应“朴华”,强调质朴、表里如一;“中”对应“慧中”,指向知识、智慧;“里”对应儒家文化中的“仁里”,即讲求仁德。三者之中,“里”是内核,指向道德层面;“中”指向思维层面;“华”指向外显行为。

校风:宽和、自然。“宽和”即“宽厚、谦和”;“自然”指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教风:倾心、秉正、励新。“倾心”即拿出真诚的心,表达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真爱;“秉正”即持心公正,秉持正道;“励新”即鼓励创新,强调树立顽强成长、持续发展的信念。

学风:朴雅、致知、砺行。“朴雅”即淳朴而高雅。其中,“朴”与校训呼应,指内心淳朴;“雅”指行为高雅,文明有礼、举止有度。“致知”即探索知识,获得知识,达到完善的理解。“砺行”指让学生在磨砺中增强韧性。

(二)“生长教育”的实践探索

1.生长课程——开放多元,学科整合

学校自主开发的“自然·成长”校本系列课程,不仅补充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还体现了学校“适性共生,适切竞长”的生长教育理念,重构了师生的教育生活。其子课程“‘自然·成长生态种子的旅行”的框架是:第一学段开设“身边的环境”“垃圾分类”课程,第二学段开设“鸟”“湖泊”课程,第三学段开设“湿地”“种植”课程。这六门课程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充分关注跨学科学习。如第一学段的“垃圾分类”涉及与科学、道法课程的融合;第二学段的“鸟”“湖泊”与语文学科进行恰当的融合,每项教学内容中都设计了“日积月累”栏目,引领学生学习有关鸟、湖泊的诗篇名句;第三学段的“湿地”“都市农庄”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融合,每项教学内容后面都设计了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获得活动经验,更好地实现由知识积累向素养提升的转变。

2.生长课堂——专业赋能,减负增效

学校加强深度学习研究,推进教学方式变革,让课堂真正成为立德树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

一是以整体思维备课,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如学校语文教师团队探索的“整体思维五备法”:一观单元导语,明确要素立目标;二联前后教材,梯度衔接梳序列;三研教材内容,厘清占位分侧重;四析课后练习,探寻支架夯落实;五思语文乐园,提炼方法生规律。“整体思维五备法”让教师改变以点状、静态的割裂式思维研究教材的方式,转向运用整体思维备课,从而达成常规课堂的优质高效。

二是依托“三单”设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校以“课前预习单、课中辅学单、课后拓学单”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课前预习单”通过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疑难之处;“课中辅学单”聚焦学生疑难点,搭建支架,指导点拨;“课后拓学单”帮助学生课后巩固新知,拓展迁移,形成能力。

三是研修联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构建了“四助力”校本研修新生态。①专家引领,助力技能提高。每周“专家进课堂”让教师在听评课中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反思,提高专业技能。②骨干带动,助力梯队建设。学校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使新教师快速走上专业成长之路。③校本研修,助力教师发展。教师直面教学改革,通过线下培训、线上学习、分组分享、即时研修等学习形式,学习专题教科研成果。④特长发展,助力专业成长。学校每周一下午开设书法沙龙,聘请专业书法教师为本校教师授课,使教师的才情在书法作品中进一步释放。

3.生长德育——生态繁荣,五育共生

从护鸟行动到湿地教育,从校内到校外,从常态宣教到深入实践,学校以“爱鸟护湖”的小行动助力生态文明理念落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开幕式上,华中里小学几十名“湿地小卫士”登台,用中、英、西、法四国语言向全世界倡议“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12名武汉“湿地小卫士”手捧从全国12处有地域代表性的国际重要湿地取来的水样,将其汇入武汉东湖,以此表达汇聚全球湿地保护力量、凝聚生态保护共识的寓意。此外,学校将德育与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活动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学校让“五育”元素成为五星班级的生长因子,研发并实施“五星班级”精准量化评价。学校借助“企业微信”大数据平台,落实“品德养成”“学风建设”“两操体能”“文化审美”“卫生劳动”等班级常规管理。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

猜你喜欢

学段理念生命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