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阅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10董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董帆

内容摘要:文言文的学习与鉴赏是初中语文的重要部分,一些诗文名篇十分适合初中生学习钻研,所以,文言文的学习贯穿在整个初中语文学习之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辨性思维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提升学生对阅读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思辨性阅读教学理念是十分迫切的。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思辨性阅读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集历史性、文化性、逻辑性等特点于一体,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思辨价值。然而要把“思辨”真正融入于文言文教学中却并不容易。提倡思辨性阅读,不仅是当今娱乐浅文化潮流、浅阅读时代的需要,更是对经典作品的正确认识、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迫切需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思辨性阅读教学理念是万分必要的。所以,将思辨性阅读理念融入到文言文教学之中是一个高效的方法。鉴于此,拟将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思辨性阅读研究作为研究选题。

一.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概述

1.思辨性阅读

思辨阅读是一种以获得真正知识为目的的阅读方式,这表明了清晰性、准确性和合理性正是思辨性阅读所推崇的,并且阅读的结果能够开展对是非对错的评判,这是衡量阅读效果的第一标准。思辨性阅读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目的是防止因思维固化和刻板印象造成的失误。思辨性阅读,正是批判思维的用武之地。[1]

2.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依据思辨性阅读的定义,思辨性阅读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

自主性阅读相对于被动性阅读、机械性阅读、他主性阅读的阅读品质更高,读者作为阅读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选择阅读的书目,能够能动的、不受外界干预的进行自主阅读。能够自觉激发阅读兴趣,自主学习,能够领会文本的语言文字现象和蕴含的思想精神,能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既虚心学习,又不盲目随从,最终赋予文本个性化、多元化的意义。

(2)探究性

探究性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技能和习惯等,对文本中所呈现的语言和文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且有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在与文本教育的对话中,读者具有问题感和质疑精神,对文章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的思考探究和质疑。通过探究意识激发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学生能够不断思考,并主动交流合作,最终得到准确的结论。

(3)批判性

批判性是在充分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判断评价。批判性不是否定文本内容和他人的观点,而是运用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评价,用宽容的态度将自己的见解和所获得的新知表达出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者需要积极地与文字进行交流、思考,并从批判中汲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思辨性阅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初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公论、理论、观念屡见不鲜,对于文言文的解读也五花八门。初中学生想要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分析文言文,就须要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和理智分析能力,思辨性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

(1)思辨性阅读是基于文言文体特点的必要选择

王榮生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中提出“学习文言文前提是学习文言,实质是体认它们所言之志,所载之道。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2]6文言文体不同于现代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自主探究才能够达到学生的自我建构。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效果想要有所提高,就要求学生通过文言的学习形成词汇、语法、句法等要素的理解,主动积累个体的文言言语经验并且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文言文蕴含的内容。因此学生必须进行有意识地对文言层面的内容展开思辨。

(2)思辨性阅读是提升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

思辨性阅读教学理念,使文言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是放大了文言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其价值意义,使学生陶醉于文言文的魅力之中,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对问题的探究意识,调动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发展学生思维相结合,使青少年思维具有开阔性和探究性,进而促使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初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文言文整体要素的逻辑构成具有充分的、广阔的可思辨空间,文言文具有多种多样可供思辨的文化成分。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朝着合理性、反思性和逻辑性的方向发展,是学生形成思辨能力和理性精神的重要时期。

(1)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学生阅读文言文实际上就是“沐浴先贤的灵府,以先贤完美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唤醒学生的生命与品格,启迪个体人生”。[3]文言文与白话文最突出的区别就是蕴藏内容丰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功能,是白话文难以企及的。阅读文言文有助于学生从历史发展方面出发进行思辨,领略古代文学的价值内涵,探索文言文的丰富意蕴。

(2)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的作者欧阳林谈到“中学生并不是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和能力,恰恰是因为我们长期的灌输式教育,目的是将学生‘塑造成满足某种需要的产品,从而扼杀了学生一些与生俱来的可以自然发展的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4]9初中生正是在思维活跃发展阶段,对新的事物和现象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敏感性,并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学生的思维思辨性和自主性更为明显。思辨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推动学生对文言文本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感悟,增强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并学生的理性精神也得到发展。

三.初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1.初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内容策略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本身要具有思辨性阅读理念,自己能够对文言文本的深入挖掘,才能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质疑意识,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

(1)对文本深入挖掘,拓宽思辨空间

文言文教学的思辨性是作用于文本而产生的合理的辨析思考。对于文言文的课下注解,不能全盘接受式地进行背诵,而应对注释本身进行反思,理性辩证地看待教材。如部编版《岳阳楼记》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注释,就过简且不够确切。可以通过让学生们比较“贬”“谪”的不同,分析“守”的词性、词义,以及分析“巴陵郡”既然指岳州,为什么作者要写为“巴陵郡”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挖掘,拓宽思辨空间,辩证地看待注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辨能力。除了掌握好文言基础字词外,还应该在文章内容层面进行思辨,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对课外资源充分利用,提供思辨材料

文言文文化的思辨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文人生活方式的细节情趣、中国古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三个方面。文化价值观念是具有多個宏观角度的抽象概念,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都集中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这就体现了课外资源的利用对文言文的思辨性阅读提供思考动力和整合能力。余党绪老师提出在文言文教学中对“文化”展开思辨的意义,不但能够“提升对从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够实现“自我反思,养成现代人格”。[5]文人生活方式的细节情趣体现在细节之处,想要获得真实、多元、自然的解读,就要掌握教材之外的资源,体会其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中国古人的传统思维模式蕴含着丰富的思辨特质,要使阅读实现有效全面的思辨,就要在思维上兼收不同的思考方式,积累多元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思维文化的思辨价值,做到自主认知、批判看待、包容理解,使文言文的思辨性阅读得以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2.初中文言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在思辨性阅读中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评价结果三步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1)学生提出疑问

思辨性阅读要求读者自立阅读,鼓励读者对文本思想内容、文本价值观念等各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出疑问。正所谓“疑是学之始,思之端”[6],思辨性阅读就是通过产生疑问而开展的,教师通过适时引导使学生主动提出疑问。

在传统的文言文课堂中,教师是提问的主体,学生举手示意,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欲望的,更不利于开展独立自主的思辨。在此同时,只有极少数学生进行提问的课堂现状,意味着学生不会发现问题,没有疑问产生,思辨性阅读就更不容易开展起来。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会了质疑的方法就能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辨性阅读。[7]148就这些问题来看,我提出以下方法帮助学生主动生疑、提问。

一是师生的角色互相转换。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相互转换,以生为师,让学生主动设计教学问题,分析和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做到积极找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师生角色相互转换,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方方面面有充分的了解,信任学生的能力。师生角色相互转换,一方面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原本很多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闪烁着思辨的光芒;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主动深入探究文本,进而提出具有意义的问题。

二是教师巧妙设计错误。巧妙设计错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花费一些小心机,故意设置错误让学生主动发生质疑,继而提出提问,对问题展开深入、有效的思考。思辨性阅读教学中的“设置错误”让教师能够与学生并肩齐坐,给予学生敢于质疑的底气,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使学生的信心、探究力、理解力逐渐增强。通过故意设置错误激发学生质疑,一方面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及时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思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师生平等的融洽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做、敢于质疑、敢于判断,真正地做到思辨性阅读,真正成为课堂上的思考者。

(2)学生分析疑问

思辨性思维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辩证分析、推理,最终了解客观事物本质的过程。“分析”对于思辨性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是一个贯穿着理性、逻辑性、辩证性、学术性的问题解决过程。

文言文课堂中逻辑分析混乱的普遍,基于此,我选择一些常见的,适用于初中生的易操作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一是比较分析法,在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分析法能够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进行调动,在学习中复习,在学习中整合,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在相互比较之下,加深对文言文内容、写作手法、写作特点、表达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理解。通过求同辨异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多个视角看待问题,思维更加灵活化,真正做到多元化思辨。

二是演绎推理法,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体现为从一个给出的不论正确与否的命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且从中找出一定的理论依据,将命题加以推理、阐明,对文本和命题进行深刻地理解。[8]演绎推理法使教师和学生以特定的目光看待命题,让课堂所有的结论都变得有理有据,这正符合思辨性阅读的学术性、理性、严谨性的要求。演绎推理的运用扩大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增强了学生对问题、意见等的实证精神。

(3)学生评价结果

阅读者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评价。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能够使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进行判断,给予学生表达自我和倾听交流的机会。在交流思考中,促使学生之间思维的摩擦,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学生的潜能充分激发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够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理解他人,创设良好的的教学氛围,产生多元化评价和更加丰富的思辨结果。

学生在实施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评价结果时,需要选取有一定思辨性质的、思辨力度大的内容作为评价对象。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捕捉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有利于学生结合其他材料展开思辨,更有利于推进学生之间观点摩擦,展开争辩。二是评价结果的范围可以扩大,不仅可以在小组内部多次展开,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多次展开。这样可以确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够达到积极对话、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营造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三是学生在评价结果时,除了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我的想法外,更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通过点拨学生的回答也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合理表达出来,将自己的观点阐释得更加完美充分。学生对问题结果的评价也应是读者自我的理性辨析和感性认知的统一,通过再度反思达到真正的理性,获得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辨性阅读。

文言文是古代先賢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经典,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然而,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过多的注重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文言文文本文化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学生阅读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低下,不能够把握课堂主权,从而不能沉浸在课堂学习的快乐之中,思维呆板木讷,在文言文课堂上缺乏可持续的学习动力,因此思辨性阅读教学为文言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而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余党绪.思辨性阅读——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J].语文教学通讯,2018(25).

[2]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刘燕.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欧阳林.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余党绪.理解传统文化 思辨历史真实——文言文教学再谈[J].江苏教育,2018(11).

[6]刘经华,钟发全.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7]李珊珊.中学语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8]杨欧婷.演绎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评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
以思辨性阅读彰显语文课堂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